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三十九、计划有变
项羽刚从彭越那里撤兵,去解荥阳之围,跟刘邦在广武展开对峙。既然项羽来了,刘邦就坚守不出,不敢跟楚军决战。不过刘邦并不着急,因为他知道,项羽快倒霉了。只要郦食其游说齐国成功,齐王广只要在郦食其的带领下南击彭城,项羽必定腹背受敌,形式被动。届时汉王一道指令,彭越奉命南下,项羽的末日就到了。
刘邦万万没想到,韩信身边多了一个蒯彻,而蒯彻又是个什么事都干的出来的主儿。韩信悍然发动对齐国的进攻,毁了刘邦借齐国之兵攻打彭城的计划。齐王广放弃仇恨向项羽求援,项羽非常担心韩信万一上了瘾,顺带着从山东南下攻打彭城麻烦就大了。所以项羽不得不分兵攻打韩信,这次项羽派出的是自己的心腹爱将龙且。
龙且跟项羽是发小,是项羽帐下最猛的一个将军。龙且东征西讨,往往身先士卒,勇不可挡。龙且曾在东阿力战救田荣,章邯尚且避其锋芒。也曾大战九江,连以勇武著称的英布也不是龙且的对手。项羽派龙且对抗韩信,那是对龙且寄予厚望。
龙且带领大军在高密和齐王广汇合,在潍水跟韩信对峙。有人告诉龙且,韩信远道而来,粮草匮乏,应该坚壁清野,拖住韩信,等到韩信粮尽的时候前去招降,必然一举成功。
这招其实跟韩信对付齐国的招数是一个路数,都是在强大的军事压力说降对手。如果龙且这么干,项羽再承诺封韩信为王,你说韩信会不会投降项羽?不管韩信怎么想,蒯彻一定会劝韩信先投降项羽的。就算不去招降韩信,等到韩信粮尽,一举拿下仓促出兵三齐的韩信也是有可能的。
但是咱们这位龙且大将军不以为然,他说要跟韩信决战有两大理由。其一,韩信他认识,当年的项王身边的一个侍卫而已,武功一般。其二,项羽让他来打韩信,不是让他来招降韩信的。万一韩信投降了,怎么能显示自己的武功高强呢?那没办法了,龙且恃勇迎战韩信。韩信部果然一触即溃,龙且纵兵追击。等到龙且大军半渡潍水的时候,潍水的水位忽然飙升,楚军被大水冲垮,韩信趁机进攻,齐楚联军全军覆没,龙且被杀,田广被俘,田横逃往胶东自立为王,韩信在三齐再无对手。
韩信歼灭龙且,改变了三个人的计划。这头一个,就是项羽。他没想过当年自己身边那个侍卫韩信能杀死武功天下第二的龙且。看这意思,除了项羽亲自出马,就凭相遇手下那些个肌肉男没人能敌的住韩信。但是项羽眼看就能在广武一口气吞下刘邦,实在不能再次分兵去山东了。但是放着韩信在山东对自己威胁太大,所以项羽不得不派说客武涉去跟韩信谈判,企图争取韩信到自己麾下。
如果说给那个时代的知名说客排个序,能排进四大说客的一定是郦食其、蒯彻、随何、武涉。武涉谈判技巧非常高,他不劝韩信背汉归楚,而是劝韩信独立,成为楚汉之外的第三方势力。不得不说就当时那个情况,武涉能做的也就是这样了。在没有强大军队做保证的情况下,你让一个说客能把龙且在战场上输掉的用嘴说回来,根本不现实。武涉尽可能的让韩信佣兵自重,哪怕不反汉王,只要不趁机攻打彭城,那就算是武涉的胜利了。
可惜的是龙且跟韩信在潍水对峙的时候,项羽没派武涉去谈判。现在龙且全军覆没,武涉再去谈判一毛钱的意义都没了。韩信想到了自己那四年的侍卫生涯,一种复仇的快感油然而生。老子当年说的计策你项羽一个都不听,你按你的方式成功了,而我现在也按我的方式成功了。你现在来求我,还没拿出诚意来。龙且作为西楚的二号人物,战功赫赫,到死连个侯都没混上。除非我疯了,要不然绝不会再跟你项羽混。
除了项羽之外,刘邦也被韩信惊呆了。他没想到情况失控了,韩信到了三齐,他还会听自己的吗?不知道,总之让韩信抄项羽的后路就难了,自己在广武也悬了。这时候,刘邦册封张耳为赵王,都邯郸。不指望张耳能打败韩信,只要张耳能用交情稳住韩信,那就谢天谢地了。
在项羽和刘邦两位大佬之外,彭越也被韩信深深的鼓舞了。原来在这个时代,实力才是硬道理。出现在正面主战场是错误,还得继续明着打游击战,暗地里扩充实力是王道。
蒯彻怂恿韩信出兵三齐,让刘邦压制韩信的计划失败,让刘邦投机拿下的齐国又丢了,让刘邦抄项羽后路的计划无从实施,让刘邦资助彭越的两万人马打了水漂,让刘邦在广武陷入了深深的被动当中。对于刘邦来说,这又是一次生死边缘上的大危机本来一切尽在掌握中,结果被一个小小的蒯彻给全盘打乱。
韩信的成功让刘邦和项羽都很着急,尤其是武涉游说失败之后,项羽急于干掉刘邦好回去解决韩信,所以对刘邦的进攻更猛烈了。就在刘邦快扛不住的时候,韩信的信到了。这次有韩信不再含蓄,直接说齐地反复无常应该设立代理齐王镇守此地,这活也就不麻烦别人了,我韩信愿意在此为人民服务。
刘邦此时焦头烂额的跟项羽在广武对峙,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接到韩信的信之后,刘邦再也按耐不住内心的怒火。这叫趁人之危,这叫坐地起价。本来韩信出兵灭齐就让刘邦吃了哑巴亏,现在韩信来这一出,简直不可原谅。
刘邦当场大骂韩信。对于刘邦来说,骂街这种事根本不用论证吗,那是张嘴就来。刘邦刚一开骂,突然有两位风格迥异的大侠同时出脚飞踹刘邦的后脚跟。这二位一个是一身正气的张良,一个是一身邪气的陈平。这二位正邪人士意见很统一,韩信现在要称王,谁能拦得住?他能来下个通知就算是给刘邦面子了,如果刘邦不懂事,正好给了韩信造反的口实。
刘邦心眼多活啊,嘴里虽然骂着街,但是话锋已经变了。那意思就好比正骂着韩信是王八蛋,骂街原因却改成了韩信太让寡人失望了,立了这么大的功劳应该当正儿八经的齐王,凭什么当代理齐王?这王八蛋太不像话了。今儿寡人非得置这个气,就封韩信为齐王,绝不答应让他当代理王!
随即,刘邦派张良去齐国,册封韩信为齐王。韩信如愿以偿,真的当了王。这是那个时代比较典型的逆袭,韩信做到了。
在那个时代出现过的王们,韩信属于最另类的那一个。俗话说王分三六九等,肉分五花三层。那个时代的大王主要分五类,头一类是六国贵族后裔,代表人物:赵歇、魏豹、田儋等。第二类是社团大哥的转型,代表人物:刘邦、项羽、彭越等。第三类是革命生涯中的投机者,代表人物:陈涉、武臣、韩广等。第四类是项羽设定的摆设,代表人物章邯、司马卬、共敖等。第五类是要啥没啥自己争取型,代表人物有且只有一个:韩信。
跟第一类比,韩信出身寒微。同样叫韩信,韩国的韩王信跟王族好歹沾亲,韩信的血统优势为零。跟第二类比,韩信年轻那会儿给自己定位很高,根本不屑当个古惑仔,所以没有原始积累。跟第三类比,韩信那四年一直当侍卫,根本没机会带兵纵横在反秦革命中。跟第四类比,韩信在项羽眼里,连当个摆设都不够资格。
韩信要当王,只能做第五类。
韩信有本事、有机会、人努力,理论上可以通过自己的奋斗当王。当然了,理论上的东西往往都是理想化的,跟现实基本不沾边。就像你买辆车,官方给出的平均油耗写8.0L/km,那基本上可以判定你在城市中使用这台车的油耗应该在10L/km左右。再比如说理论上我老老实实经商,本本分分做生意,一定能挣钱。但是现实中不存在守法商户能挣大钱的事情,这事别抬杠,哪怕开个小卖部,你起早贪黑辛辛苦苦一年都比不上旁边那个平时不开门的小店挣钱多,因为那家店的老板有个掌握某部门采购大权的亲戚。
韩信那个时代没有公平,只能靠机遇。韩信是个按规矩办事的人,所以他一直很被动的等政策,盼圣意。自从他有了蒯彻,那真是腰不酸了,背不疼了,人生观也变得跟上时代步伐了。等圣意的结果就是龙且,死了都等不来封侯。所以要主动争取,人生苦短,不能偷懒。就打齐国,你管郦食其会不会死?他去齐国的时候也没考虑韩信的感受。就奏请称王,打死刘邦他都不敢不答应,要等着刘邦自觉给韩信封王,能等到山无棱天地合。
就这样,当年那个吃不上饭的穷孩子韩信,那个坚持完善自我属性不妥协的韩信,用自己的方式当了王。韩信还来不及凭吊自己的过往,他的王位逆转了战场的战况。
至于齐王韩信对当时的局势有何影响,下节再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