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路上的消防队,这处地址上的历史竟然如此厚重久远!

在青岛著名的天主教堂广场旁,浙江路与曲阜路的东南拐角,有一个在青岛很有名气的“消防队”,现在是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浙江路中队所在地。

说它很有名气,现在来看是它的显要位置。坐落在青岛最红的网红打卡地旁边,估计很多人都会知道它。这座在老街里再普通不过的建筑,它现在的门牌号是浙江路13号,曾经是曲阜路4号。虽然建筑早已变了模样,但就是这处地址上,追溯历史,你会发现,竟然是如此的厚重久远!

据《青岛市公安志》记载,1905年7月31日,德国胶澳(青岛)总督府颁布《义勇消防队规则》,将胶澳租借地划分为青岛、大鲍岛、码头、汇泉湾和郊区5个消防区。在柏林街(后来的曲阜路4号)设消防队,隶属于青岛巡捕局,队员约50名。成员多系尉级警察,消防器材只备刀、斧、砂、绳、水桶和人力唧筒等。

1905年至今,116年里,这方土地上竟然一直是被作为消防单位使用,在青岛甚至全国范围,也算是一段传奇历史了。

       1905年,浙江路与曲阜路路口的建筑布局,此时能看到安娜别墅的身影,消防队的地块上还是一片空白。

       消防队瞭望塔。位于观象山的望火楼曾是老青岛心中一座难忘的城市坐标。不过,据文史学者考证,其实在德占青岛时期,真正的望火楼就是曲阜路浙江路路口东南角,现在消防队的驻地。那片地块从德租时期就是消防队驻地,并附有一座高塔,可惜原建筑已经全消失了。

1905年,青岛巡捕局消防队从德国购进一辆双马拉套的蒸汽唧筒车,车上锅炉常燃不熄,遇火灾时靠蒸汽驱动水泵抽水扑救。同期,人力唧筒也用马车拉载,灭火时需用4到8人压动唧筒杠杆抽水。此后又从德国购进马拉手摇升降梯一架,用于登高灭火。
日本战胜德国第一次侵占青岛后,1915年,青岛日本守备军宪兵队重组消防队,称义勇消防队,队员共26名,其中6人为专职消防手(中国人4名、日本人2名),其他皆为兼职,分驻麻布町(今曲阜路4号)、鹰门町(今云门三路44号)和李村。今天的这处消防队所在地,延续着德占青岛时期在青岛消防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下面是日本第一次侵占青岛时,隶属曲阜路4号的消防队员在曲阜路、浙江路、德县路周围训练的一组照片。
位于曲阜路、浙江路路口的圣言会会馆,日本消防队队员正在进行爬云梯登高救火训练。【龙口乙三郎编辑兼发行:《青岛写真案内》,第187页】
图为消防队对面的圣言会会馆外,当时的马拉消防车。【龙口乙三郎编辑兼发行:《青岛写真案内》,第187页】
图为消防队对面的圣言会会馆外,当时马拉的灭火工具。【龙口乙三郎编辑兼发行:《青岛写真案内》,第187页】

1915年,青岛日本守备军宪兵队从日本购进“铃木葛斯赁”汽油机水泵马车两辆,这种水泵每小时可抽水30吨,最大射程15米。

1938年1月,日寇第二次侵占青岛后,日伪青岛治安维持会警察部招募60余名原消防队员重组消防队,分别驻防市南、台东、李村3个区。市南驻地仍然是曲阜路4号。
1945年10月,国民政府成立青岛市警察局消防队,下设市南、台东、沧口3个分队。市南消防队的地址还是曲阜路4号。
1946年的曲阜路、浙江路交界,可看到曲阜路消防队的全景。源自美国《生活》杂志记者卡尔·迈丹斯)
青岛解放后,1949年6月3日,青岛市公安局成立消防队,下设市南、市北、台东、沧口4个分队,此处成为了新中国的青岛市市南消防队,门牌号也从曲阜路4号改为了浙江路13号。
1986年,天主教堂前,训练归来的消防队员。(王挺摄影)
1986年,浙江路消防中队前的消防车。(王挺摄影)
位于曲阜路与浙江路路口的消防队虽几经变化,百余年后,依然坚守着消防卫士的神圣使命。新时代里,这里更是涌现出革命烈士阎正连这样的“灭火战斗英雄”,阎正连是原青岛市公安消防支队一中队(今浙江路中队)代理副中队长,在黄岛油库火灾扑救过程中壮烈牺牲时年仅26岁。

这处消防队的地块位置,历经了德占青岛、日本两次侵占青岛、北洋政府、国民政府、新中国时期等各个时期的政权更迭,不变的是, 一代又一代为抢险救灾而跟时间赛跑的消防卫士的铁骨雄姿。

感怀这处特殊又极具历史意义的处所,同时向消防战士致敬,感恩有你们的付出,保一方平安。

本组图文文字部分编辑参考自《青岛市志·公安志》,添加图片感谢迟守卫老师、王挺老师、网友“涧中细流”等提供支持;

青岛城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城市记忆头条号编辑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敬请扫码
关注我们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