警惕!心血管健康是乳腺癌幸存者的第二杀手
随着医学的突飞猛进,乳腺癌(EBC)患者的5年生存期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然而,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心血管健康可能成为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第二杀手[1]。乳腺癌患者治疗后该如何保护自身的心血管系统呢?我们一起来寻找答案吧!
相关研究报道表明[2],中国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可达80%,这与我国乳腺癌诊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密切相关。
现阶段,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化疗、靶向治疗等等。乳腺癌根据激素受体和HER-2分子标记分为:激素受体阳性、HER-2 阳性、三阴性。
(1)治疗目的
*转移性乳腺癌:延长生命,缓解症状;
*非转移性乳腺癌:根除肿瘤,防止复发;
(2)治疗方案:
*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内分泌治疗;
*HER-2 阳性乳腺癌:HER-2靶向抗体+小分子抑制剂;
*三阴性乳腺癌:肿块切除术+术后放射治疗。
然而,虽然乳腺癌患者生存期得到了延长,但是许多乳腺癌患者治疗后出现了其他并发症风险。其中,心血管疾病是乳腺癌患者首要的非癌症死亡原因。心血管健康与乳腺癌预后之间存在哪些高危影响因素呢?
生活方式
一项关于EBC患者与心血管风险事件(MACE)相关性的研究显示,EBC患者的年龄、高血压、糖尿病、缺血性心脏病、房颤、心衰、脑血管疾病、外周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脏疾病与MACE的发病显著相关[3]。
药物毒性
虽然MACE风险的增加与乳腺癌患者的年龄、肥胖、饮食等生活方式密切相关,但是肿瘤治疗也可能成为其心血管疾病发生的主要影响因素。
肿瘤心脏毒性(cardiotoxicity)是抗肿瘤治疗导致的不良心脏副作用,包括心律失常、心脏结构及功能异常、心脏血管损伤、心脏瓣膜病等。
哪些药物会导致乳腺癌患者的心血管健康受损呢?
1)蒽环类药物
心脏毒性的氧化应激机制:
增加活性氧-细胞膜脂质过氧化-心肌细胞的损伤。
2)烷化剂类药物
心脏毒性作用机制:
损伤 DNA -内皮细胞损伤-毒物质外渗-间质水肿、出血、心肌细胞的损伤/血液高凝状态、血管内血栓形成-导致细胞毒性和心肌细胞死亡。
3)抗代谢类药物
5-Fu 和卡培他滨也可诱发心律失常,起源于缺血,包括室性心动过速和室颤。心脏毒性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冠状动脉痉挛、继发性心肌缺血可能是主要致病机制。
(1)心脏保护常用药物
可以采用心脏保护常用药物,例如ACEI/ARB,起到抗心力衰竭的作用,据研究,β受体阻滞剂和 ACEI/ ARB 有助于减少乳腺癌抗肿瘤治疗所致的心脏毒性,有助于保护乳腺癌患者治疗后的心血管功能[4]。
(2)运动
合理适度的运动有助于患者改善病情、保护心脏。特别是长期有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机体抗氧化物的活性,提高机体抗氧化能力,有助于减轻化疗药物所致的心脏毒性[5]。
心血管事件已成为乳腺癌治疗后幸存者的健康隐患,乳腺癌患者治疗后保护心血管健康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