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化视角:聚苯醚反倾销初裁或成双刃剑?

反倾销初裁终落定  SABIC被征18.3%保证金

9月6日,国家商务部公布第21号公告,宣布关于对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聚苯醚反倾销调查初步裁定的公告。公告称调查机关初步认定原产于美国的进口聚苯醚存在倾销,国内聚苯醚产业受到了实质损害,而且倾销与实质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公告称经调查,SABIC和其他美国公司的初步裁定的倾销幅度分别为18.3%和48.6%,故决定自9月7日起,向上述涉案公司的对应进口商品征收与倾销幅度相等比率的保证金,行业关注已久的反倾销初裁由此落定。虽然征收保证金是反倾销终裁出台前的临时措施,但从以往经验来看,外国产品最终翻盘的可能性非常小。

众所周知,化工品是贸易救济调查的重点行业,既有国外产品对我国化工品市场产生损害的事例,但更大量的是外国对原产自我国的化工品采取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措施的例子。在目前的国际贸易环境下,“双反”调查的意义并不仅仅局限于经济层面,由此把中国制造贴上廉价标签的确有失公允。话说回来,对于化工市场整体而言,聚苯醚只是相对小众的工程塑料产品之一,但一旦反倾销调查措施落地,对于聚苯醚行业无疑将产生深远影响。

聚苯醚——性能优越的低调王者

聚苯醚化学名为聚2,6-二甲基-1,4-苯醚,简称PPO或PPE,其分子结构决定了它具有非常独特的性能特征。

一是苯环结构决定其刚性强,硬度高;二是分子主链上没有极性基团也没有可水解的基团,因此材料的吸湿率低,介电性能基本不受温度和湿度影响,尺寸稳定性非常好,且耐蒸汽蒸煮。但是纯PPO树脂的加工性能很差,熔体粘度高,流动性差,因此材料实现大规模应用必须经过改性。常见的改性材料有PP、HIPS、PA和PBT等,使用最为广泛的是PPO/HIPS、PPO/PA合金等,部分领域也会在上述合金的基础上加入玻纤(GF)以进一步增加材料的机械性能。而通过改性后的PPO材料通常被称作mPPO,不仅保留了材料本身的突出优点,其综合性能也得以明显提升。具体体现为:

1、密度最小:PPO是密度最小的工程塑料品种,仅有1.06克/立方厘米;

2、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角正切最小,体积电阻率在工程塑料中最高:PPO是通用工程塑料中介电性能最佳的材料之一,可以在较宽的温度和电场频率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电性能;

3、吸水率最低:仅0.06%左右,为工程塑料品种中最低;

4、自熄性能好:PPO氧指数为29,为难燃材料,但共混改性后的材料阻燃性能有所降低,如PPO/PS合金等,上述材料加入含磷阻燃剂即可达到应用要求,能够真正做到无卤阻燃。

消费集中于电子电器,未来增长依赖新兴行业

正是由于材料具备上述优异性能,应用市场才得以打开。消费结构方面,结合专业文献和调研情况,我们估计目前国内聚苯醚消费主要集中于电子电器领域,占比约72%;其次是汽车行业,占比约11%;机械/流体工程和轻纺领域消费占比分别约8%和3%;其他领域占比约6%。

分领域来看,聚苯醚在电子电器领域的主要应用场景有家电、自动化办公设备、光伏组件、高频通信用电子组件、IC制造等。

在汽车领域,聚苯醚主要是应用于燃油车的发动机点火线圈,汽车电子部件如继电器、变频器、蓄电池外壳、隔板、端子外壳,以及发动机罩盖、进气歧管等部位。外装部件方面则因成本限制,应用推进速度较为缓慢。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聚苯醚材料在动力电池组件、充电桩部件等领域的应用量有望加速渗透。

在机械/流体应用领域,聚苯醚材料的吸湿率小以及尺寸稳定性突出的优点得以充分发挥,经玻纤改性的材料主要用于机械部件/零件、管道接头、泵阀部件、流体管道仪表外壳等用途。

轻纺领域,聚苯醚材料则主要用于制造纺织纱管,材料耐蒸煮、质轻、使用寿命较长。

图1  我国聚苯醚下游消费结构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来看,目前国内聚苯醚消费有几个增长较快的方向:

一是动力电池结构部件。动力电池的主要结构部件包括箱体、盖板、端板、支架等,目前铝型材在上述领域的应用依然较为广泛。由于国家产业政策对于新能源汽车用动力电池的能量密度提出了更高要求,促进了轻量化材料,尤其是塑料和复合材料在该领域的渗透率的明显提升。

常用的塑料材料种类有PPO/PA合金、玻纤增强PPO、PC/ABS合金及阻燃增强PA等。PPO无论在阻燃还是重量方面均有优势,且该材料的耐化学(主要有电解液)性能要优于其他合金材料。模组端板方面,应用较多的塑料材料有改性PA6、PA66等;电池包盖板方面,则有相当数量企业从材料易得性和成本方面考虑,使用SMC(片状模塑料)材料,但SMC材料的比重为1.7~1.9克/立方厘米,依然有一定的下降空间;支架方面,mPPO材料的使用比例则相对较高,但目前一般大型动力电池组更多采用方型电池或软包电池组合,圆柱形电池主要在中小型动力电池组且对能量密度要求不高的领域中使用。

事实上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塑料部件使用潜力巨大,除上文提到的汽车用动力电池结构部件外,在充电桩和车-桩连接装置方面,塑料应用的场景也十分广泛。如新能源汽车连接器(主要使用改性PBT、PA)、新能源汽车充电枪(主要使用改性PBT、PA、PC)、充电插头插座(主要使用改性PBT、PA)、充电桩外壳(主要使用阻燃PC)、充电桩电源模块外壳(主要使用玻纤增强阻燃PA66)等。聚苯醚材料的优良特性使其成为上述领域的有力竞争者。

图2  南通星辰的PPO动力电池支架材料,来源:南通星辰

二是5G高频通信。聚苯醚在该领域的应用一方面受5G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速度的影响,另一方面则是受国产产品在低分子量PPO领域的应用推进速度的影响。据工信部数据,2020年虽受疫情影响,但全年仍新增超过58万座5G基站,覆盖所有地级市。在此基础上,2021年国内将新建5G基站60万个以上,总数瞄准120万站,加快主要城市5G覆盖。另据中国铁塔方面预测,国内5G宏基站的建设高峰将持续到2022~2023年,小基站的部署节奏也将逐步加快。此外,国内覆铜板行业使用的低分子量PPO基本上来自SABIC、旭化成和三菱瓦斯化学等国外企业,国内企业正在着手布局这一领域,并已开始为客户提供样品。

三是光伏发电配套材料。我国做出的“碳达峰”、“碳中和”承诺引爆了低碳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和建设热情。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我国并网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253.4GW,同比增长24.1%。各省也纷纷出台配套的风电、光伏发电推进计划,配套材料的需求增长预计也将得以拉动。

根据商务部公布的初裁公告中的产业资料,2017-2019年中国国内聚苯醚产品表观消费量分别为11.0万吨、12.9万吨和14.4万吨。从披露口径来看,上述需求量应主要为改性聚苯醚。我们按照聚苯醚原粉在共混配方中平均质量占比45%,估算对应的原粉需求,则2017-2019年对应原粉消费量约为5.0万吨、5.8万吨和6.5万吨,18/19年消费量同比增速分别达17.0%和11.7%。我们估算2020年消费增速有所回落,达15.5万吨,对应原粉消费量约为7.0万吨,同比增长7.7%。

图3  2017-2020年我国聚苯醚消费情况(吨)

技术壁垒高企  产能发展缓慢

截至2020年底,国内聚苯醚原树脂生产企业仅有2家,分别为中化控股旗下的南通星辰合成材料有限公司,以及民营企业邯郸市峰峰鑫宝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南通星辰位于山西运城的沉淀法生产装置于2006年投产,由于引进的捷克工艺技术存在一定缺陷,建成后公司进行了长时间的技术改造,直至2009年才基本实现装置的长期稳定运行。2017年底该公司聚苯醚二期扩产项目投料开车成功,产能规模达2万吨/年,同年峰峰鑫宝的1万吨/年溶液法聚苯醚项目也成功投产,自首套装置投产10年后才再次实现了产能扩增。2018年起,南通星辰规划布局建设新一代的溶液法聚苯醚生产项目,并于2020年8月实现产品正式下线,至此,南通星辰的聚苯醚原树脂总产能规模达5万吨/年。

产能增长速度缓慢的原因主要还是高企的工艺技术壁垒。目前世界主要的聚苯醚生产商如SABIC和旭化成均采用溶液均相缩聚法,经过长期的研究和发展,形成了较为严密的知识产权体系,且该行业基本没有商业化的技术转让。类似南通新一代聚苯醚产品3万吨近10亿元的投资规模,也足以让技术掌握不甚完备的企业望而却步。

根据公开信息,目前国内已有数个在建的聚苯醚原粉项目。鑫宝唐山基地作为峰峰鑫宝的产能延伸,拟投资建设4万吨的聚苯醚装置;江苏京腾昊桦位于泰兴的一期1万吨/年聚苯醚装置也于今年年初正式进入施工阶段;另外一家企业大连中沐化工则宣布其一期1万吨/年聚苯醚装置已于今年2月成功投料试车。

表1 中国国内聚苯醚原粉产能情况

表2  国内聚苯醚原粉新建项目情况

后市行情看涨  聚苯醚反倾销或是双刃剑?

反倾销措施的落地,无疑将成为压抑已久的聚苯醚行业的一剂强心针。我们将初裁报告书中的国内产品价格走势和通过原料成本模拟的产品成本进行了对比,可以明显发现自2019年下半年以来,聚苯醚产品的价格走势脱离了成本支撑的因素,这无疑是反倾销案件得以立案的根本原因。

图4  2018-2019年国内聚苯醚产品价格走势及成本预测(元/吨)

(注:国内同类产品价格为初裁报告书中载明数据,理论成本为测算值)

但聚苯醚的烦恼似乎还不止这些。与其拥有的五大通用工程塑料之一的“头衔”相比,聚苯醚的产业规模始终是不甚匹配的。与其突出的应用效果和性能特征相比,其市场规模也是不甚匹配的。

应该看到,制约聚苯醚消费增长的因素依然比较明显。一方面是材料价格偏高,随反倾销措施的大概率落地,存在较强的涨价预期,在过去较长的时间内,改性粒子价格相比PC、PBT、PA等同类竞争品也不具备优势;另一方面是原粉和改性粒子的供应不甚稳定,批量较小。预计至少未来5年内,国内聚苯醚材料整体依然处于供不应求状态。

从生产企业角度而言,反倾销落地打破了恶性价格竞争的桎梏,充分享受政策红利也无可厚非,但从工程塑料市场角度来看,聚苯醚材料并非不可替代,“性价比”的缺失导致其市场体量始终在10~20万吨水平徘徊。同样是苯酚下游的PC,似乎走到了另一个极端,由于技术扩散速度过快,行业体量正在从工程塑料向通用塑料的层级跨越。话说到这里,我们并非希望聚苯醚重蹈PC的覆辙,在反倾销的尚方宝剑在握的前提下,聚苯醚行业上下思考如何共同把蛋糕做大,我们认为似乎更有意义。

责任编辑:李舜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