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些摆过摊的诗人们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地万地摆摊热。”
一夜之间,立刻热乎上了一个词,摆地摊。这个词烟火味儿浓,民生气浓,以它热气腾腾的接地之气,燃起了民众对它久违的热情。
想一想,上世纪90年代初,曾经有多少人依靠摆地摊,摆脱了贫穷,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其实,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诗人们,他们也曾摆过地摊呢!不信吗?举例为证。

01

第一个摆地摊的是西汉著名文学家,辞赋家司马相如。他一曲《凤求凰》,引得卓文君夜奔于他后,两人当垆卖酒,涤器街头,过了一段有情饮水饱的日子。这摊,摆的是姿态,是才子佳人为爱而谋的美好!
第二个成功摆摊的是军事家,天才经纪人,诗人陈子昂。就是写过“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那个陈子昂。
天资聪颖的他,学习刻苦,满腹经纶,才华横溢,上京赶考,却因举目无识而落榜。不甘心的他,不屑于阿谀逢迎,结交权贵。于是决定不走寻常路。
他发挥自己多金的优势,高价买了一把名贵的焦尾琴,并且广而告之:某日某时,我将在最繁华某地演奏此琴,大家来赏光啊,免费请吃喝……
就在大家惊讶如此年轻的“高富帅”挥金如土时,他却摆开摊子,在大庭广众之下,砸了这把价值昂贵的名琴,还慷慨激昂:来,来,来,看我的百卷诗文,我的文章独步天下,这弹琴之事,只是乐工所为……
此举引得舆论哗然,陈子昂名动京城,其诗文成功引起京城高官和文豪的注意,并很快得到了面试上榜。这个家伙,简直就是个天才的经纪人,会摆摊引人注意,会制造“轰动效应”!
伯玉砸琴,虽然花了一大笔琴钱,却一举三得,既高中皇榜,又名声大震,还结识了许多权贵名流,省了许多干谒费和阿谀奉迎之苦。这摊摆的,收获大大!

02

诗仙李白,他曾练摊耍过杂技,卖过武艺。
“十五好剑术,遍干诸侯。”李白《与韩荆州书》
“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李白《赠从兄襄阳少府皓》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李白《侠客行》
可惜,世人粗浅,无人识货,他只好惆怅游走于名山大川,待货于帝王家,但总是没遇到好买主。没办法,只好,酒不醉人人自醉。
杜甫也曾想通过摆摊改善家庭贫穷,子犹饿死的困境。不想,目睹了城管之吏的凶狠行为之后,自知身单力薄,无力抗衡的他,遂改摆摊为写文,用自己的如椽大笔,写下了“三吏”“三别”等诗史篇章,为大唐中后期的社会现实留下了生动真实的写照。
唐中后期诗人白居易,他的诗作《买花》和《卖炭翁》,充分说明了一个摊贩眼中的富人家买花的豪奢和一个卖炭翁的沧桑不易。
《买花》
帝城春欲暮,喧喧车马度。
共道牡丹时,相随买花去。
贵贱无常价,酬直看花数。
灼灼百朵红,戋戋五束素。
上张幄幕庇,旁织巴篱护。
水洒复泥封,移来色如故。
家家习为俗,人人迷不悟。
有一田舍翁,偶来买花处。
低头独长叹,此叹无人喻。
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
《卖炭翁》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另一个摆过地摊的诗人是李商隐同学,因为书法好,他小小年纪便摆摊卖字,后来发现,情诗市场更好,便转向写情诗,他的许多爱情诗,每个人读了都觉得“斯是同怀”,每个人对他的诗,都有不同又有相同的理解,以致每个时代的人,都觉得他是大众情人,万千情丝,缠绕住了他和每一个读他诗的人。《锦瑟》《无题》便是杰出的代表作。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03

其实,在古代,摆摊也是一个人一段生活中的一种生活方式。“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每种生活方式的经历,都是一种历练,这种历练,彰显了古代诗人的胸襟,气质和个性。对苏轼来说,尤其如此。
苏轼,应该是诗人中的摆摊老手,他被贬在外,当地猪肉价贱如泥,他研究做法,创造出了“东坡肘子”,配以“东坡豆腐”,注册商标,开摊叫卖,让不值一钱的猪肉,立刻身价倍增,既富裕了当地人的腰包,又满足了自己的口腹之欲。
他这经营,摆的不仅是地摊,还有创新和文案广告,有很高的科技再创造能力呢。
《食猪肉》
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
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
净洗铛,少着水,柴火罨烟焰不起。
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
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
所以,当他又一次被贬惠州时,他驾轻就熟,摆摊销售当地的经济作物荔枝,并且吆喝“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惠州一绝》很快,荔枝就成了价值昂贵的高档水果了。
从苏轼身上,你能看到他俯仰无愧的练达和随遇而安的平和,也能看到他上下通达,无愧无怍的接地气和好学的心态,好食的胃口,说实话,他就是一个自带“热搜”光芒的人,随便贬到地老天荒处,他都都能成功摆摊,搞活经济,能够使当地的某一项特产,身价百倍,名扬天下。到哪儿,他都能活出精彩!
君不见,他的东坡帽,拉风又引潮流,他的《寒食书帖》行书第三,他的衣着服饰,举手投足,别说摆摊,往那一站,就是风向标,引领当地经济潮流一大步!
所以,不要害怕生活的苦难,大不了就是像苏轼一样到处摆摊嘛!以前城管抓得紧,管得严,还有人偷着摆摊,现在,国家明令号召了,我们何不乐乐呵呵热热闹闹地去摆摊。
只要出摊,生活就有希望,只要摆摊,生活就能气息畅通,平稳运转。走吧,出摊去,摊子支起来,让民生的烟火在摊中摆开来……
作者:艳若桃李,女,甘肃省作协会员,大学文化,中学英语教师。喜欢阅读写作,发表过几百篇文章,有书出版。教书育人责任田,读书写作自留地。舌耕不懈,笔耕不辍,非为大器想晚成,只缘精神有需要。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