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仰慕的人,很可能还不如你”(一系列小故事)

这篇得罪人,本来不想发的。
我是三十岁后才开始看张爱玲的,所以心态可能和小儿女们有很大的不同。我的年轻时光,如同诸多中国的标准好青年一样,贡献给了各种考级、考证、考试。唯一的清闲,就是看哲学。风花雪月的儿女情长,我竟然是到了中年才开始研究。
但是阅读张爱玲,反而让我开始懂得了一些曾经我“不明觉厉”的事。这些涉及的人生中的过客,基本都是我曾经在某个年龄段/或是了解之前,内心有敬仰的人,但是生活真是一袭华美的袍,仔细看去,每一张都爬满了虱子。
都是疲于对付虱子的人,有什么好羡慕的?
正如叔本华所说:这世界上真正值得我们羡慕的人并不多,值得我们可怜的人却不少。
1

闭门的女生

我是被当做人才,送去国外的。当然,当时送去国外的公费生,每一个都觉得自己是不世出的人才。出国前,我一直认为自己不善人情世故,是个书呆子,到了那儿一看,发现自己竟然情商挺高的,而且还懂不少社交礼节呢。
行李、领用的学生必需品拿到,往客厅一丢,大家就算完成了对我这个新生的全部欢迎工作,该打听的信息打听打听,发现无利可图,于是就做鸟兽散了。我在客厅独坐时想过万一后面确实无法搞定整个留学的过程,我就买机票回国,最后我竟然完成了,我对自己当时的钦佩真是无以复加。
一个人自己吃了苦,未必需要把这种痛苦传递下去,这是我的哲学。后来的新生,喜欢找我聊各种生活小tip,我就知无不言。再后来,因为我莫名其妙又得了个荣誉,鸟兽散的人忽然再次聚拢来了,当时我已经知道:这些人是因为各种原因滞留国外,要么是延迟毕业,要么就是入学出了问题,靠着家里的微薄资助过日子。但是,毕竟背负着“校友”这个身份,就算是打乱我临回国的这周的日程安排,也算是影响不大吧。
人容易被标签迷惑,比如“校友”。我后来吃的很多苦头,多半源于这种对于学校薄面的担待。
留学期间,鲜有来往,直至到我即将回国的前两天。
毕竟除了我外,都是博士,远远看去都不错,但是都眼高惯了。谈论的话题,让人觉得似乎下一个诺贝尔奖就要在其中诞生。终于忍到谈话结束,又丢给我一个任务:让我给某个住在临近的博士女生送点牛肉汤。这倒也是好心,因为据说这个女生困于论文,导致身体状况不佳。我在留学这一年内,也只在超市门口薄薄得见了一面。
当时的学生宿舍是酒店式设计,插卡取电。插卡后,不止是室内会有供电,门口的门锁上的灯也会亮,示意室内有人。我提了牛肉汤,急急地去送,希望早点做完这件事;我见门锁灯亮,想着里面有人,就敲门问是否可以开门。
然而,无人应门。我却听到门内有人声。这时大约是午饭后一两点。我想:是不是午睡呢?于是我决定晚饭再去送。
晚饭时间再去,门锁的灯依然是亮着的,敲门依然无人应答。我只觉得这事情蹊跷了起来。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恃才傲物?博士读久了以后,连普通的待人接物的道理也不需要遵守了吗?
我于是给送礼的博士QQ留言说:我无法敲开她的门,或者你自己去送吧。
过了几分钟,QQ答复说,让我现在再去一次,应该可以送进去了。
我再去送,此时已经是第三次,终于敲开了门。一个颓靡的女生,穿着睡衣打开门,接过牛肉汤,就打算闭门了。我说:之前我看您的灯是亮的……
她说:我身体不好,没听到。毫不犹豫得闭门谢——无薪外卖员。
人艰不拆,我不说话。我们的门铃,响起来可是尖锐刺耳的呢。不知为什么学校会如此设计。
两年后,听别人说了这么个原因:这个女生,爱慕当时圈内一个“浪子“已久。”浪子“毕竟是浪的,我对浪的理解就是英文的前缀pan-(泛)。他喜欢一切女生,结果这个不开门的女生选择与半个人类为敌。

《花开花落张爱玲》

一位台湾朋友的车已经停在了张爱玲的公寓前,张爱玲也不出来应门,说:“这样很好嘛。”
心理学说,水仙式人物,因为在现实中缺乏爱和重视,遂变得自私自利、好胜或者富有攻击性。没有任何人去引导她去纠正自己;她的这种性格,根深蒂固,直到死亡将其抹去。
……
这些个事件,追究起来,亦是自恋型性格中的张扬、疏离,以及过度的自我保护。
张爱玲小说里的人物,都是自我解构、自我中心的人格,终日无限怜惜得舔舐自己的伤口。时间一长,和自己的伤口发生了感情。创伤代表了他们的个性,碍于环境,碍于性格的乖僻,始终无法跨越突破,在玻璃缸里缺氧窒息。
……
废弃了基本礼仪,无视人情世故,人际关系疏离到如此这般的极致,也是奇观了。
2

“我是贵族”

好像是从初中开始,我陆陆续续得被一些日常看到的男女同学告知:
“我是贵族”
“我是贵族之后”
“我是天选之民”
对,还有一个更夸张,也是让我目瞪口呆时间最久的,“我是王子”。
如果这些只是十几岁时的妄想,青春期的中二,那也就算了。但是王子三十后依然认为自己是王子,我就不得不选择blacklist了。
我自问自己是一介平民,朋友圈无论如何也是遇不到贵族、王子、王妃这些的,更不要提被王子、王妃加为好友了。我不配。
这件事要谈到我做的为数不多的诉讼。前因后果按下不表,我们只谈“贵族”这件事。
认识这位女士是在很久以前。当时看到头像,觉得是个睥睨众生的高冷前辈。头像的角度是从下往上拍摄的,正好可以看到极瘦的肩和颈,长长的乌发,以及模糊不清的侧脸。微信好友这件事,有的时候加了就是结束了,然后就没然后了。
别人傲然的冷意,只要不是傻子,都能感受得到。如果是个小孩,还觉得哇塞这个人如此高冷必然出尘不凡,但是工作几年以后就会意懒万分:又不是甲方,装什么呢?
小孩子才分好坏,大人只看得失。
她中间曾经给我留了一个take care,大意约是对我当时的一些不顺做的指示。很莫名。因为我觉得我们并未熟悉到可以互相关心的地步。
再后来,就是我被她在离婚一事中忽然爆发出的一长串“阐述”或是“高论”击中了,她竟然觉得自己的婚姻出问题,不是因为家庭模式出了问题,而是因为她是贵族!
我忍。
我当时曾经想说:贵族难道会盗窃家庭共有财产,难道会偷偷摸摸地把钱从共有账户转到自己的私人账户?贵族难道会如此坦然,毫不扭捏地给自己的婚姻标上价格?
我忍。
然而,一切都归于无语,我想或许有一些不为人知的苦衷。人生如此艰难,很多事何必拆穿,我不说话。中国历史上,从未有欧洲的贵族阶层,其原因大约是由于我们并不是欧洲意义上的“封建制”(feudalism),所以不存在层层的身份契约。更何况,新中国成立后,无产阶级才是统治阶级,那有什么贵族?

从某种意义而言,中世纪的生活严格地围绕着一种特权制度(caste system)展开。它有一种非常清晰的金字塔型的封建等级制度,顶端是皇室,底部是农民,金字塔尖只有一个国王,底部是庞大的农民人口。然而,在皇室和农民人口之间,那些丰裕的、有特权的精英家族则被称之为贵族或领主(lords)。本质而言,贵族在社会中的位置类似于处于皇室和农民之间的中间人。贵族给农民提供工作、土地和保护,同时也给皇室提供资金、补给和军役服务。

Rorrym,公众号:爱读书Bookworm中世纪的贵族
3

红娘

有一段时间,上海忽然遍地都是创业团队,拿着不知道从何而来的投资,红红火火得开始做生意了。“红娘”和“相亲”就是当时的高频词汇。
比如,什么“精英相亲团”;
什么“985/211相亲团”
什么“海归联盟”等等
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一个后来去了哈佛的校友开的相亲团,据说准确率极高。我并不是她的target people,但由于是校友(我发现“校友”这个词给我带来了各种麻烦),所以长期呆在同一个群组内。
可能是由于那段时间创业,她非常需要别人注意到她的项目。无论是微信群组,还是朋友圈,我只要打开瞄一下,全是她的霸屏信息,她可以一天二十四小时不休息,全天候和别人分享自己对于恋爱的心得体会。
最初她的私密相亲团是免费的,后来她解释说:免费的,反而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为了获得尊重,她把“入团”的价格提到了200还是20一个人。
她在上海的创业,维持了约6个月,就回厦门继续当教务助理,朋友圈看起来教务助理也是很忙的。
4

瑜伽店老板

这件事之后,我决定不再参加任何以“校友”的名义的聚会了,除非真的是有很熟的朋友。
摆脱对于标签的迷信,我也是花了时间和代价的呢。

“你知道,名字正是一种束缚事物根本形貌的东西。”

Rorrym,公众号:爱读书Bookworm【读书】人生的阴晴圆缺——梦枕貘《阴阳师》
这个女生说起来还是校友之光,有那种校友公众号专访的,专访里谈论的竟然和自己的商业实际操作截然相反,可见情怀确实不能当饭吃。
我是看了校友专访后,想起大家工作的地方比较近,那么中午约个饭也不错,于是去了。况且,最起码在见面之前,她在我心里还是个(尽管有疑窦,但还是选择相信)独立女性的杰出代表呢。
见到的那一刻,你可以用“大失所望”来形容我的感觉。
任何与瑜伽有关的美好想象都和对面的人联系不上……
我甚至怀疑校友专访上的那张图是盗图。我一时不知能说些什么。她倒是很自然,拿过一叠立在沙发旁的瑜伽报价表就开始和我说了:
“五年的卡很便宜,六万多。”

西方相关

中东相关

各种闲书&文化简介

联系方式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