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前世情人(旧作)
去年父亲七十寿宴我喂老爸吃寿桃。
三山:又到父亲节,发一篇旧作。因为去年老爸没“实现我出第二本书就戒烟”承诺,所以我今年就不给他写新的,哼虽然我的第三本书《自我教练》即将上市,但老爸狡辩说这不算书,我知道老爸心中的书是文学类的,他认为我应该出那样的书,老爸的梦想是作家,他说我帮他实现了梦想,好吧,第四本《遇见三山》散文集出来看你怎么说......
我说:等我再出一本书,你就戒烟好吗?
烟龄比我年龄还大的老爸痛快地说:好的。
这算是今年父亲节最好的礼物,
不是我给老爸的,是老爸送给我的。
跟朋友聊天时开玩笑说,阅读是最浪漫的事情,书是最好的情人,一架子书,性格各异,却都让人割舍不下,少年子弟江湖老,八千里路云和月相伴相守,无论得意失意,只要能坐拥书城,一书一灯一人,便觉满足,这要感谢那个介绍我认识这些终身情人的人:老爸。
我常常觉得我和老爸的关系更像书友,最初对于阅读和书籍的概念便是来自于老爸散落于家中各处的杂志和书籍,老爸并未特意给我买儿童书刊,我很小就跟着爸爸读大人们读的书:《中篇小说选刊》《平凡的世界》《收获》......有时候老爸不相信我真的看完了,随手考我书中情节,我对答如流,他才惊讶地发现他还在读小学的女儿已经看大人书了。
老爸是美工,需要画海报,选一个电影里最经典的画面,再配上一句足以打动人们的广告语,老爸要凭着记忆画出那个画面,再冥思苦想广告语,画完了还要拿出去张贴,其实就是一人身兼了美工、文案和策划、执行。穿着长长的沾满了油画颜料的蓝色工作服,提着颜料瓶和油画笔、浆糊罐的小篮子,夹着海报走街串巷的烟不离手的老爸,大概就是我印象中最初的所谓艺术家形象吧,除了没有一头长发和苍白的脸色,忧郁的眼神......老爸注重锻炼,身形挺拔,是时下流行的“穿衣显瘦,脱衣有肉”,下放时差点被空军部队选上去服役。老爸喜欢鲁迅,除了写字、画画还篆刻,经常教育我们一个人要
“文明其体魄,
野蛮其精神”。
美工老爸代表单位参加比赛,自己制作幻灯片,不是现在的ppt哦,是真的一张一张手绘剧情的玻璃幻灯片,像小人书连环画那种,自己编剧编台词,可惜老爸普通话太差,又没钱请人,就灵机一动让我给他配音,长大后我看到徐静蕾小时候学了书法就被父亲叫去车间写包装盒上的广告语,不禁大笑,原来大家小时候都干过童工啊。帮老爸配音的节目我现在还记得,叫《壕沟恩仇记》,里面有个主人公叫于德水,小小的我朗声读到:于德水,如鱼得水......
那大概是我们父女第一次合作,老爸拿了个第一名回来。
过年的时候老爸自己写春联,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
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
小学三年级的我吃力地读着,物力维艰是个什么鬼啊?有时候老爸写得多了,我们帮着爸爸把那些红红的春联拿到大街上去卖,满街的人们都穿着新衣服,大家见面互相拜年恭贺,远处的鞭炮声此起彼伏......
没有电视和手机,电影院那时生意很好,老爸白天画海报,晚上还要帮忙值勤和查票,冬天穿着军大衣拿着手电筒站在大门口,我常常跑去粘着老爸,在他军大衣开衩的下摆里钻来钻去,那快乐一点也不亚于如今的孩子去迪斯尼。
第一次离家读书,老爸经常给我写信,开头常常是:“三山吾儿,时光如白驹过隙......”
每次读老爸来信,我经常要去翻字典查阅,没有百度的年代里,老爸让我在书信里继续阅读和学习。
有一年老家修族谱,需要写一篇文言的序文,找过几个语文老师未果,最后辗转找到老爸才算了结。
老爸常说要多读一点古文,他举例说,
为什么民国时鲁迅骂架无敌手?
因为鲁迅的古文根底
比那些被他骂的人都要深厚。
老爸说:读现当代作家的文章,
要看看作者在文革中的表现。
老爸年轻时被领导看中培养入党,
他说:让我做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吧。
小时候看到老爸有个素描本都是老年男人,因为老爸找不到模特只好去公共浴室取材。
老爸手巧,春游时给我做了一个超级漂亮的风筝,让我在小朋友中出尽风头,虽然后来因为胶水没干,风筝太重而没能飞起来。
老爸深情,有一年接了父母来杭州过年,晚上临睡前老妈在洗脚,老爸忽然跟我说:“三山,你看你妈像不像一个红衣少女?”我看过去,穿着红色保暖衣裤的老妈难为情地笑了,我想老妈真幸福啊,
有多少女人在年近七旬白发苍苍的时候
还能在自己的爱人眼里是一个红衣少女?
老爸是慈父,每年开学时都用牛皮纸给我们包新书,并用漂亮的钢笔字给我们写书名,但他从不强制我学画画和写字,虽然我现在想要是老爸小时候逼着我写字画画该多好啊,这样我给读者签名时就不会那么尴尬,还可以给自己的书画插图......
老爸说:画画的人要先读书,能写诗,画以意境为最重要。多年后我才读到王国维《人间词话》三境界,才听到叶嘉莹先生的“意境”解读,在阅读这件事上,老爸一直当我是成年人。
老妈说我以前经常打电话回来求救,问爸爸一些诗词文章出处,电视综艺节目里常常看到有场外支持,老妈说我的场外支持就是老爸。然后老妈揶揄老爸说,如今女儿长大了,读的书比老爸多了,这种求助电话越来越少了。是啊,很多年里,老爸就是我的维基百科,什么问题都可以问,小到填字游戏,大到出席婚丧礼仪。
记得参加一同学父亲葬礼,大家在为怎么包奠仪犯难,我想不如问老爸啊,一个电话打过去,老爸说要多放一个硬币,这个硬币是给看门小鬼的买路钱,于是依言而行,同学们都无比佩服我怎么懂得这么多,我想难道要告诉你们我有一个像机器猫那样的老爸吗?
老爸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干地支我也是从老爸那里第一次听到,他自己爱看闲书,也鼓励我看闲书,他常说文科生要多看自然科学书,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和理性思考,理科生要多看社会科学书,增加人文修养培养感性思维。
每次跟老爸聊天,我们经常会分享彼此最近读的书和好文章,我珍惜这样的交流。
老爸爱读杂文,如今最爱买的《杂文选刊》,影响到我第一次给报社投稿就是写时事杂评。
老爸常点评我的文章,有时我写时论,他说观点有了,文采不够,新书出来,他说有点像《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我说是啊写的时候心里是这么想的。
因为在山里出生,老爸最初给我取名山娲,算是女神,后来大概觉得名字太大,就改了“三山五岳”的三山,给我在族谱上取名“斐”,寓意文采斐然的意思,惭愧我辜负了老爸的期待,写到如今也没有斐然。
好像这是第一次给老爸写点什么,但我想,其实我要跟老爸说的话,早已在每一篇读书笔记里说完了,这些年,我看过多少书,便跟老爸说过多少话,每一本书,好像都是我和老爸共同阅读的,我们互相交流,互为补充,丰满、延伸、拓展彼此的阅读体验,世间书籍何其多也,只要我还在阅读,书未尽,情未已。
苏格拉底说:学习就是记忆。
是想起前生已经知道的东西。
苏东坡说:书到今生读已迟。
宝黛初见,宝玉说:这个妹妹我见过的。
我有时去一些从未到过的地方,
却恍然觉得曾经来过的,
初次做一些事情的时候,
也恍然觉得是前世做过的。
如果老爸是前世情人,
那么书籍定是我们辨认对方的信物,
愿来世还能有这份书缘、情缘。
老爸,
来世请仍旧做我老爸,
因为你是我能想到的最好的老爸了。
2017.6.18父亲节三山写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