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高血压有哪些优势

发布日期 2019-07-29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心血管科  王恒和

高血压是常见的慢性病,是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特征的“心血管综合征”,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我国心脑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在我国,高血压具有“三高三低”特点,“三高”即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三低”即知晓率低、治疗率低和控制率低,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控制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预防的切入点和关键措施。中医学中无高血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属祖国医学“头痛”、“眩晕”等范畴。《黄帝内经》中“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等论述是对高血压的最早认识。近年来,中医和中西结合工作者采用中医药进行整体调节、辨证论治、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等方式,通过多途径、多靶点综合调理,在高血压防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那么,中医药在防治高血压方面究竟具有怎样的优势呢?

  一、症状改善明显,提高生活质量

  高血压的症状主要包括:

  1、血压升高导致的不适。头晕、头痛、耳鸣、失眠、胸闷、心悸气短、健忘、腰酸乏力等;

  2、靶器官(如心、脑、肾等)损害和相关并发疾病(如糖尿病、冠心病)症状。如伴左心衰竭时会出现呼吸困难、气短、胸闷、紫绀(嘴唇或指甲、皮肤发紫)等。

  西药治疗高血压,往往能很快使血压下降,甚至恢复正常,但在改善头晕、头痛、失眠、心悸等症状上效果欠佳。而中医中药是以辨证为基础的,强调整体治疗,症状改善比较理想。如当高血压患者出现头痛、头晕、头胀、失眠、烦躁等症状时,中医认为是由于肝肾阴虚,阴虚阳亢,阳亢化风所致。通过清热泻火、平肝熄风的治疗,往往在血压下降的同时,上述症状也随之改善。而结合补肾之法,用中药六味地黄丸、大定风珠等补肝肾治疗后,甚至还有提高性生活质量,减少夜尿频多,减轻尿蛋白,改善肾虚的作用。

  再举个常见的例子,长期高血压的患者,因为已经适应了“高血压”的状况,头疼、头晕等并不是很明显,往往“无症状”,但是单纯地使用西药降压后,血压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反而不能适应“血压正常”的状况了,头疼、头晕的症状更明显。而中药治疗高血压,降低血压缓慢,同时症状改善明显,正好符合“缓慢降压”和“平稳降压”的原则。

因此,中医药治疗高血压不单着眼于血压的下降,更着眼于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川芎、丹参、益母草、延胡索、山楂、红花、三七、蒲黄、防己、淫羊藿、灵芝、当归、黄精、黄芪、肉桂、黄连、桑寄生、野菊花、葛根、泽泻、茵陈、金钱草、洋金花等具有很好的降压作用。

  二、保护心、脑、肾靶器官,延缓疾病的进展

  治疗高血压,降压是一个很重要的目标,但是不能仅仅局限于降压,更重要的是在降压的同时,要预防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害。因为靶器官受损引发的心衰、肾衰和脑血管意外等往往比高血压本身更为致命。

  除一些西药有保护靶器官的作用外,目前一些研究发现,中医中药在对某些受损器官的逆转以及并发症的防治方面也有一定作用。例如活血祛淤中药川芎、丹参、当归、三七、赤芍、丹皮等协同降压的同时,还可降低血液黏稠度,有预防及治疗心脑血管病的效果;又如黄芪可强心利尿,降压和降低尿蛋白,改善肾功能。再如山楂、川芎、三七、女贞子、补骨脂、灵芝、地黄、陈皮、细辛、麝香等具有保护心脏作用。

  而且,中药治疗高血压,通常从患者的具体病证出发,治疗更具针对性(个体化),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以中药复方,调整体内环境,改善血管内皮功能,使心、脑、肾、血管得到保护。

  三、与西药联合使用可减除毒副作用,疗效更长远

  中、西医治疗高血压各有优势,亦各有不足。临床实验证明,中西药合用疗效优于单用西药或单用中药。中医治疗根本原则以平衡阴阳、活血化痰降浊,调整气血运行为主。一般认为,中药近期疗效较低,而西药近期疗效较高,但毒、副作用较大。

  中西药联合使用用后,西药既可发挥近期疗效高的长处,又由于用量相应减少而减轻其毒、副作用。中药的降压作用可提高近期疗效,又具有远期降压作用。故中西药合用治疗高血压,具有见效快、疗效高、副作用少的优点。

  如常用的钙拮抗剂硝苯地平(拜新同)/非洛地平(波依定)/氨氯地平(络活喜)等,很多患者长期服用以后往往出现浮肿,就可以同时给予健脾利湿的中药白术、茯苓、猪苓、车前子等加以克服,使其浮肿消退;有些患者服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降压药(如开博通、洛丁新、依苏等)会因有咳嗽而不得不停药,对此可选用中药桑叶、桑白皮、百部、前胡、陈皮、蝉衣、佛耳草、川贝、象贝等疏风宣肺止咳,针对有的患者兼有咽痛等症状,还可以加用马勃、玄参等清热利咽。

  可见中西药合理联用,可以减轻或消除毒副作用,达到“减副增效”的目的,使疗效维持更长远。

  四、降压平稳和缓,减少血压的波动性

  血压波动大是诱发心脏病和脑血管意外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降压平稳和缓尤为重要。西药治疗高血压,常常有为达到目标血压而频繁加减药量等情况,因此,也常常出现血压波动幅度较大的现象。而中药降压作用缓和,稳定血压效果较好,如葛根、杜仲、野菊花、夏枯草(需注意观察肾功能)、玉米须、钩藤等,尤其适用于早期、老年高血压患者。较重的高血压病配合,中药治疗,也可防止血压较大波动。

  五、非药物治疗降压有效,降压需多种措施

  对于一些轻度高血压病患者,年龄相对较轻,无明显心脑肾并发症,西医的治疗措施并不主张马上服用降压西药,而采用改变生活方式,包括减少盐的摄人、松弛一默想方法、控制体重、经常运动等内容。对这一类患者,有中医特色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气功、针灸、理疗、推拿等,这些治疗已被证实具有一定的降压作用。研究证明,在一定的穴位或部位给予针刺、推拿,有降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增加一氧化氮含量等作用,对一些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气功适用于各期高血压,能起到调整大脑皮层功能,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降低升压反应,纠正人体机能失调,提高抗高血压的能力,不论单独运用还是配合药物治疗,均有较好效果。饮食疗法、药枕治疗亦是可取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