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渚缂丝 用丝线“刻”出的织中之圣
在所有织品中,缂丝是一种“另类”的存在。这种另类是因为它的织造技艺:通经断纬。简单说来,就是在缂织时,排布在小型织机上的素色经线始终连绵不断,但横织的彩色纬线却根据图案花纹的需要随时回织(不需要整个贯穿),通过纬线的断与续织出所需图案。因为色彩和图案千变万化,织成一幅复杂缂丝作品,甚至需要数以万计的装着各色纬线的竹梭先后在经线之间穿梭。工序复杂繁多,图案色彩多变,使缂丝至今只能完全靠手工编织,一名技艺成熟的缂丝艺人一生最多只能完成近20幅作品,所有这些,成就了缂丝“织中之圣”的美名。但纵观历史,这种“一寸缂丝一寸金”的昂贵,也让它几度濒临灭绝。
缂丝最早的源头,可以追溯到古代西域的缂毛。现存最早的缂毛物品,是发现于古楼兰和新疆和田地区的汉代时期的“奔马图”“人首马身纹缂毛”等织物,它们采用的正是“通经断纬”的技法,但用于缂织的材料是羊毛而非丝线。不过,在汉代,这种织物的名称叫做“缀锦”,如今在日本一带,仍然保留着这一称呼。
把丝线作为缂织材料,大约始于南北朝的萧梁时期。南北朝时期,富贵阶层生活普遍奢靡,文学崇尚绮丽,工艺趋于精美,富贵之家尝试用轻柔的丝线代替粗重的毛线进行缂织,缂丝品于是出现,但此时,这种织物还被称为“织成”。从现存大量残片来看,直到唐代,“织成”主要还是用作实用物品,但装饰性和艺术性已有明显提。
“缂丝”这一名称正式见于文字记载,始于北宋时期,又被写作刻丝、克丝、剋丝、刻色等。之所以又称“刻丝”,宋人是这样解释的:“以小梭织纬时先留其处,方以杂色线缀于经纬之上,合以成文,若不相连,承空视之,如雕镂之象,故名刻丝。”就是说,因为缂织时纬线并不贯通,各色块之间并非紧密相连,对空观看,整件缂品就像是雕刻而成。与刺绣一样,因为受到高度发达的文化艺术滋养,缂丝在北宋发展迅速,很多新的缂织技艺被发明出来,而且开始逐渐脱离实用品而向单独的艺术品迈进——现存的北宋缂丝品中,很多是作为书画作品的包首或经卷的封面。
宋室南渡,随着政治经济中心南移,文化艺术进一步精致化,缂丝也完全摆脱实用性,变成以唐宋名家书画作品为缂织内容的纯欣赏性艺术作品,而且能“随所欲作花草禽兽”,其艺术成就达到古代缂丝的巅峰。缂丝重镇也从北宋时期的定州转为苏州一带,从此之后,苏州成为全国缂丝中心,这一地位基本不曾改变。
元代缂丝迅速萎缩,其作用也退回到仅仅使用于服饰品,但其奢华程度却大为增加——大量金丝被同时缂织到物品之中。
明初力倡节俭,朝廷规定缂丝只能用于敕制和诰命,其余不得使用,民间缂丝几近灭绝。此后禁令逐渐放松,到明朝中后期,缂丝生产再趋繁荣,苏州民间缂丝规模日渐扩大。受到苏州吴门画派等江南人文化画作影响,苏州缂丝再次回归到以文人书画为缂织内容,其技术水平也领先全国各地。
受战争影响,清初缂丝一度衰落。到乾隆时期,社会经济稳定繁荣,缂丝再次焕发活力,终于迎来继南宋之后的第二个高峰时期。苏州依然是全国缂丝中心,且规模进一步扩大。清代缂丝题材广泛拓展,花鸟、山水、人物、诗画、佛经以及各种吉祥图案等无所不包,新的技法“双面缂”“三蓝缂法”“水墨缂法”等不断开创,缂丝和刺绣也被同时使用到一幅作品当中,从而产生“缂绣混合法”(部分作品甚至还结合彩绘),极大提升了缂丝的表现能力。同时,达官贵族的服饰继续使用着缂丝工艺,《红楼梦》中的袭人,就有“桃红百花刻丝银鼠袄”“石青刻丝八团天马皮褂子”等服装。
清末至民国,战争连绵不断,缂丝一度近乎失传。直到新中国成立后,1950年代苏州刺绣研究所成立,一批老缂丝艺人被聚集起来,研究传统,招徒授艺,缂丝才又逐渐恢复活力。1980年代以来,由于对日出口大增,苏州缂机增加到万余台,工人数万人,规模达到历史上的最高水平。
正是在这一轮快速发展时期,东渚一些原本沉寂的艺人重新拾起了缂丝手艺,更多年轻人则开始热心学习。吴文康、陆美英等人正是这一轮大潮中进入工厂拜师学艺的,而稍后出生的范玉明、顾建东等人则跟着奶奶或妈妈悉心揣摩。其中,陆美英、范玉明等人先后成为缂丝大家王金山的弟子。流传千年的缂丝技艺,在历史的长河中几经沉浮,始终在东渚的土地上星星点点、断断续续地存在,至此,它们开始在这片土地上聚星成火,大放异彩。吴文康创办的苏州西部民间缂丝织绣厂、陆美英创办的“好利来”缂丝厂,在最盛时工人都达到百余人。随着大量缂织品销往海外尤其是日本,东渚一度几乎成为缂丝的代名词。在鼎盛时期,东渚镇几乎家家都有人缂丝。
然而,时间来到1990年代末,随着外贸订单的快速下降,东渚缂丝又迅速归于平淡,绝大部分缂丝艺人投入其他行业,只有一小批对缂丝满怀热忱的人还在默默坚守。坚守者并不失落,他们深知,在历史上,对于贵如黄金的缂丝,平淡才是“主旋律”,盛极一时反而是例外。
吴文康创办研究所,潜心研究缂丝技艺,前后发明上百种新的缂织方法。陆美英坚持贴近市场与超前创新兼顾,不计产出地缂织精品。年轻一代人更是一往无前:范玉明被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等高校聘任为客座教授,顾建东受聘于火爆剧《延禧攻略》教演员缂丝并提供各式道具。他们站在了更大的舞台,希望向更多的后来者传递缂丝技艺的薪火。
薪火不辍,因为中国缂丝传承千年的魅力不减;薪火永续,因为东渚艺人热爱非遗的痴心不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