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四德也,真学问,好人品,好君子(二)
子夏系统传授儒家经典的第一人
在学术思想方面,孔子称自己“述而不作”。他删《诗》《书》,订《礼》《乐》,赞《易》,作《春秋》,其实都属于对古代文献的整理,即使所谓的《春秋》之“作”,其实也只是对鲁国旧史材料的整理,其注意力则在于“属词比事”,通过这些方式以寄寓自己的政治思想。《史记·孔子世家》称孔子以《诗》《书》《礼》《乐》等教育学生,孔门弟子对于孔子所整理的这些典籍皆有所学,其弟子“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这里所言的“六艺”应该即指儒经六艺,即《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然而,诚如后人所说,“孔子弟子,惟子夏于诸经独有书。”其他弟子虽通六艺,而在后来接续孔子事业,并以经书从事教育,传授弟子的,子夏可谓最为突出。儒学门庭的确立得力于子贡、子路、冉有等弟子的社会实践活动;而其学说思想的最初流传则应归功于子夏、子游、曾子三门人的努力。但此三门人于儒学的传衍方向亦有所不同。大体言之,子夏较多地担负和完成了承传儒家经典的事业,子游较好地承继了儒家礼教的传统,曾子则主要是从伦理道德的理论观念上继承并初步发展了孔子儒学。
子夏喜欢独立思考,有独到见解
《论语·八佾篇》中有记载这样一则故事,子夏问孔子:“《诗经》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是什么意思?”孔子回答:“就是先有素色底子然后画花”。子夏进一步问道:“礼也在之后吗?”孔子对这个问题非常满意,开心地说:“启发我的正是子夏啊!今后可以与你讨论《诗经》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对弟子的独立思考能力非常重视。子夏从老师对一个诗句疑问的解答,进一步独立思考,引申出礼乐在仁义之后的见解,得到了孔子“共论《诗经》”的高度肯定。
《论语·子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子夏说:“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意志;诚恳地提问,而且深刻地思考,仁就在里面了”。
这里有个启发,读书、学习、工作必须善于思考,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的智慧。. 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当始终放在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专业知识放在首位。—— 爱因斯坦。
一般来讲,有成就的人,都是善于独立思考的人,无论是政治家,哲学家,企业家和艺术家。
我们再来看看子夏这句话。
这段话,历代的译注很多,也有不同的观点,争议很大,但主要集中在“贤贤易色”上。
一般的解释是这样的。子夏说:“(选择妻子时)重视贤德,轻视美色,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侍奉君王,能够献出生命,和朋友交往,说话讲信用,虽然(谦虚的)说自己没有学习过,我也一定认为他已经学习过了。
这样的解释,一定是宋儒的观点,把“色”理解为女人了。从子夏的语境上讲,一代儒学宗师对于仁的理解,不至于扯到选老婆,选对象上的,而且子夏对《诗经》是通晓的,“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吗,当然,在古代,人们选择配偶的作用,大多以传宗借代为目的,在婚姻中,爱情的占的成分没有现代这么多。当然有一定的道理,找个老婆,人长得很漂亮,如果脾气不好,品德不好,两人三观不和,也过不幸福,但是只选品德,长得丑,看不上眼,时间长了也容易出问题。二是整句话核心讲子夏对“仁'的理解,也是讲'仁'的实践和标准,子夏的文学很好的,语言一定有逻辑性,选老婆的事为啥放在首句,有些不合逻辑了。还有一种说法说,这是讲五伦中四伦,夫妻、父子、君臣、兄弟和朋友,那为啥只说了四个方面,没有讲兄弟那?“五伦”说,是儒家思想的发展,即孟子所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其中包含着人际间的温馨、理解和信任,包含着发乎人心的骨肉之情,讲究的是“情理”和人际关系的对称性、和谐性。在孔子在世,并没有把夫妇关系列为一伦。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不同意上述旧解,他在所著《论语别裁》里批驳道:宋儒的解释是“不通的”,“如果真如宋儒的说法,我认为孔夫子不是圣人了。因为圣人,是不会违反人情的。孔子在《礼记》里谈‘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的确是孔子对于人生的看法”;那么,他又怎么会提倡人们为作学问而把妻女或丈夫丢开呢?所以,南先生说:“这个‘色’字,很简单,就是态度、形色”,而“易色”也就是转变态度的意思,这样,“贤贤易色”的“白话解释就是看到好的人能肃然起敬”(其中第一个“贤”是动词“敬重”,第二个“贤”是名词“贤能的人”)
“贤贤易色”,两个贤字,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第二个贤字是名词,指贤人—学问修养好的人。“易色”,宋儒对“色”字解作“女色”、“女人”、“男女之色”,“贤贤易色”就是看到贤人,内心马上崇敬起来,由内到外的表现出尊敬,并能向贤人学习,其实,这个“色”字很简单,就是态度、形色,“贤贤易色”就是说:我们看到一个人,学问好,修养好,本事很大,看到他就肃然起敬,态度也自然随之而转。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见贤思齐。这句话这样解释了,理解并不难,但真正能保持这种谦虚好学,见贤思齐的功夫,而且能保持多年的定力,并不是简单的事,这是修养的功夫,这是内外兼修的德行。
所以再来看这句话,我的理解是如何对待贤人或者师长,如何对待父母,如何对待领导,如何对待朋友,体现出一个人真正的德行和品格,是真正做人的学问。
敬于贤德,孝顺父母,忠于事业 信于朋友,人生四德也,真学问,好人品,好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