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悦读丨散文】王德会《难忘,那份刻骨铭心的回锅肉》

文/王德会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孔融让梨》的故事很多人都听说过,就是教育小孩要学会孝亲敬长,懂得尊敬,懂得谦让,礼让他人,不要只想着自己不想别人,不要自私自利。

故事毕竟是故事,而我因为一份回锅肉的亲身经历很是让我记忆深刻、终身难忘而且受教匪浅。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每年清明节,学校总要组织学生去红军烈士陵园扫墓。

“民国二十四年,闹红那阵。”老家农村有了一定年纪的老辈人总爱以这样的话做开头回味那次红军入川的事,说的是一九三五年,红四方面军在徐向前总指挥的领导下翻过大巴山进入四川北部,历经万源、达县、巴中、广元,一路向西,从剑阁县进入梓潼,在马迎与前来阻截的国民党守军打了一仗,牺牲了很多红军战士。建国后,政府在马迎建了一个红军烈士陵园。马迎公社属于大安区管辖,马迎红军烈士陵园就成为大安区中学学生每年扫墓的当然之地。

大约是一九八一年清明节,那时候我读初中一年级,学校照例组织我们去马迎烈士陵园扫墓。

吃罢早饭,全校学生按班级抬着我们学生自制的花圈,举着红旗,每人胸前系朵白色纸花,带着红领巾,浩浩荡荡向相距十余公里的马迎进发,因为穷,买不起车票,更不可能象现在这样租车、包车,所以只有徒步。

经过近两个小时步行,到烈士陵园举行完扫墓仪式后已经是中午午饭时间了。午饭照例是自由活动,自己解决伙食,学校没有经费也没有精力解决几百名学生的午饭。我们当然都是带着干粮,要点开水解决问题。

正当我们准备解决肚饿问题的时候,突然班主任叫我说有人找我。我寻声望去,来找我的是我的幺爸。

父亲有兄弟姊妹五人,三男两女,因为人口多,家穷,房屋窄敝,幺爸从年轻的时候就“嫁”到几十里外的马迎农村山沟里当上门汉去了,在农村叫做“抱儿子”“倒插门”,官话叫做“上门女婿”。幺爸虽然远去他乡,可是却非常想念他的“娘家人”。

幺爸的家在一个很深的大山湾最深处,我去过几回,走路去的,羊肠小道的那种土路,路上路边都蓬草丛生。幺爸家背靠大山,条件很差,土地贫瘠,水源缺乏。幺爸家是破旧的土坯房子,家境条件很不好,可以说是贫穷中的贫穷。

大安去马迎的路要经幺爸家所在的那个山湾的湾口路过,大概是早上的学生队伍从湾口经过时,幺爸看见了,知道是学生去扫墓,知道刚读初中的我也必然在队伍里,那个时候可没有电话,更没有手机,只是靠猜测和想象。因此,幺爸随后也赶到马迎街上来找我。后来知道,幺爸是一个老师一个老师地打听,问了几个老师才找到我的。

幺爸带着我去了马迎街上唯一一个馆子,馆子是国营的,那个时候可不准私人开饭馆。馆子里饭桌是四方桌,桌腿比现在饭馆里的饭桌高,长条高板凳,都是实木的。记得我那时都不比饭桌高多少。

幺爸给我要了一份回锅肉,一碗米饭,回锅肉配菜好像是蒜苗,依稀记得是绿色的,香气扑鼻。我家那时候也特别穷,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除了过年那几天,其余时间几乎天天都是吃的红苕玉米面加醡酸菜,上顿下顿,餐餐如一,白米干饭几乎很少很少,肉更是一年吃不上两三次,白米饭回锅肉对我是很大的诱惑。饭菜上桌,我端起就吃,那味道真的是用时下一句川话来说就是“不摆了”。一阵风卷残云,三下五除二,我顾自一个人狼吞虎咽,往嘴里扒拉着肉和米饭。幺爸就坐在桌旁看着我吃得津津有味,可以想象幺爸正暗自吞咽着口水。我,该死的我,自私的我,没出息的我,居然问都没有问幺爸怎么不吃。

幺爸起来去给我要开水,这时,一直坐在旁边桌子上歇气的两位老大娘抷了抷我的肩膀,问我:“娃子,那个是你啥人?”

我说是我幺爸,两位老人对我说:“娃子,你也让你幺爸吃片肉嘛,你一个人吃完了都不晓得让一让。”老大娘语气中带着责备和教训。一句话点醒梦中人,我顿时醍醐灌顶,羞从中来,羞愧难当,是啊,我为什么就没有让让幺爸吃点呢,哪怕拿个碗来分一半?哪怕加一双筷子?我就那样只顾自己大嚼其味,大快朵颐,大囊其胃。幺爸家条件更差,幺爸又正值壮年,在家里平时都让着老人和娃娃们,肯定更是很少吃肉很少吃白米饭。我真的是愚笨、自私,老大娘的话让我立时恨无地缝钻进去,又羞又愧,颜汗背凉。

幺爸端开水回来,并不知道刚刚发生的一切,我因为心藏愧疚,默不作声,都不敢正面看幺爸一眼。那天,我不知道是怎样和幺爸告的别,也不知道是怎样回的学校。

时光已经过了快四十年了,幺爸已经作古,三十多年里,那天的情形经常在我眼前浮动,尤其是老人家的话语虽然平淡,但振聋发聩,发人深省。每当想起那一幕,我都时感惭愧,自觉面浮赦颜,脊背冒着冷汗。那是一次羞愧的经历,是让人记忆深刻、无地自容、不懂得谦让的经历,是我永远都不能忘却的痛。

写下这些文字,一是权作对幺爸的怀念吧,但同时也是给后人的劝诫,给孩子们提个醒,从我的经历中得到警示,从小就要养成谦让、敬老的习惯。

真的难忘,那份刻骨铭心的回锅肉。

(图片来自于网络)

(0)

相关推荐

  • 佛坪迷踪(4)

    四 沙窝子是个小村,有一二十户人家,迤迤逦逦散居在天华山下.天华山距佛坪县城约十公里,傲然挺立,雄伟高大,晴天满目葱茏,阴天云雾缭绕,是秦岭山中有名的药山,盛产党参.山茱萸.天麻.金石斛.猪苓等野生中 ...

  • 【记忆空间】清明记事(富驿篇).2013

           当一切都将逝去,我们也将老去,照片里留存的回忆,或许是我们唯一可以拥有的...... 不知不觉,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将而至.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 ...

  • 马红军诗歌五首

    桃花 明媚春光三月天 十里桃红染满山 蜂蝶狂舞鸣春曲 溪水潺潺唱声欢 百鸟争鸣枝头闹 麦苗蹭蹭碧浪翻 万枝桃花绘春图 别有洞天逍遥癫 车尘马足贵者贪 酒盏花枝贫心宽 一生不为名利求 花下痴眠胜似仙 世 ...

  • 【湖南】《智泉流韵》首席作家余艳最新力作《红星兜兜》【之三】

    余   艳  简  历 余艳,湖南省作协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 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出版长篇小说.长篇报告文学等19部个人专著. 代表作:<板仓绝唱>.<杨开慧>.& ...

  • 近代以来,我国有多少烈士为国捐躯?90%是无名烈士

    您知道吗?近代以来,我国有多少烈士为国捐躯? 据不完全统计,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截至2021年4月,共有大约2000万名烈士,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有196万人. 也就是说,超过90%的烈士都是无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德会《关于火柴的记忆》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王德会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前几天,和一个年近花甲的朋友谈论起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生活紧张.物质匮乏.生活清苦的情形,朋友颇不以为然,说那时候确实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德会《又见桐籽花》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王德会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桐籽树是亚热带地区广泛生长的野生阔叶落叶乔木,在我国长江流域十分常见.也是一种经济树种,据说桐油用途非常广泛,是常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德会《石匠号子》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王德会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川北梓潼是一个纯粹的农业小县,地处盆地周缘的半壁上,是平原经浅丘过深丘向深山递进的深丘地区,这里山高石头多,现在城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祖芳《母亲的退休生活》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王祖芳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母亲从教师岗位上退休已二十五年整,但一直是退而不休,"不教一日闲过"! 刚退休那几年,第三代相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琴《那个少年的1989》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王琴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1989年,可能还是春天,我记得从我家屋后的山脊梁上挥舞着树枝赶着一头黄牛飞奔而下的二哥,穿了件宽大的黄色上衣,那件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琴《歌者阿阳》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王琴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再次听到阿阳的消息,是在本地的晚报上. 晚报有篇写他的稿子,我才知道他叫"阿阳"而非"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夫敏《卷起煎饼想起娘》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王夫敏 [作者简介]王夫敏,枣庄市薛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枣庄市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摄影家协会会员,徐州市美容美化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散文在线,中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永清《温酒》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王永清 [作者简介]王永清,湖北省枣阳市刘升中心学校.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酒温热了喝,老早就有这个习惯,晋人左思<魏都赋>中就有 ...

  • 【阅读悦读丨散文】王怀扬《糖担子》

    <阅读悦读>首届大赛(小说)征文启事 文/王怀扬 [作者简介]王怀扬,曾用名王怀阳,江苏省淮安市人,八十年代高中毕业生,现在是一名普通的公交车驾驶员,上学期间就喜欢在文字的海洋中遨游,爱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