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杨广——历史上被黑的最惨的帝王,他到底干了什么?
隋炀帝杨广——历史上最有争议的帝王之一,有人说他是雄才大略的开拓之主,有人说他的荒淫无度的亡国暴君。煌煌历史五千年,能够将荣誉与诋毁兼于一身却反差如此之大者,除了他,也许只有始皇帝了吧?
从三国到南北朝,几百年的时间,华夏大地战乱不断,诸侯们不是在逐鹿中原、相互厮杀,就是在抵御外邦、浴血奋战。庶民百姓由此而亡者更是不知几多。对于好不容易盼来的太平盛世——大隋王朝,百姓们自然是满心欢喜的倾心维护。
可是,这样的一个太平王朝,为什么衰亡的如此迅速,末世君主隋炀帝为何难以定棺盖论?在小编看来,无非是他做了这么几件事。
开凿大运河
隋大业元年(605年),即位之初的杨广就下令开凿通济渠,将黄河与淮河的河运打通;又于大业三年(608年)开凿永济渠,北通涿郡。随后又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完善了诸多支流网道。
隋炀帝用了不到六年的时间,就在中华大地上绘制出了一套完整运河系统。在此期间,征调民力两百余万,死伤者不计其数,后世史书无一不把此事当做炀帝的滔天大罪,认为隋炀帝横征暴敛、不顾人们死活,简直残暴不堪;并把他乘舟南下之事描写的极尽荒淫无道。
但是小编想要说的是:当时的天下初归一统,南越之地(南朝陈国遗老)常有异动,北边少数民族屡次犯边。为了帝国稳定的千秋大业计,杨广曾三游扬州,两巡塞北,一游河右,三至涿郡,并且多次对外用兵。很多人都把这看成是炀帝贪图享乐、纵情声马,其实杨广的巡游更多的是出于政治与军事的考虑。
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古代,依靠人拉畜运的方式运输粮草,不仅途中消耗惊人、得不偿失,而且耗日时久、贻误战机。河道运输却可以快速而有效,
为了增加帝国用兵效力,更为了对加强南越地区的统治,所以炀帝才有了开凿运河的念头。
迁都洛阳
我们知道隋朝是代周而立,在军阀势力割据的南北朝时期,有枪就是草头王。炀帝祖上也是有名的军阀,后来到了文帝杨坚时期,由于多次联姻并且经营有方,杨家势力逐步扩大,直至代周自立。虽然杨氏取得了帝国的统治权,但是在大隋内部关陇集团等军阀势力依然强大,杨家对整个帝国的控制并不是很顺畅。
从长安迁都洛阳不失为摆脱关陇集团掣肘的一个有效手段,并且洛阳地处华夏之中,又在京杭大运河的交汇之处,交通便利,可以更加有效的统治南越地区。
诚然,在洛阳建造新都确实耗费甚巨,但是此举并不是炀帝为了自己享乐
,更多的则是为了帝国的统治。
步子大了容易扯着那啥!开凿运河、迁都洛阳,这两件在任何时代都需要徐缓图之的大事,杨广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就完成了。大隋帝国的分崩离析也就可以理解了。
历史从来都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李唐在取代大隋以后,高祖李渊对于自己的表兄弟却没有表现出丝毫的感情,为了显示自己继位的合理、合法性,直接就将杨广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但是千年之后的我们,却不能否认杨广的功绩:大运河自开凿以来,直至机械运输的现代社会,都是承载中华大地物流通运的主要渠道;而兴建的新都洛阳,直至北宋时期都是全国的经济文化中心。
炀帝的这两项举措,绝对是“利在千秋”的帝国大计。只可以忘了“过犹不及”的道理,最终身死名灭。真是帝王之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