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言两语话太极(二十六) 2024-04-21 01:27:53 武术自由谈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2019-10-12修身 古人有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话精辟地指明,欲要治国平天下,先要齐家,欲要齐家,须先正己修身。 这里所说之身,不仅指的是有形的身体,而是包括有形之身和无形之心,所言之身泛指身心合一之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修身,就不仅仅是有形之身体的修练,而是身心同修,修身养性,是人的整体修为。 太极内功就是通过内功理法、内功心法、内功功法三法合一体系的身心双修,实现对自我的重塑改造,从而达到返璞归真的目的。进而把“欲要治国平天下,先要齐家,欲要齐家,先要修身”从理论认识的高度,落实到具体的修为实践中。 太极内功之身心双修是真操实修。把无形之修心与有形之修身,分别论述合而不同的各自要领,以期体悟并把握其中两者密不可分的内在关系。如果说太极内功身心双修之修心,其实质是修静的话,修身之主旨则是修动。换言之,有形之身的修为是要以“一举动,周身俱要轻灵,尤须贯串”、“其根在脚,发于腿,主宰于腰,形于手指,由脚而腿而腰,总须完整一气”为法要的过程中,以达到“气宜鼓荡,神宜内敛,无使有缺陷处,无使有凸凹处,无使有断续处”之周身松通及周身一家。 太极内功身心双修之修身,其关键在于身贵动,即:修动。然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虽然身贵动,此动非动,而是不动之动! 不动之动其实质是:视之可见,触之可感的有形之身的大动小动,均非本身在动,而是被以心行意,以意导气,以气动而催形动。概而言之,有形之身不动之动是“勿自伸缩”不主动,不盲动,用意不用力,意之所至,气即至焉。被意引领,被气催行,轻灵变化,圆转自如。所修之动,实乃修不动之被动,牵一发而全身动矣。故此,修身其实质是修不动之动。不动之动谓之真动。所谓“真动”即如如不动,外动形内主静,以静制动,以静主动,以静寓动,虽动犹静。 综前所述,太极内功之身心双修,其修为核心是:身心俱静,一静无不静;意气灵动,一动无不动。不动曰静,心不动,身亦不动,故心静身也静。心不动而静,静极生意动,故此修心即修静,心要静,意要动。 修心的主旨是:静出动势。有形之身,不自动,不主动,不妄动,被意牵动,被气催动。故此,修身故然修动,然此动为不动之动,即如如不动。修身之主旨是:虽动犹静。由此可见,太极内功以身心双修为主旨,其修心主旨是静中寓动,静出动势;其修身主旨是:动中寓静,虽动犹静。 故此可知,太极内功身心双修,无非一动一静,静极而动,动极则静,真静即真动,真动亦真静。因此可以说:修心就是修身,修身亦是修心,此两者异而同出,始终为一。■▲2019-10-20无拳 常有学生问:练拳最大的障碍是什么?我会明确地回答:是拳! 每当这时,学生会充满疑惑地问:我们练的是拳,为什么拳又变成了最大障碍? 亳无疑问,我们是在练拳,但是练拳的关键是要把“我”熔化到拳里炼,把束缚自我身心的一切枷锁彻底解脱,重塑恢复那个本源的、自由自在、自主自然的本我。这是太极内功修为的唯一主旨!离开这个主旨,就不是真太极内功。 为什么要通过太极内功修为,去重现本真的我,因为本真的我是“无而有”的我。“无而有”所求之无,是对现有的既我损之又损,以至无为。是要做到:舍己从人,舍形得意,舍力懂劲。进而使后天的既有的我达到:舍有回无,舍实还虚。使后天的我,有而回无。无了头脑中以我为主的想法,无了自以为是的聪明,无了执迷自我的预判,无了错误的用力习惯。 只有无了后天既有的这个“我”,无而生本有,本真的那个自然而然、自由自在的真我,才会脱颖而出,恢复出本我的真面目! 需要强调的是:本我是不加修饰,不加思索,无需设计,不生不灭,本来俱足。因此是不需要人为后天的修练,一句话:本我不是练出来的。本真的我被后天的我所掩埋、阻隔,只要拨开后天的迷雾,就会重现本我的真容。 如此说来,所练之拳,无非是一把“手术刀”,以拳练我的过程,就是用拳这把锋利的手术刀,一层层地剥离后天的我。手术的目的是重塑本我,自在自然的真我拨开迷雾重现光明。 然而,练拳终年不见本我,却始终坚持挥舞“手术刀”不放,始终以为展示的应该是手术刀。众多练家,始终认为我练拳、我演拳,孰不知所盘演的拳架仅仅是演绎本真本我的载体。因此,我练拳、我演拳的那个所谓的拳,是拿着执意的我不放,呆滞刻板形意不分。这样的结果,拳反而成了更加朿缚自我的又一道枷锁。 通过以拳练我,弃有归无,重现本我。这个本源的真我,无时不在、无处不有,举手投足,无不彰显出本我的自由自在、自立自强、自信自然,从而无我无拳、无拘无束、无形无象。才能真正实现:有感即应,感而遂通,不期然而然,不知之而至。最终进入:从心所欲,道法自然之无我无拳的高境界!■▲ 2019-10-26未发 太极拳练内功,内功练什么?或许可概括为两个字:未发!世人皆知太极拳神奇内功,能做到柔克刚、静制动、快让慢、弱胜强、力小搏力大、耄耋能御众,瞬间发人于丈外。众多爱好者,把能发人于丈外,视为太极功夫的象征。因此,坚持练习如何“发人”,坚定地在练“发”上下功夫。其结果往往事与愿违。每见数年纯功,终不知发、不懂发、不能发、不会发者不在少数!究其原因,找错了方向,走错了路。下功夫越大越久,离正确的方向越远,因为错在颠倒了因果关系。太极真功所言之发是结果,拿着结果求结果,终不结果。只有抓因才能得果,常言道:只问耕耘,不问收获!太极真内功之耕耘,不在发而在未发,知未发方能收获发之果。真太极不求发,恰恰反求“未发”。未发为因,发即果,发而未发方能真发。什么是“未发”?未发者,中也。古之《中庸》告诉人们“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古人不但把未发的状态,谓之中,更是认为“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未发而中,是宇宙万物最根本的状态。太极真内功所求之未发,其实质是“求中”。所谓未发而中,不是不能发、不可发,而是可发而未发,是做好了可发的一切准备,是处于即将要发之前的那一刻。如同子弹上了膛,弓箭上了弦。又如高高竖起的导弹,已瞄准目标,只待一声令下,即刻腾空而起,直击敌方。太极内功修为“发而未发”的关键在于,无论是子弹上膛可发而未发,或者是上弦待发的箭,首要条件必须是一支可以发射的性能优良的枪或弓。太极内功修为首要的关键,就是把自己打造成这样的一支枪或弓。离开性能优良的枪或弓,空谈射击或射箭,都是水中捞月痴人说梦。太极内功修“未发”,就是通过内功理法、心法及具体的功法不懈努力,把自己重塑出这样的可击可发的优质枪械。只有是这样一支枪或弓,才可进一步修练弹上膛,弓上弦,在可发而未发的基础上,去练习准确的击发。经过太极内功的修为,使修为者始终把握未发而中,从而达到如古拳论所云:“诚于中,发于中,达于四围”,“得中用中妙用无穷”。太极内功修为是体用合一的功夫,有体才有用,无体必无用。故此,太极内功修为的主体是体的修为。于体用而言,未发是发之体,发即未发之用。由此可知,修“未发”是内功修为的核心主旨。发与未发,一字之差,谬以千里。学者不可不详辩焉!■▲ 2019-11-09发 太极拳内功修为,是体用合一的功夫。有体才有用,无体定无用。太极内功是以未发而中为体,以发为用。真太极虽然是以未发为修为主体,绝非拒绝发,不要发,而是一定要发,一定该发时就要发。换言之,该发时不能发的未发状态,不是真太极内功所求的未发而中。 什么是太极内功所求之"发"?一言以蔽之:发而未发谓之真发。用更简洁的话概括为三个字即:发未发。 面对太极内功之发未发,会有不少人疑惑不解:发就是发,未发就是未发,完全是对立的两种不同的状态。怎么会是发未发呢? 如果用常人的思维去认识发与未发之间的关系,确实如此。发就是发,未发就是不发。当我们用太极思维去分析发与未发两者之间的关系,会清楚地看到发与未发虽然是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但其实质是同一事物的两种对立的表现。 太极学说揭示的恰恰是宇宙万物存在着一种不变的规律,即:任何事物都是由两种完全相反而对立,但内质相互冲合而成一个整体。亦如老子所揭示的:"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中华先贤把存在于事物内部的两种对立的"力量",一个用黑来表示,另一个用白来代表。把黑命名为阴,则白就定名为阳。通过黑与白,阴与阳之间内在的分与合的两种变化,进一步揭示出:分则阴阳,合即太极,分为二,合即一的太极阴阳之理。正因如此,世间任何同一事物虽然是一个整体,但却存在并显现出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这两种完全不同的状态,不但相互对立,而且相互依存,相互变转。太极阴阳学说深刻地揭示出事物任何表现出来的变化,并非是外在的原因,而是隐藏在事物内部的阴与阳两种对立的因素分与合相互作用的结果。亦如拳论所云:在内不在外。太极拳是修练内功的内家拳种,遵循"在内不在外"的太极阴阳论为拳的理论基础。牢牢把握住内修的修为主旨,通过自我身心的实修实证而体悟到太极阴阳之理在生命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太极内功所言之"发",是发而未发,虽发而如未发。如果把太极内功发人丈外,喻为枪击子弹或张弓射箭,所言之发,发出去的是弹,射出去的是箭。子弹被击发,银箭被射出,但枪支、弩弓仍然处于未发而可发的状态。 因此,太极内功是以未发为体,发为用。真内功修为是体用合一,发即未发,未发即发。故此可言:太极内功是把自己修炼成一支随机可发的枪或弓,但永远不会抡枪或弓与对手拚力量或速度。对手是自己送上来的子弹或竹箭,弹上镗,箭张弓,只需轻松发射出去,我这支枪或弓又处于随时可发的状态。 何为太极内功所求之发?古人早已教诲后学:"发而皆中节,谓之和"。并精辟地指明:"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太极前辈也谆谆告诫学者:离开中和,无太极! 由此可见,太极内功所言之未发,是发而未发而中;所言之发,是发而皆中节而和。因此太极内功所求之发未发,实为拳之中和也。我以为这才是太极内功修为所求发未发之内涵真义。■ 赞 (0) 相关推荐 “内功”为何物了?武者须当知 武术练对了可以强身延命,但练错了也等同于慢性自杀.西方体育适传统当锻炼有益身心,练得过头了也等于自戕生命.普通人锻炼身体只求有益身心,一定要注意度,也就是所谓的火候,不要贪心,过头了有害无益. 下面就 ... 威海玄同太极拳馆,玄同说太极:太极拳,就是拳了太极 前几天把慈悲拆完了,小胡同学跟我说,听得一愣一愣的.那行,今个继续熬迷魂汤. 再拆两字吧:意和悟,等着吧,啥时候把汉字祸祸一遍才算完.道家有句话讲:意解开悟,俱登道果.把"意"解了 ... 初学太极入门,六步行功法(指南) 第一步 无极桩法 <太极拳论>开篇即指出,太极者无极而生.所以,学太极拳必从无极开始.无极桩是在身体静止的状态中,体会在"松空虚灵"思想指导下,周身内外放松,以符合太极 ... 三言两语话太极(二十九)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5月5日 談拳說道 一.关于"拳道"与"人道" 生活中人们常說"条条大路通罗马",这是一句諺語,原话是"All Road ... 三言两语话太极(二十八)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2020-01-10 把下面这篇文章转发给诸位,是因为这是一篇难得的好文.或许作者不是有名的大师,但一定是一位太极明家.这是一篇明白人写的明文.< ... 三言两语话太极(二十五)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2019-08-01 '太极无手' 针对太极内功修为,太极前辈谆谆告诫后人四字箴言:"太极无手"! 同时一针见血地指出:"太极不动手,动手非太极". ... 三言两语话太极(三十)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6月21日 归 根 太极拳是一种极为特殊的运动.其特别处,就在于此运动是:内运动,静运动,圆运动.故太极拳专属修内功的内家拳. 太极修为的特点并非 ... 入手太极练气二十六条 入手太极练气二十六条 【灵璧杂谈】灵璧老年人常说“收秋不收秋,就看五月二十六”的这句话可信吗? "收秋不收秋,就看五月二十六"农谚中的这句话可信吗? 文乡村农夫 前天(阳历7月9号)是农历五月二十六,我们这里几乎上一整天都在下雨. 昨天下午我下班回家,看到有几个老人在啦呱,由 ... 三言两语话太极(二十七) 武术自由谈 不拘一格,不循常规 新角度,新思维 ▲2019-11-15 再说:发 学生问:力大打力小,手快胜手慢是不是功夫?我毫不犹豫的回答: ... 明代末期山水绘画大师张宏二十六幅精品绘画赏析 明代(1368-1644年)是中国书画艺术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绘画与书法,是在沿着宋元传统的基础上继续演变发展.特别是随着社会经济的逐渐稳定.文化艺术的发达,出现了一些以地区为中心的名家与流 ... 冶廷林|滴水穿石(二十六) 滴水穿石(二十六) Table qing in Xining 文|冶廷林(青海) (接续上一期) 尕布老汉转向城市边缘地带,留意一些用特殊姿势行走的女人.他就这样日复一日转了二十多天,几乎把城市边缘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