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出诗人:1号人物屈原(旧作)
旧作。
一岁一哭屈,不是所有节日都可以说节日快乐。
人人祭奠屈原,但没人想做屈原。虽然端午节已变成粽子节龙舟节,但其实端午节是个忧伤的节日,粽子是为了祭奠,龙舟是为了救人,大浪淘沙,王侯将相远去,龙图霸业消亡,朝代更迭,风云变幻,许多事,依旧是原地踏步,屈原是那个年代的牛虻,叮得人烦,愤怒、失望、沮丧、直至干脆放逐自己。
2017年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的《九型人格与自我认知密码》尚未出版,如今书已飞到无数我认识和陌生的人们手里,也走进大学校园成为通识课教材,这篇文章收录于《参考资料》中,豆瓣有简介,希望对您的九型学习有所裨益。
众人皆醉我独醒,
举世皆浊我独清。
是以见放。
——屈原 《楚辞·渔父》
屈原作为伟大的文学家和爱国诗人形象深入人心久矣,文名太盛,以至于掩盖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他是一个志存高远,“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 关心政务、变法未遂的政治家,“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政治理想夭折的失意者,坚持真理,直言不讳,永不妥协,宁折不弯,希望通过变法和改革实现自己理想世界的完美主义者(又称改革者)1号人物。
(更多关于九型人格,参见《遇见三山》目录)
1、
1号汲汲追求真善美,对于丑恶与不公零容忍,眼里揉不进沙子,严重的洁癖体现在外表和道德操守自律上。
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
苟余情其信姱以练要兮,长顑颔亦何伤。
掔木根以结茞兮,贯薜荔之落蕊。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謇吾法夫前修兮,非世俗之所服。
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屈原 《离骚》
屈原反复地用各种象征手段表现自己高洁的品德:饮木兰之露,餐秋菊之英;戴岌岌之高冠,佩陆离之长剑;又身披种种香草。香草,泛指有香气的草,如兰、芷、蕙、茝、江离、杜衡等等。正是这些香草,以其固有的芬芳美质,象征着品德或人格的高洁,象征着美与善。
江离、芷、兰都是香草。(辟,幽也,芷幽而香,所以称为辟芷。)这是说自己修身清洁,所以取江离与辟芷以为衣被,索秋兰以为佩饰。以这些香草的美好,博采众善,来自我比拟,也自我约束。
“矫菌桂以纫蕙兮,索胡绳之纚纚。”
菌桂是香木,蕙、胡绳皆为香草。这是说自己还以菌桂之芬香,蕙、胡绳之美好,来善自约束,终无懈倦。
“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
留夷、揭车、杜衡、芳芷都是香草。这里是说自己不仅佩饰香草、博采众善,还种植香草,芳香四溢,以示德行弥盛。
这是一个近乎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形象, “香草美人”,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特有的概念,在古代诗文中,常用“香草美人”来表示高洁人格和爱国思想,首创者即是屈原。屈原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赋予草木、鱼虫、鸟兽、云霓等种种自然界的事物以人的意志和生命,以寄托自身的思想感情,又增加了诗歌的美质。
《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馋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
——东汉王逸
我们在许多文人笔下都可见到借助这一意象表达自己对于高洁人格和完美理想精神世界的追求,比如薛宝钗居处“蘅芜苑”,《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额 荣国府归省庆元宵”中写道:
因其院内许多异草,“味香气敷,非花香之可比”,宝玉因之题匾额“蘅芷清芬”,对联则为:“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荼蘼梦亦香。”
元春游幸之后,赐名“蘅芜苑”。命宝玉做五言律诗一首:
《蘅芷清芬》
蘅芜满静苑,萝薜助芬芳。
软衬三春早,柔拖一缕香。
轻烟迷曲径,冷翠滴回廊。
谁谓池塘曲,谢家幽梦长。
书中第十七回写道:
只见许多异草:或有牵藤的,或有引蔓的,或垂山巅,或穿石隙,甚至垂檐绕柱,萦砌盘阶,或如翠带飘摇,或如金绳盘屈,或实若丹砂,或花如金桂,味香气馥,非花香之可比。
贾政不禁笑道:“有趣!只是不大认识。”有的说:“是薜荔藤萝。” 政道:“ 薜荔藤萝不得如此异香。”宝玉道:“果然不是。这些之中也有藤萝薜荔,那香的是杜若蘅芜,那一种大约是茝兰,这一种大约是清葛,那一种是金簦草,这一种是玉蕗藤,红的自然是紫芸,绿的定是青芷。想来《离骚》《文选》等书上所有的那些异草,也有叫作什么藿蒳姜荨的,也有叫什么纶组紫绛的,还有石帆、水松、扶留等样,又有叫作什么绿荑的,还有什么丹椒、蘼芜、风连。如今年深岁改,人不能识,故皆象形夺名,渐渐的唤差了,也是有的。”
第四十回写道:
贾母因见岸上的清厦旷朗,便问“这是你薛姑娘的屋子不是?”众人道:“是。”贾母忙命拢岸,顺着云步石梯上去,一同进了蘅芜苑,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
此外还有描写妙玉的“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 她爱洁成癖,刘姥姥站过的地方她要用水冲刷,喝过的杯子要扔掉,不许送水的小厮跨进庵门一步......
这些都是1号人物洁癖各种表现,比如著名的爱洁成癖元代画家倪瓒,他的香厕是座空中楼阁,香木搭好格子,下面填土,中间铺着洁白的鹅毛,“凡便下,则鹅毛起覆之,不闻有秽气也。”
他的文房四宝有两个佣人专门负责经营,随时擦洗。院里的梧桐树,也要命人每日早晚挑水揩洗干净。一日,他的一个好朋友来访,夜宿家中。因怕朋友不干净,一夜之间,竟亲起视察三四次。忽听朋友咳嗽一声,于是担心得一宿未眠。及至天亮,便命佣人寻找朋友吐的痰在哪里。佣人找遍每个角落也没见痰的痕迹,又怕挨骂,只好找了一片树叶,稍微有点脏的痕迹,送到他面前,说就在这里。他斜睨了一眼,便厌恶地闭上眼睛,捂住鼻子,叫佣人送到三里外丢掉。
扯远了,回到屈原,回到香草美人。
香草美人的意象结合着屈原的生平遭遇、人格精神,积淀着楚文化传统的精神世界和屈原的高洁人格,赢得了后代文人的认同,其中的香草更是以其芳香馥郁的特性,象征高洁的人格品质和理想的精神世界,成为一个永恒的意象。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受命不迁,生南国兮。深固难徙,更壹志兮……精色内白,类任道 兮……嗟尔幼志,有以异兮;独立不迁,岂不可喜兮!”他以橘言志,表达了自己表里如一、坚贞不屈的品格。
2、
1号人物健康状态下追求崇高的理想并为此而努力奋斗,志存高远,竭力勤勉,更多创意和可能性。
周显王二十九年(公元前340年),一说周显王三十年(公元前339年)正月初七日出生的屈原虽出身贵族,但因自幼生活在民众之中,加以家庭的良好影响,故而十分同情贫穷的百姓,从这时起,小小年纪便做了许多体恤民众的好事,博得了众口一词的赞誉。
司马迁在《史记》中如此评价青年屈原:
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自幼勤奋好学,胸怀大志。早年受楚怀王信任,年轻时的屈原担任过楚怀王的左徒,伴随左右,深得器重,常与怀王商议国事,参与和执掌楚国许多重要军政外交事务以及律法的制定,他的政治主张有:
一、举贤授能的美政思想“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二、造为宪令的改革精神“惜往日之曾信兮,受命诏以昭时。奉先功以照下兮,明法度之嫌疑。国富强而立法兮,属贞臣而日侯。”《惜往日》
三、大一统的最终目的“忽奔走以先后兮,及前王之踵武。”“昔三后之纯粹兮,因众芳之所在。……彼尧舜之耿介兮,说遵道而得路。……汤禹俨而抵敬兮,同论道而莫差……”“岂余身之弹殃兮,悲皇舆之败绩。”《离骚》
屈原为实现振兴楚国的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国富兵强的局面,楚史专家汤炳正把屈原的变法总结为六条:
第一,奖励耕战。奖励农耕,是为了增加赋税,富国富民;奖励征战是为了加强军事战略装备。使百姓无论是务农还是出征,都有盼头、奔头和念头。
第二,举贤能。不分贵贱,把真正有才能的人选拔上来治理国家,反对世卿世禄,限制旧贵族对权位的垄断。
第三,反壅蔽。破除君臣、老百姓之间的沟通障碍,要让楚王下达的命令准确即时传达到臣工的府衙,臣工的府衙也在第一时间把王宫下达的命令传达给广大百姓。
第四,禁朋党。鉴于楚国的贵胄和老世族往往结党营私,狼狈为奸;对不同政见的臣工大肆攻讦。故而要以律法的形式加以约束杜绝。
第五,明赏罚。在变法的问题上,屈原集合法家、兵家之精华而独成一体。
第六,移风易俗。屈原对楚国不正之风深恶痛绝,一个个能言善辩巧言令色的臣工老世族,不惜损害国家利益来投机取巧,所以要用律法来约束楚国的不良之风。
这一意气风发、豪情满怀的时期,确立了屈原事业的高度,这是1号人物健康状态下的表现,也是作为政治家屈原对自己事业的奋斗和追求。
屈原有着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高贵节操的坚守,对“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的世俗污秽深恶痛绝,敢于剑挑楚国政治的失误、吏治的腐败、贵族阶层的贪婪,甚至胆敢指责楚怀王、抨击顷襄王,锐气逼人。
屈原身为宗室重臣,却站在劳苦大众一边,反对世卿世禄、限制贵族特权,明知这样必定会触犯贵族垄断集团的利益,但他“岂余身之惮殃兮,恐皇舆之败绩”,对民众、对王权的忠诚昭然若揭。
屈原清醒地认识到楚国真正的敌手是强秦,“横则秦帝,纵则楚王”,不是楚吃秦,就是为秦所吃。楚怀王授权屈原负责起草国家宪令,屈原草稿未定,因为人性格耿直,他的才干遭到无能之辈嫉妒,“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上官大夫便向楚怀王进谗诬告屈原,使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他的真知灼见被君王视如草芥弃如敝屣,小人的“羡慕嫉妒恨”祸害了一代忠臣贤良。
公元前305年,屈原反对楚怀王与秦国订立黄棘之盟,但是楚国还是与秦国结盟。使得屈原被楚怀王逐出郢都,开始了流放生涯。结果楚怀王在其幼子子兰等人的极力怂恿下被秦国诱去,囚死秦国。
屈原至死也没有放弃对国家的责任和对使命的担当。国之将亡,在遭贬放逐的路上,他仍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来自励,他是一个战士,义无反顾。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他爱憎分明、刚正不阿的浩然正气。
两千多年来,屈原这种忧国忧君忧民的情怀一直深深地影响着中国传统知识分子。
3、
性格耿直毫不妥协不谙人情世故的1号人物在理想受挫的压力状态下走向4号人物艺术家,关注缺陷过度批判,缺乏弹性,愤怒、沮丧。
屈原以自己的理想、遭遇、痛苦、热情以至整个生命熔铸宏伟诗篇,大量运用神话传说,把日月风云,都调集到诗篇中来,使辞彩非常绚灿,他善于用美人、香草,以喻君子;恶木秽草,以喻小人。通过比兴手法把君王信谗、奸佞当道、爱国志士报国无门的情景,写得淋漓尽致。
屈原由于受霄小的排挤陷害,使曾经对他十分信任并依靠他变法图强的楚怀王,对他产生怀疑以至疏远放逐;楚襄王当政后,更为昏庸,朝政日益腐败,楚国面临亡国的危机,而对屈原这样的爱国志士迫害有加。诗人正直的性格,高洁的人格,爱国的行动,反倒都成了罪过。他将自己满腔愤激的情绪,发而为诗,形成了激楚的情调。
他那深厚执着的爱国热情,在政治斗争中坚持理想、宁死不屈、追求真理和对现实大胆批判的精神,给后世作家作出了示范。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表达了他对“贤圣逆曳兮,方正倒植”的昏暗时代的猛烈抨击和决不妥协,纵然招致灾祸也决不苟且偷安的坚定决心。
继吴起之后,在楚国主张变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是在楚国推行“法治”的政治家,但他在文学方面成就太大了,所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他的文学成就所掩。其实他的文学作品也都是以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为内容的。他的文学作品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有这样的内容。”——冯友兰《中国哲学史新编》
屈原很容易被认为是4号人物,由于他太过于辉煌灿烂的文学艺术成就,但是,作为一个非典型1号人物,那些光照千古的辞章都是在他一生中最黑暗最郁闷的时候写下,也就是一个1号人物在压力状态下呈现的4号艺术家状态。
长达近20年的数次流放生涯,使他远离主流社会,远离庙堂,远离他热爱和忠诚的理想和政治生命,远离话语权,不能施展政治抱负,不能让心中的政治主张得到实现,对于追求完美的理想主义者和改革者1号人物是最痛苦的事情,这种状态下他走向4号艺术家,用艺术形式来表达内心的愤怒和失望,同时走向了宁为玉碎的极端--怀沙自尽:
“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这也是我们在纪念屈原的时候往往在伟大诗人前面加一个“爱国”诗人,他不是那种歌咏小情小爱风花雪月的以文学为毕生事业的职业诗人,在政治失意之后,诗歌作为他表达政治主张最后的呐喊。
换句话说,当1号人物无法成为一流的政治家,他成了一流的诗人——正应了那句“愤怒出诗人。”呜呼,国家不幸诗家幸。
人们今天学习和纪念屈原,可有几人愿意做屈原?
这大概才是屈原的千古孤独,是他只能“天问”的孤独,只能“怀沙”的孤独,屈原这种“忧”的中国传统知识分子情怀已然式微。
愤怒出诗人,这样的“哀民生之多艰”的愤怒,以奇特的诘问形式、异常神奇丰富的想象力,《天问》一连向上苍提出170多个问题,涉及天文、地理、文学、哲学等许多领域,既敬天尊神法道,又借天问道、借古喻今,叩问现实,质疑巫术的盛行,充满科学求索精神的愤怒;
《九歌》结构精巧,斑斓绚丽,美轮美奂,塑造了或优美妖娆或庄重典雅的云中君、湘君、湘夫人诸神形象,成为传世经典之作,“衣被词人,非一代也”的诗人,何处可寻?
我们今天可以读诗经离骚唐诗宋词,屈原生也早,那时有多少书可以读?有多少先人经典可以借鉴和学习?但他却凭一己之力创造了迄今无法超越的文学高峰,这是屈原之为天才诗人的又一让人赞叹处。
年少时写过屈原,只记得几句:
提着一把乱发
屈子行吟
于汨罗江畔
谨以此文祭屈原。
2017.5.29丁酉年五月初四端午
三山写于上海柔慈阁
注:本文收入我的《九型人格与自我认知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