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延飞:用好这4个小方法,能让你变得出类拔萃
每天早起一个小时
早起,是一件很痛苦的事儿,我已经保守折磨了五年,如今已经有了一些后遗症。即便是节假日,也会在五点钟醒来。用手机看看书,写写文章。
然后七点开始出门上班,路上车辆很少,不用担心堵车。
如果你还在上大学,更要牢记这一点。早起一个小时,至少半个小时,你就远离了“大部队”,上厕所不用排队,洗漱不用排队,买早餐也不用排队,你可以吃的比别人更加从容。等到你的那些同学买早餐时,你走进教室,找好了位置,可以开始预习。
如果你上班了,和我一样,是个工薪族,也请养成早起的习惯,就为了避开上班的高峰期,这一点就是值得的。
慢慢的你就会明白,早起的这一个小时才是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我们可以用来读书,也可以写作,还可以学习外语,总之,这一个小时要用来成长。
每天制定一个小目标
我们总是喜欢高估自己,制定目标时总会理想化,比如我那天早上说,今天我要跳绳1000下,谁知道每次跳100下都气喘吁吁,跳1000下那就要了老命了,这就是长期缺乏运动的结果。
以前看到一个朋友,说到每天坚持做十个俯卧撑,每天练字半个小时,晚上冥想十分钟。觉得这个目标太小了,其实能长期坚持下来,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这些小而具体的目标,只要我们能坚持做,就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情。
给自己设定“最低要求和期限”
比如,我每次写文章,要求最低要求是1000字,因为3000字对于我来说真的太难了,打死我也坚持不下去。而每天写500字以内没有什么难度,1000字有点难度,还是能够咬牙坚持下来的。
魏书生老师提出“五个一分钟”:一分钟家务、一分钟日记、一分钟唱歌、一分钟踏步走、一分钟记忆力比赛。我在想,这些有用吗?每天做一分钟家务?能做些什么呢?细细想来,这些是有道理的。越是小而具体的事情,我们才能坚持下来。
要设定最后期限。这是对自己的一个强制的要求。一本书,本周要看完。那篇论文要在明天写好。只有自己有了最后期限,我们才有紧迫感,做事儿才有效率。
不要成为“专业白痴”
有的特岗老师,音乐教育专业毕业,不会弹琴,不会唱歌,不会指挥合唱。这让人怀疑,这大学是怎么上的?你说你是声乐出身,不会弹钢琴,情有可原。可是你还不会唱歌?
术业有专攻。我们学的就是这个专业,就要把这个专业上的东西弄明白,这代表着我们的专业水准,是我们立身之本。也有的老师,虽是全科老师,却胜任不了全科教学,小学的一二年级都教不了,不会的还不愿意学习,只会跟领导耍性子,这样的老师其实自己都没有搞明白,自己究竟能做了什么。
金一南教授说,做困难事儿必有所得。我们不会,就去学习,原来的民办教师都是晚上自己学习,白天教学生。即便你是研究生,教小学也要重新开始学习。
早起,设立小目标,设置任务期限,加强专业学习,这四点,是提升我们核心竞争力的方法,运用得当,我们就可以成为出类拔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