珐琅彩详细的鉴定
一副好作品在于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引起共鸣。陶瓷绘画艺术亦如此,唐云辉老师除了具备扎实的绘画基础之外,更重要的是用心在创作。国家一级美术师唐云辉就是这么一位用心创作的画师。他由心创作,艺术语言深入浅出,达到了雅俗共赏的高度。
珐琅彩,瓷器装饰手法之一,源于画珐琅技法。使用珐琅彩装饰手法的瓷器也常简称为珐琅彩。始创于清代康熙晚期。至雍正时,珐琅彩得到进一步发展。珐琅彩吸取了铜胎画珐琅的技法,在瓷质的胎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新的釉上彩瓷,亦称“瓷胎画珐琅”。雍容华贵的珐琅彩问世,虽与“康熙盛世”有关,但与雍正的关系更为重要。雍正登基后,对社会进行了一番改革,大大提高了景德镇制瓷艺人的社会地位。而且雍正酷爱精美绝伦的瓷器,经常对宫廷瓷器加以评价,亲自过问,并派得力的官员去管理瓷业生产。康熙、雍正年制作珐琅彩时,先在景德镇官窑中选出最 好的原料烧制成素胎送至宫廷,由宫廷画师加彩后在宫中第 二次入低温炉烘烤而成。
珐琅彩瓷器为什么会被收藏者如此青睐呢?这主要是由于珐琅彩的产生具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珐琅彩瓷器的工艺有着极高的要求;珐琅彩的原料及其绘制方法丰富了中国彩瓷艺术的表现形式;珐琅彩瓷器的形制和纹样构图反映了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渊源,适应了新的审美需要;珐琅彩瓷器特殊的生产过程决定了它的存世量较小,市场流通量极低。
“珐琅彩瓷”是清代所有彩瓷中制作最严谨的瓷器制品。它的造型设计、制作木样实体模具、图案绘画内容、绘制人员、落款、题词内容(包括临摹原本、字体)、题词书写人员、成器,几乎无不经过皇帝亲自筛选,严格把关,才可成器。
珐琅彩色。珐琅彩的颜色是使用的珐琅釉料,所以颜色极鲜艳且柔和,很少为纯色而为粉彩型偶合色。色种多,同一物上可出现七、八种颜色,多达十多种。
雍正六年国内试制珐琅彩料的具体情况又是如何呢?具清宫档案记载:在康熙年间(1662-1622).清代的珐琅彩器生产基地主要在北京和广州两地.山东博山成为当时重要的珐琅釉料产地.到乾隆年间又增加了杨州.苏州两地.但质量和数量都不及广州和北京.从历史档案馆中有限的有关资料也能反映出清代前期创烧画珐琅及珐琅彩的工匠主要来源是:”从广东挑选珐琅匠,从江西征募画匠,从山东博山征召烧制珐琅釉料工匠.他们先由当地官员举荐或被征召.进入清皇 室内务府造办处为皇 家服务”.这些工匠大多有姓可查,但也只有姓无名的,而且又有相当一部分籍贯无法考证.他们一般在内务府造办处.养心殿.圆明园珐琅作供职服役.笔者在博山查阅了大量有关志书资料.关于”山东博山(古时称颜神镇)作为清宫内务府造办处烧制珐琅彩器釉料的重要产”.被每每提及,然工匠之姓名,包括赴京的工匠姓名均未提及.身为博山人氏,当时先后历任顺治.康熙时期兵部尚书.户部尚书.吏部尚书的孙廷铨.康熙十八年归隐乡居后.整理编著的<<颜山杂记.琉璃>>也只延续到康熙十七年.主要记述琉璃料器生产中的配料.工艺及成品等.还未涉及这一领域.从时间上也未能涉及这一事件.包括乾隆时期及后来的著述也未能全面详尽的反映这一历史原貌,不能不说是一件值得遗憾的事情.也反映出了当时上层社会及文人并不重视作为平民工匠的这一现象.
珐琅彩是康、雍、乾期间最 高艺术品,都为三代皇上亲问其创,每件著作不管从收藏赏识仍是艺术研讨角度讲,均可谓精华。而现代仿品不是粗制滥造即是滥竽充数,极难见到像样的著作如你有藏品困于出手,想找正规公司进行参拍,可与福羲拍卖邢女士沟通,壹伍柒 六六一九 捌肆柒二 不可否认,仿品中依然是有精品的,但惋惜的是,因为后世绝大多数的仿制者技艺水平有限,加之仿品是以满意社会需求为主,在数量为先的生产辅导思路影响下,粗制赶工,致使仿作仅从表象上看就无法与原作相比较,更谈不上器物的内涵精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