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录 II 风景这边“读”好!
风景这边“读”好!
——“高学雷名师工作室”导师高学雷访谈录
![](http://n4.ikafan.com/assetsj/blank.gif)
记者:高老师,您好!咱们《小学语文教学》会刊版2019年第6期“嘉宾有约”栏目曾刊载过您的那篇《我与音乐之缘—— 一位语文特级教师的音乐情愫》一文,从中我们了解到您在音乐和朗读融合方面颇有研究,您的课堂中充满了音乐情趣。能给我们介绍一下音乐和朗读之间有什么特别的联系吗?
高老师:您好!首先感谢咱们《小学语文教学》杂志给我们提供这么高的一个平台,来交流我们关于朗读教学的一些思考和实践。说起“嘉宾有约”的那篇文章,也颇具戏剧性。我一直是一个朗诵爱好者,咱们杂志社郭艳红主编在2017年9月份建了一个“《小学语文教学》朗读者”微信群,我是第一批加入的,并录音投稿,这样便结识了郭艳红主编。直到现在,我一直是这个群里最活跃的成员之一,没有特殊情况,我会把自己或者学生朗读的作品发到这个群里,尽管群里只有五六十人,和那些动辄成百上千成员的群相比,或许她吸引不了几个人关注,但我觉得这里面都是一些真正懂得朗读的老师们。所以一直是这里的常客。
话题扯得有点儿远。回到“嘉宾有约”那篇文章,当时我看到咱们杂志有这样一个专栏,觉得自己在语文教学和音乐爱好这一块儿有点儿东西可写,就和郭艳红主编沟通了一下,郭主编觉得这个素材很好,直接要稿子,于是,很快就刊登出来了。这里感谢的话不多说,觉得自己工作30多年,一直和《小学语文教学》相伴,可以说我的进步是离不开它的!深深地记得,我的第一篇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我和月亮有个约”就发表在咱们杂志2006年7、8期合刊上的。
说到朗读与音乐的特别联系,其实我们都知道,人类的语言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我们都说百灵鸣叫就是在唱歌,我们人类的语言的丰富多腔是要胜过百灵的。从最早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不都是咏之歌之的吗?朗读本身就是有节奏有韵律的,古代一直也都是吟唱的。现在我们定义下的朗读不过是新文化运动以后,让书面语和口语尽量统一起来,把西方的一些朗读技巧借鉴过来以后,才形成现在朗读的样子......
——(详见《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2020年第11期“特别访谈”)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