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平子•品诗5首《缝隙》《亚洲之心》《匈鸡拜年》《鸟欲鸣》《比赛》

注:排名不分先后,按时间顺序
黄平子读黑瞳《缝隙》
——磨铁2020年度最佳诗歌100首
缝隙
黑瞳
天黑下来
我终于抓住自己
已经变细,变轻的身体
一阵微风透过窗户的缝隙
掀起窗帘,呈15度角
我是从窗帘底下钻进来的
我将侧身从门缝行走
桌子上的万年青枝条微微倾斜
它体内生长的欲望在爬动
我从茎的裂口抽出
一整天我就是静止的植物
从破碎的脚步里
嘈杂的声音,阴谋的眼神里
变窄,变尖
一盆仙人掌
出现在它不该出现的位置
黄平子读诗:“天黑下来”,这是时间,也是环境描写。“我终于抓住自己/已经变细,变轻的身体”,“我”抓住自己的身体?这当然是不可能的,何况已经“变细”、“变轻”。这只是“我”的幻觉。“一阵微风透过窗户的缝隙/掀起窗帘,呈15度角/我是从窗帘底下钻进来的”,幻觉二。“15度角”呼应“微风”,说明窗户的缝隙小。也说明“我”细。“我将侧身从门缝行走”,幻觉三。“桌子上的万年青枝条微微倾斜/它体内生长的欲望在爬动/我从茎的裂口抽出”,幻觉四。植物都有趋光性,桌子上的万年青会向着更亮的一方倾斜。“一整天我就是静止的植物/从破碎的脚步里/嘈杂的声音,阴谋的眼神里/变窄,变尖”,幻觉五。“破碎的脚步”、“嘈杂的声音”、“阴谋的眼神”,写人类世界、现实生活的不好。写“我”与人类世界、现实生活的格格不入。“一盆仙人掌/出现在它不该出现的位置”,幻觉六。万年青的花语是生机勃勃。仙人掌的花语却是孤单寂寞。万年青变成了仙人掌,这是幸还是不幸?2021年8月30日10点52分
黄平子读侯马《亚洲之心》
——磨铁2020年度最佳诗歌100首
亚洲之心
侯马
早上醒来口鼻干燥
我想起来乌鲁木齐
处在亚洲大陆的中心
是世界上
离海洋最远的城市
也许我不该
把洗漱水放掉
那样我房间里
就会有一个小小的湖泊
黄平子读诗:“早上醒来口鼻干燥”,口鼻干燥源于气候干燥。起笔突兀,“我想起来乌鲁木齐/处在亚洲大陆的中心/是世界上/离海洋最远的城市”,推测气候干燥的原因。点题。“也许我不该/把洗漱水放掉/那样我房间里/就会有一个小小的湖泊”,由缺水产生的联想和想象。“一个小小的湖泊”是比喻,也是夸张。再次点题。2021年8月30日14点13分
黄平子读侯马《匈鸡拜年》
——磨铁2020年度最佳诗歌100首
匈鸡拜年
侯马
大年三十
同事帮我挂一幅油画
临行我送他北京年糕
他坚辞不受
除非我接受他的匈鸡
我问他什么匈鸡
他回答就是当地匈鸡
我说雄鸡是不是就是公鸡
他说就是匈鸡
我说是不是凶鸡
也叫野鸡
他说不是
内蒙匈鸡
我实在好奇
跟他去了小车后备箱
原来是内蒙古熏鸡
黄平子读诗:“匈鸡拜年”,“匈鸡”是什么鸡?匈鸡怎么拜年?题目突兀。“大年三十”,这是时间,承题目:“拜年”。“同事帮我挂一幅油画/临行我送他北京年糕/他坚辞不受/除非我接受他的匈鸡”,“他”帮我挂画,“我”送他年糕,“他”又送“我”匈鸡,这是礼尚往来。礼品突兀。承题目:“匈鸡”。“我问他什么匈鸡/他回答就是当地匈鸡”,关于匈鸡的第一次解释。解释突兀。“我说雄鸡是不是就是公鸡/他说就是匈鸡”,关于匈鸡的第二次解释。依然突兀。“我说是不是凶鸡/也叫野鸡/他说不是/内蒙匈鸡”,这是关于匈鸡的第三次解释。还是突兀。“我实在好奇/跟他去了小车后备箱/原来是内蒙古熏鸡”,这是揭秘。用来拜年的,既不是匈鸡,也不是雄鸡,也不是凶鸡,原来是一只内蒙古熏鸡。谜底突兀。这是一个关于普通话的小故事。因为汉字的多音,因为朋友普通话的不标准,一个普通的拜年故事被诗人演绎得一波三折,妙趣横生。2021年8月30日14点40分
黄平子读伊沙《鸟欲鸣》
——《新世纪诗典》3801
鸟欲鸣
伊沙
昨夜鸟儿
睡得都晚
他们在围观
东京奥运开幕式
并非想参与人类
大劫之后的狂欢
而是替叠出来的
和平纸鸽
发出鸣叫
黄平子读诗:“昨夜鸟儿得都晚”,为什么?鸟儿可不像人类,有那么多不良嗜好。起笔突兀。“他们在围观/东京奥运开幕式”,拟人。东京奥运会开幕式,关“他们”鸟事?“并非想参与人类/大劫之后的狂欢”,东京奥运会原计划在2020年7月24日开幕。受新冠疫情影响,推迟到了2021年7月23日开幕。这是“人类/大劫之后的狂欢”。鸟儿不想参与狂欢,想干什么?“而是替叠出来的/和平纸鸽/发出鸣叫”。伊沙在自我推荐中说:“爱诗者中体盲多,我来普及一个历史知识,是本诗利用的软掌故:1988年汉城奥运会开幕式上,放飞和平鸽时,一部分鸽子飞入圣火,被烧死了,放飞仪式随之取消,此次在东京以纸鸽复活。”伊沙的这段自荐语,自然是解读本诗的钥匙。昨夜的鸟儿,原来是为了“和平纸鸽/发出鸣叫”。昨夜的鸟儿,也是在为人类鸣叫吧?因为这一次,人类没有伤害它们的同类。2021年8月31日9点35分
黄平子读胡超《比赛》
——磨铁2020年度最佳诗歌100首
比赛
胡超
那时候
我们在黄叶遍地的小路上
比赛踩树叶
谁下一脚没有踩到
谁就输了
于是我们都
拼命地踩
拼命地踩
笑声穿透树林
那时我们
只有快乐
并没有意识到
那位观察我俩
已久的裁判
已经悄悄拿起
提前结束的口哨
黄平子读诗:“那时候”,是时间。“那”是远指。事情发生应该很久了吧。“我们”,是人物。“黄叶遍地”,是环境,也暗示了季节。“小路上”,是地点。“比赛踩树叶”,是事件。“谁下一脚没有踩到/谁就输了”,这是游戏规则。“于是我们都/拼命地踩/拼命地踩”,两个“拼命地踩”是反复,也是强调。虽然是游戏,谁都不想输。“笑声穿透树林”,毕竟是游戏,快乐第一,比赛第二。“那时我们/只有快乐”,承上句“笑声”,强调快乐。“并没有意识到/那位观察我俩/已久的裁判”,裁判是谁?“已经悄悄拿起/提前结束的口哨”,为什么要提前结束?“悄悄”呼应“没有意识到”。比赛提前结束,说明“我们”还没有决出胜负。没有决出胜负是坏事,也是好事。毕竟有胜负就有伤害。比赛虽然提前结束了,快乐却没有提前结束。多年之后,当我读诗的时候,隔着文字都能感受到“我们”那时的快乐!2021年8月31日10点

作者简介:黄平子,男,70后,教师,在《新世纪诗典》、《磨铁读诗会》、《诗快报》等发表作品。写作是一种编码的过程,阅读是一种解码的过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