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将军十五岁杀三人为父报仇,一妇人对他说五个可惜,果然应验

历史上皇帝经常对文武百官进行赏赐,其中的最高礼遇莫过于九锡之礼。表面上看是赐给诸侯、大臣有殊勋者九种礼器,实际上却很有意思。曹操被东汉授九锡,其子曹丕代汉建魏;司马懿和儿子司马昭被曹魏授九锡,其孙司马炎代魏建立晋朝。似乎加封九锡之礼就是子孙显贵的标志似的,到了东晋的时候,又有一个人盯上了九锡之礼。此人就是十五岁杀三人为父报仇的一代枭雄桓温。

桓温生活的历史舞台是东晋,一生最大的功绩是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又三次出兵北伐,伐前秦、伐羌族姚襄、伐前燕。在当时东晋统治者偏安一隅、无心北伐的背景下,桓温这一系列举动无疑非常具有男子汉的气概,而这从他小时候就表现出来了。

桓温虽然一生多次征战,却并不是将门之后。他的祖上是东汉名儒桓、父亲是宣城内史桓彝。生在动荡不安的东晋,桓温的父亲就在一次叛乱中被叛军杀害。桓温是家里的长子,那时候年仅十五岁,就在街坊四邻为这家人惋惜的时候,桓温却毅然一股男子汉气概要为父亲报仇。

当时泾县县令江播也曾参与谋划杀害桓彝,去世后他的儿子江彪等兄弟三人为其守丧,因怕桓温前来寻仇,预先在丧庐内备好兵器,以防不测。桓温假扮吊客,混入丧庐,手刃江彪,并追杀其二弟,终报父仇,赢得了人们的交口称赞,这孩子有出息,了不得。可是桓温却出息过了头。

桓温善于用兵却不是一个出色的军事家,一生负多胜少,而且多数是先胜后败。其一生主要有四次征战,一次西征和三次北伐。西征赢得非常侥幸;第二次北伐虽胜,但规模不大;第一、三次北伐则都是惨败而归。

这和他不善于捕捉战机,缺乏灵活性,过于追求持重常常观望不进贻误战机,更主要的是他没有必胜的决心,北伐只是他个人立威的手段,伺机取晋室而代之。在桓温之前,东晋有一个权臣叫做王敦,此人阴谋篡位就没成功,桓温在世人眼里就和王敦差不多。

王敦做过驸马,桓温也做过驸马,他俩都外表粗豪、都想独揽大权篡位。可是桓温却不喜欢和王敦相提并论,因为他有自己的心中偶像刘琨。刘琨曾经北上征讨,夺回西晋土地,桓温北伐也为东晋夺得大片土地。虽然刘琨历史上不如桓温名气大,但是有雄才,在当时很有声望,桓温就是崇拜他。

听到自己很像刘琨,但是什么地方都比偶像差一截,桓温很失落。而老妇人的五个可惜也是一针见血,桓温算是一代雄才,可就是差一把火候,经常是自信大于能力。一生北伐已经是证据了,可是桓温晚年却认为自己功劳很大,逼着皇帝给自己加封九锡之礼,甚至幻想皇帝禅位给他。

眼看希望落空,桓温就打起了篡逆之心,但正像刘家老妇人说的那样,桓温注定是差一把火候的人,还没来得及行动就病死了,倒是他的儿子过了一把皇帝瘾,可也仅是几年而已。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