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 | 石榴花开红欲燃

“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然。”——苏轼《阮郎归·初夏》

五月的榴花正如苏轼词中所言,芬芳吐艳,花团锦簇。石榴绿绿的叶衬托着红红的花,夭夭灼灼,嫣红似火;绚丽多彩,明艳动人。

韩愈赞美曰:“五月榴花照眼明”。“照眼明”三字太传神了,以至后代多有诗人也拿来咏榴花。比如陆游“小山榴花照眼明”,黄庭坚“槐绿低窗暗,榴红照眼明”,程颢“百叶盆榴照眼明”,曾觌“绿荫侵檐净,红榴照眼明”;举不胜举 。

翻开浸润着古色古香的唐诗宋词,灿然怒放的石榴花穿过清词丽句,泛漾着脍炙人口的诗意芬芳。人会情不自禁地融入这舒展奔放灿烂殷红的石榴花里。

潘岳说石榴“千房同膜,千子如一”;李商隐《石榴》诗云,“榴枝婀娜榴实繁,榴膜轻明榴子鲜。可羡瑶池碧桃树,碧桃红颊一千年。”

石榴含有晶莹的籽粒,古人视其为多子之兆,结婚时在新房中放上石榴,还要剥开皮露出粒粒石榴籽,以体现“多子”的寓意。

“萧娘初嫁嗜甘酸,嚼破水晶千万粒。”皮日休这句诗正是对这一古老习俗的真切描写。古人信奉多子多福,因而石榴也就成为一种吉祥的图案。

“庭中忽见安石榴,叹息花中有真色”。满枝的红色榴花是昌盛、美好、吉庆、繁荣、和睦、团圆的佳兆,所以人们多喜欢在自家庭院里种植几株石榴,祈求生活如石榴花般红红火火。直到现在民间婚俗中,新婚被子面首选还是《榴开百子》这传统图案。

诗人还借石榴花开,抒怀言志,表达心迹,给人以无限遐想。唐代孔绍安原是隋朝的御史,归降李唐晚了一些,只被授予内史舍人,一次他侍宴唐高祖李渊,作应诏诗《石榴》以自喻,“只为来时晚,开花不及春”。诗人对自己才能很自信,官小只因“来时晚”而已。

“一朵花开千叶红,开时又不藉春风。若教移在香闺畔,定与侍人艳态同。”春风催开了百花,带来了姹紫嫣红的春天。石榴花不在春风中与百花争奇斗艳,在炎热的骄阳下灼灼盛开,在火辣辣的阳光下,孕育着一粒粒晶莹的生命。诗人藉此表达那独立的人格。

宋代刘铉的《乌夜啼·石榴》云,“垂杨影里残红。甚匆匆。只有榴花、全不怨东风。暮雨急。晓鸦湿。绿玲珑。比似茜裙初染、一般同。” 不借春风,不怨东风,诗人喜欢的就是石榴花的这种性格。她不去凑蜂蝶正闹、百花争媚时的那种热闹。她不卑不亢,不慕不怨,淡雅清新而又富于生活情趣。在最清淡的花期中开出夺目的红艳来。“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这也是诗人自己的向往吧。

古诗词里的石榴花常常与女子美人相映成趣。唐代诗人施肩吾诗云:“深色胭脂碎剪红,巧能攒合是天公。莫言无物堪相比,妖艳西施春驿中。”把石榴花比作春驿中的美女西施,写出石榴花的美丽神韵,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似火山榴映小山,繁中能薄艳中闲。一朵佳人玉钗上,只疑烧却翠云鬟。”杜牧这首咏石榴花诗,在写花中写人,在写人中写花,人花相映,相得益彰。

写此诗时,不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的诗人,还记不记得那心痛的“十年之约”,记不记得爽约后那刻骨铭心的《叹花》诗:“自是寻春去较迟,不须惆怅怨芳时。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这永远的痛呀……这也是写石榴花吧?石榴花色彩红艳,花瓣轻薄透明,有一种艳丽而悠闲的姿态。诗人说石榴是一位身着红装既艳丽又单纯的俏佳人,花美,人更美,回味无穷,意蕴藉藉。

“轻屉来时不破尘。石榴花映石榴裙。有情应得撞腮春。夜短更难留远梦,日高何计学行云。树深莺过静无人。” 也许是因为石榴花像舞女的裙裾,故此宋代词人张先如此歌咏石榴花。

“纷纷红紫已成尘,布谷声中夏令新。夹路桑麻行不尽,始知身是太平人。”初夏时节,手捧一卷唐诗宋词,眼前的石榴花活泼、艳丽、灵动,像一簇簇跳动的火苗,又像黄昏升起的红艳艳的晚霞,充满生机,热烈热闹!

泛黄的古籍伴着南风刮来了新麦和艾蒿的清香,让人忆起的还有那悠悠乡情。盘桓在花开欲然的石榴树荫里,听一曲传统小剧“周姑子”,体验一回及近绝响的悠长乡音,这份“意静寻幽道,心宁近绿泉”的心情;是平日里难以享受到的。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儿时那榴花繁多的山村风光,和着陆游的这首诗浮现在我的眼前,端午节闲适惬意、淳朴的民风感受在我的胸间。一切如梦似幻。

“年年此日一花开,却是石榴知立夏。”石榴花携一缕浅夏的芬芳,便引领着我们走进生命中充满热情、希望,四处诗情,遍地画意,绚丽缤纷的夏天……

作者:朱少华,莒南县人,中学高级教师。喜欢写作。教学论文、散文随笔、剪纸等作品,散见多家报刊及网络平台。在征文及网络文学作品大赛中多次获奖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