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阅读没兴趣,是因为你不知道这些事
主播:赛男
本书作者艾伦·雅各布斯,是美国贝勒大学荣誉项目人文学科杰出教授、宗教研究系常驻教师,他关于文学、文化的评论作品广泛刊登于美国各大报刊杂志。这本书出版8年,再版4次,著名主持人梁文道曾专门撰文推荐此书。
你对阅读书籍还有兴趣吗?是不是读完了一本书就如释重负,却记不住书中的内容?如何真正读懂一本书?下面,我们为大家分享三点,分别是:找回阅读初心、不同的读书策略和付出更多的“暗时间”。
①
『找回阅读初心』
少年时代,我们都曾为一本书废寝忘食、如痴如醉。但长大成人后,注意力似乎很难再集中;为了各种目的读书,却再没了读书的乐趣。那么,如何找回阅读的初心呢?作者的建议是:随兴而读。
001 以通俗小说为起点。通俗小说是培养阅读兴趣最好的起点,因为它情节紧凑,结构正常,像《达芬奇密码》这样的书能够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使人欲罢不能,为了知道结尾而彻夜畅读却不知天边即白的大有人在。
002 以入迷为唯一要求。你不必读长篇大作的《伊利亚特》,也不必读晦涩难懂的《离骚》《追忆似水年华》。读《哈利波特》或者《庆余年》没什么可丢脸的,不要和别人比较就好。这种入迷会让人感到满足,同时对培养专注力大有好处。
003 善用工具。你可能不喜欢电子书,因为它不能随意折页、没有质感,还有他人评论、笔记的干扰。但使用电子阅读器来阅读通俗小说,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它轻便小巧、比手机更能隔绝无用信息干扰。作者无意中发现,自己通过用电子阅读器阅读《飞跃修道院》,竟然找回了久违的阅读兴趣。
所以,让我们像孩子一样,带着纯粹的热情和兴趣去读书吧。
②
『不同的读书策略』
阅读当然不能仅限于读通俗小说,阅读的目的一般有三个:获取资讯、提升理解力和娱乐消遣。在找回阅读的兴趣后,面对不同的读书目的,可以采取下面的读书策略:
001 亢奋式阅读。研究发现,信息时代人类的注意力已经从深度注意变为亢奋式注意,可以迅速在不同信息流之间切换,寻求高度刺激。这种注意力用在获取资讯上再合适不过了,比如阅读新闻、公众号、微博等。
002 抽离式阅读。在为提升理解力而读书时,你需要适度抽离。可以在空白处写下对书的评论、联想、疑问,或者在分析一本小说的情节铺排、遣词造句时,以审视的眼光看待书。
003 沉浸式阅读。为兴趣而读书时,你尽管找个没人打扰的时空,进入作者创造的世界,感受情节的跌宕起伏、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吧。此时,沉浸其中是唯一的选择。关于沉浸式阅读,之前晨读有过介绍,这里就不赘述。
后面两种阅读策略调用的是深度注意力,需要我们长时间专注于单一事物,全情投入,无视外部刺激,能长时间专注,从而产生“心流”。
③
『阅读暗时间』
我们经常有这样的体会:读完一本书,却记不住书中的内容,甚至一段时间后,根本不记得读过这本书。要想真正读懂一本书,为它付出更多的时间是理所当然的。除了用在阅读本身的时间外,我们还需要付出更多没有直接产出的“暗时间”。具体来说,这些“暗时间”包括以下几种:
001 慢即是快。书中有个故事,某个外星女孩以4000字/分的阅读速度为耻,她爸妈也觉得很惭愧。李笑来在开设《财富自由之路》之初不提供音频,他要求订阅者必须“逐字阅读”文稿。读慢点,读完才能真正读懂。即使比读得快时间多花点,但在时间使用效率上完胜。
002 反刍消化。为了弄清书中的意思,你需要像牛一样,用几倍于读书的时间消化知识食粮:先储存起来,然后输送到大脑深处的“胃”,再把它们召唤出来进一步思考消化,从而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小时候背诵古诗,长大后在某个场景中不自觉地吟诵出来,就是不断反刍消化的结果。
003 拓展延伸。读完喜欢的作者所有的书后,你可以去读它当年读过的书,重走ta的阅读之路,了解是什么成就了他。你也可以模仿作者的手法,写出故事的续集;或者写书评,甚至与作者互动;或者过段时间重读这本书,发现不一样的关注点。这些延伸拓展活动,能帮助你加深对书、对作者的理解,而且还乐在其中。
总结一下,今天我们分享了重拾阅读兴趣的三个方法,分别以通俗小说为起点,找回阅读的初心,发现读书的乐趣;为不同的阅读目的采取不同的策略;为一本书付出更多的暗时间。不管怎么样,你只管选一本喜欢的书,开始读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