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曾走之路,王爱山往天台,梯田稻谷金黄
浙江省宁波市宁海县岔路镇,为什么叫岔路镇呢?
徐霞客游记开篇写道,“自宁海出西门,云散日朗,人意山光,俱有喜态。三十里,至梁隍山。闻此於菟即老虎夹道,月伤数十人,遂止宿”。
徐霞客本来打算翻越梁皇山,经双峰、逐步而至天台,但是听说路上有虎,月伤数十人,因此停止前行,改道王爱山方向而往天台。
徐霞客游记中继续写道,“路有岐,马首西向台山,天色渐霁。又十里,抵松门岭,山峻路滑,舍骑步行”。
路有岐,即岔路之意,有多条道路前往相邻的台州市天台县,岔路之名,概因此意。
宁海县岔路镇最西端的村落,是上李坑村,与天台县石梁镇、泳溪乡接壤。
从宁海县岔路镇至上李里坑村,必须走岩金线上王爱山,向天台县方向前行,车行山岗之上,视野辽阔,可谓行走天路之上。
徐霞客当年从宁海往天台,走的就是这条路。
徐霞客在游记中写道,“渡水母溪,登松门岭,过王爱山,共三十里,饭于筋竹岭庵,其地为宁海、天台界”。
王爱山的北侧,是宁海县的最大水系白溪,溪上的白溪水库,也就是著名的浙东大峡谷。
徐霞客游记中写到的“水母溪”,指的就是白溪,徐霞客过白溪,登松门岭,经王爱山而往天台华顶山。
王爱山的南侧,是美丽的清溪,也是宁海县桑洲镇和天台县泳溪乡的交界地带。
清溪,发源于天台县苍山北麓,溪如其名,山清水秀,溪水清澈,碧绿如玉,故名清溪。
清溪水库,目前已进入拆迁移民的动员宣传阶段,美丽的清溪,将变成为浩渺的水库。
从王爱山岗一直前行,就可以到达岔路镇最西端的上李坑村。
上李坑村,地处崇山峻岭之间,峡谷沟壑,路远地偏,仍然保持着原始的农耕文明
金秋时节,上李坑村层层叠叠的梯田,稻谷灿烂金黄,非常养眼。
上李坑村,包括上李坑、横路庵、下大岙、下坑四个自然村,村民多姓李,最下面的村落叫下坑,最上面的村落,因李姓而名上李坑。
当地的路标,以及很多资料,都写成了上里坑。
李坑、里坑,音同,意不同。
上李坑村,不是上里坑村。
上里坑之路标,误导了很多外地人,颖之就被误导过。
上李坑村的李姓人家,是大唐皇族李詠后裔,明初从宁海梅林迁此隐居。
《宁西上李坑李氏宗谱》载:“第一世臣义公长子,讳世成,自城北花园始迁上李坑。”
上里坑村前的峡谷,就是浙东大峡谷三溪之一的浑水溪。
下大岙自然村,隔浑水溪相望的大山之上,有小地名叫大坪和上畚斗,原有几户人家,隐居深山,避世而远离,两岸物资,依靠索道运送。
大坪和上畚斗的村民现已迁出深山,房屋和索道,均已荒废闲置。
源自鸡冠尖的水,汇入浑水溪,再与清水溪、大松溪相汇为白溪。
三溪相汇而成的白溪水库,曾经也叫浙东大峡谷景区和天河生态风景区。
2018年,因饮用水源区的环保原因,宁海县内的浙东大峡谷景区关闭。
上李坑村南背靠的鸡冠尖,是王爱山的最高峰,海拔868米,因山形似鸡冠,故名鸡冠尖。
鸡冠尖山上原有湖,人称仰天湖,也有人称为天池。
长年累月,湖已无存,现在成了一片高山沼泽水洼,荒草绵延,踩上去会陷泥,不好游玩。
从山顶远望,西边的白鸟岩岗开辟成了田,据说是为了置换山下土地种高楼。
山顶毁林造田,有人去种吗!水从何来!
鸡冠尖下的冠峰庄园,原来是王爱山五七学校,八十年代学校停办后,荒废闲置的校舍现在已经改成了山庄。
冠峰高山草场,牛马成群,恍如异域之境。
百里迢迢进深山,常问意在何处!
红尘滚滚,山水风情,养眼怡心,不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