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2 唐诗解读——杜甫之《咏怀古迹五首》(其二)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注:
摇落:宋玉<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宋玉:战国时楚人,为屈原之后杰出的辞赋家。
故宅:指宋玉故宅。
羯胡:因安禄山是胡人,故在诗中代指安禄山。
动江天:惊动天下。
云雨:宋玉《高唐赋》:“昔者先王(楚怀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旦朝视之,如言,故立为庙宇,号曰朝云。”
解读:
宋玉曾作《九辩》,开头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之句,这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悲秋传统先声之作,抒写秋天悲凉寂寞,同时也是感叹贫士生活的坎坷――这样的感慨和杜甫的心声几乎是一致的。
宋玉不仅仅是一位文学才华出众的辞赋之士,他同时也是一位胸怀天下的志士,他的悲剧其实也发生在杜甫的身上,我们今天谈论杜甫,更多的是从文学只或诗歌史的角度来谈论、阅读或欣赏,其实忽略一个重要事实,杜甫同时也是一位具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儒家志士,故在诗中用“深知”一语明言,他与宋玉在精神、情感上具有跨越时空的沟通和共鸣,宋玉不仅仅是是他异代知音,更是他的精神导师。诗人凭吊遗迹,思念前贤,由人及己,不禁感慨万千,潸然泪下。
“萧条异代不同时”,我们细揣这句话,诗人大概不无遗憾地在抱怨,“我”为什么与宋玉身处不同时代,如果我们样一对同病相怜者身处同时,还可以互相倾诉,成为知音。
诗人惆望失落之余,面对着眼前的宋玉的故宅,走过“云雨荒台”,以“空”“岂”二字为其情感作结,充分体现了杜甫炼字之精准。
在宋玉之后,后人只知欣赏其华美的文藻,但却不知或故作不知他诗赋中的理想和志向,这岂非是宋玉之愿?他的《高唐赋》是尽人皆知的名作,但后人常常将其附会成风流艳事而津津乐道,但却不知这只是宋玉借此讽谏淫惑而已。
杜甫这首诗的末联实则是对宋玉本文之意做出澄清,并以楚宫作比,极力赞扬宋玉精神的不朽——当年华美楚国宫殿在岁月的洗礼之下,早已是烟消云散,连当地的渔人、舟子都说不清楚到底在哪儿,只有宋玉的“故宅”成为三峡边上不灭的灵光在熠熠闪烁,诚如李白所言“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