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格洛纳斯”,这场恋爱怎么谈?

在俄罗斯急需巩固航天计划时,美国减少了与俄罗斯在航天领域的合作,俄罗斯和中国开始频繁互动。

12月14日,“格洛纳斯”非商业集团总裁亚历山大·古尔科介绍,中俄两国将共同开发、生产和销售最新型北斗-格洛纳斯-GPS导航芯片,还有了一个充满友爱的名字——BG-Star,应用前景被普遍看好。

12月17日,在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和俄罗斯联邦政府总理梅德韦杰夫的共同见证下,中俄两国政府签署了《和平利用北斗系统和格洛纳斯系统开展导航技术应用合作的联合声明》。

俄战略分析和技术中心专家瓦西里·卡申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还建议向中国提供一些用于星际航天器的仪器、动力装置、导航系统等,“与中国协力在航天领域赶超美国。”

那么,中俄真的需要彼此吗?答案是肯定的。

一、从全球地面站建设开始

导航卫星有着全球影响力,同时也需要全球基础设施的支持。无论中还是俄,单独依靠自己的力量,都很难实现建立上行注入能力或卫星测控能力的全球地面站。GPS拥有的五个地面站,都建在美国军事基地当中,海外站也拥有军事同盟条约的保障。而中俄各自是没有这个条件的。但如果联合起来,中国和俄罗斯的站网就能覆盖相当广阔的范围,能极大地改善地面站的几何分布。这对两个导航系统的精度、完好性、可用性改善,都有巨大的意义。

在增强站的问题上,中俄合作同样具有重大意义。在中俄达成关于天然气、石油管道等的合作协议后,相应的工程和建设必然需要大量采用卫星导航技术,尤其是用于工程测量的CORS站体系。而俄罗斯地广人稀,基础设施老化严重,对野外导航的需求其实远比中国强烈。中国在这方面的经验可能是全世界最丰富的。另外,中国的高铁走进俄罗斯可能性很大,这是中国CORS站研制和运行界的又一个良好机会。

在导航终端领域,俄罗斯肯定需要中国。中国拥有完整的导航产业链,现下在世界各地销售的、包含有GLONASS接收功能的终端,很多都是从中国出品。

二、助中国企业进军俄导航终端市场

此外,每个市场都有自己的特色,原因是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习惯。俄罗斯人有自己的旅行习惯和汽车文化,导航产品自然要去适应。比如,在俄销售的导航设备就不能仅仅考虑有没有GLONASS功能的问题,更需要考虑道路通行的可行性等。

在今天的俄罗斯市场上,主要的导航仪厂商来自美国、韩国和中国台湾。考虑到语言、价格和政治因素,这些厂商很难设身处地为俄罗斯用户去考虑需求。市场的空白总要有人去填补。我们的导航业者正应该抓住这个机会,与俄罗斯本地企业或者研究机构展开合作,分析俄罗斯人的出行习惯和导航需求。明确了需求,下一步显然是技术开发。对外国市场销售产品,本地化是不可缺少的步骤,操作界面的俄语化是必然的。虽然俄罗斯在消费电子产业上的硬件制造能力远不如中国,但俄罗斯人在数学、软件领域的成果早已为世人公认。中国导航企业如果在俄设立联合研发机构,不但有利于开拓市场,很可能也有利于自身的研发推进。

另外,电子地图的开发与匹配必然也是本地化的。俄罗斯最喜欢为了国家安全而故意绘制有误差的地图。这在纸质地图时代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但在导航时代就会导致一些尴尬。因此,导航电子地图必然要基于俄罗斯本土产品,甚至坐标匹配、导航增强,都要由俄罗斯人自己来进行。否则,导航产品很可能在国家安全需求面前折戟。

三、提升俄罗斯国家荣誉感

俄罗斯民族一贯不擅长赚“小钱”,在俄关于卫星导航的各种规划中,也没有把终端产业放在很靠前的位置。俄更关心的,是GLONASS系统会不会被边缘化,因为这意味着国家、民族被边缘化。

在前苏联时期,其研制的多数民航机都没有获得美国适航证,因此都被拒之门外。GLONASS是俄为数不多的、成为某种国际标准的工业产品之一。俄政府绝不能接受它重蹈覆辙。

GNSS具有世界性影响力,哪怕供应商不从产品销售和服务中直接获得营业收入,只要应用推广开去,就取得了对用户的影响力甚至控制力。由于俄罗斯自行研制GLONASS终端的性能有限,用户又对卫星导航有着硬性需求,这些出口武器上往往装备的是GPS终端。如果通过中俄合作,能让俄罗斯的出口武器用上GLONASS,对俄国家荣誉感的提升会起到极为正面的作用。

在民航方面,生产GPS设备的美国厂商显然已经走在了前面,而北斗和GLONASS基本上是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双方有着共同的目标去合作共赢。


声明: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