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秉荣||太原市古城公园半日游
太原市古城公园半日游
文/陈秉荣
10月15日,天气虽然略显凉意,但不影响出行,也算秋高气爽。
女儿女婿外孙女一个劲儿地鼓励和劝说,让我们老俩口去看看新修的太原县古城。我这个人思想比较固执,对新建的仿古建筑不以为然,总认为那是用人造假古董忽悠人,所以,不想受骗。好在经不得女儿女婿外孙女软磨硬泡,终于同意练练腿、散散心。
一家5口,乘自家车,外孙女驾驶直奔晋源而去。
太原县古城,位于太原市西南晋源区,距太原市中心20公里。
距今2500年前,赵国的赵简子在这里修建了晋阳城。
北宋初年,宋太宗赵光义率军攻打晋阳,先用火烧,后用水灌,将晋阳城彻底摧毁。选择晋源城东北方向10多公里的唐明镇新建太原城(今太原市)。
宋太平兴国四年(979),于晋阳故城北筑新城,置平晋县。
明洪武八年(1375),因平晋县遭水淹,山西巡抚和太原知府上报朝廷核准,在晋阳城遗址上修建太原县城,但规模不及晋阳古城的二十分之一。
自此,太原府和太原县并存。
民国时期,撤销太原府,改为太原市。太原县改为晋源县。
后因战乱,年久失修,人为损毁,太原县城城垣破败,仅留少数遗存。
2013年,太原市主持,按照明清格局,原样修复。2020年基本完工。并辟为太原市古城公园。2021年5月1日开城迎客。
车子在东门外广场停下,踏上了横跨护城河,通往东门的桥梁。只见碧波粼粼,蒲草青青。《园区简介》说,护城河水域面积106050㎡,河道长4400m,宽20m,蓄水深度1.5m。
仰望高城,顿感英武之气逼人。旌旗猎猎,垛口森森,巍峩壮观,气势恢宏。有资料显示:城墙全长3700m,高11m,下宽13m,上内宽7.95m。有城楼4座,东曰“观澜”,西曰“望翠”,北曰“奉宣”,南曰“进贤”。有角楼4座、望楼36座、魁光楼1座、瞭望楼1座。开东南西北四门,皆有瓮城。
走到瓮城城门口,戴好口罩,刷过身份证后便进入瓮城,穿越东门进入城内。在“大司马”牌坊不远处,驶过一辆游览车,我们搭乘游览车,顺城墙根环绕一周,对县城市容有了个大概的了解。总感觉是街道平坦、宽畅、整洁;建筑物典雅、古朴、自然。
县城中心是一座庄严威风的鼓楼,由此辐射出东南西北四条主街,官署、学校、寺观、祠宇、商号、民居分布在街道两侧。新旧建筑参半,旧建筑虽经修缮,不失古朴之风,新建筑修旧如旧,方显沧桑之感。计有大小寺庙、楼阁、祠堂50余处,牌坊12座,临街店铺150余家,车马旅店40余处。 其中,属于文物79处,市挂牌保护49处,文庙为国保单位。主要景点有:县衙、布政使分署、文庙、城隍庙、魁星楼、王琼府、金牛湖公园。还有东岳庙、龙天庙、段氏宗祠及几处民居大院等。
因来去匆匆,只能是走马观花,局部景点来不及细看,仅仅浏览了一下县衙和城隍庙。
县衙位于十字街东路北,是坐北向南的一连三进院落。
第一进院有申明厅、旌善厅、赋役房、寅宾院、监狱。
第二进院有见心堂(大堂)、六房(吏、户、礼、兵、刑、工)、三班(快、壮、皂)、城守司署、酂侯(萧何)祠。
第三进院有二堂、县丞院;后院为县太爷住宅;右偏院有马王庙、典史署;左偏院有节孝祠、长平仓、东花园。
城隍庙位于南街中段路东,有照壁、牌坊、山门、乐楼、膳亭、正殿、寝宫、厢房等,俨然一座规制齐全的官衙。
太原县的城隍爷叫薄昭,曾受封晋阳万户侯,就是《保德州志》中所记载的薄太后的胞弟,西汉代王,后为汉文帝刘恒的娘舅。刘恒封代王,就藩晋阳。薄昭与姐姐薄姬共同扶助代王行使德政,治代17年,深受晋阳人民爱戴。他又护送代王入主长安,登上帝位,开启“文景之治”,功不可没。因此,晋阳人尊他为城隍。
另外,太原古县城中的龙天庙,所祀之神,即是刘恒。
走到大街上,时不时能碰上带刀的巡察人员、着古装的担挑小贩与算卦先生,偶而还见着古装大脚女娘招摇过市,混杂在人群中有点不太和偕,明显有些作秀。
该吃饭了,一来想到饭店坐下来歇歇脚,二来想品尝一下地方风味小吃。走了几家饭馆,也都是寻常饭食,最后要了一份清汤拉面,清淡可口。
此次旅游,虽然只有半日行程,但分明感受到了山西厚重的历史积淀和曾经的辉煌,也感受到太原古县城昔日的繁荣。同时也改变了我的一个观点,旧景区改造也是可以出精品的。
作者简介
陈秉荣先生1941年生于保德县石塘村,早年曾任公社书记,后历任县文化局长、档案局长等职。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他致力于地方文化研究,在方志、民俗、民间文艺等方面颇多建树。他是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山西分会理事、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山西分会会员、中国地方志学会会员、忻州走西口研究会理事。他学识广博,研究领域宽泛,堪称是保德传统文化的半部活词典。几十年来,他如同一位勤勉的老农,不计寒暑,不避风雨,默默地耕耘于大山深处。除主编完成了1990年版的《保德县志》,校点重印了《保德州志》,创办了《保德文化》杂志,出版了民歌集《大河采风》、散文集《定羌杂识》,《保德农业合作史稿》《金瓶梅晋语浅释》等。他为挖掘整理保德文化遗产,传承保德文明付出了大量心血。年近古稀,他孜孜不倦,执笔写下《保德民俗》,为保德又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料。
特别声明:本平台作品以原创为主,转载为辅,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作者提供的部分照片来源于网络,如文章、图片涉及侵权问题,自告知之日删除。
史政发展 塞外文化 红色文化 乡土文化
名人民俗 文物非遗 传说轶事 往事琐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