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有一种感动让我泪流满面,那是自己家的母校….

前天夜里,忽然收到一个包裹。包裹寄件人是一个大学同学,博士毕业后留校的同班同学,于是想起了前不久是同学毕业二十周年回母校,而我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去,这应该是母校给我们毕业二十周年的礼物。精心包装的盒子,打开一看,我这个中年人居然瞬间泪流满面:里面装的是我1995年刚入大学的时自己手写的学生资料卡!

24年啦,学校居然还帮我们保留着,还专门精心制作寄过来。24年,我们从青葱少年已经磨砺成大叔,而这份礼物居然让我瞬间觉得时光倒流….

寄贺卡的同学在班级群里说,寄贺卡的那一天,班主任董老太太专门从西北角的海淀区穿越了北京城赶到东南面的学校,看着一份份礼物寄出去,站了好久才走….,北京的冬天可是刺骨的寒风,而我们的班主任,今年已经78岁了….

这是一个让我倍感温暖的一个集体,无论是北京广播学院这个大集体,还是95电视新闻班这个小集体。
往根源里说,我们专业是整个广播学院(虽然现在叫中国传媒大学,但我们还是觉得广播学院亲切)成立的基础,因为北京广播学院的前身就是“中央广电摄影干部培训班”,我们专业是广院的两大支柱专业之一,其中另一个就是播音主持,当然播音主持的名气比我们大,但我们专业出的精英特别多。

这个班,给了我太多的温暖,尤其是班主任董仲华老师,董老师接手我们班的时候,已经54岁了,我们是她带的最后一届学生,她几乎把所有的心血都放在这一届学生。

(班主任董仲华老师)

记得入校的第一天,我一个人背着行李去报到,董老师很诧异的跟我说:孩子,你怎么一个来的呢?你父母呢?当时,我还是第一次出远门吧,以前最远就到过县城,本来就很想家,脆弱。这一问,让我瞬间哭了,小声说:“父亲去世了,母亲改嫁了。。。”,吓得董老师一下抱住我说:孩子,别哭,别哭。一边帮我檫眼泪….

那个时候,出门旅游的机会很少,我们这些全国各地的孩子(一个省限招2人)基本上都是第一次来北京,大家都想去天安门广场看升旗。这可把董老师忙坏了,生怕我们出什么事情,提前一天让大家住到她家去,大家都知道北京的居住条件,她家本来就不宽,一下涌进去20个学生,只好打地铺,为此,董老师还特意到处借被子。为了让大家晚上吃饱,还特意买了很多羊肉打火锅。因为要赶早,董老师又挨家挨户借自行车。第二天凌晨,当我们20几位同学的自行车队呼啸冲上长安街的时候,董老师那时候才能入睡吧。。。。

我们专业不像现在的广播电视编导专业,特招分数占大头,当时我们都是硬考的,就是直接用高考分数说话。特招的话,大家也知道一些潜规则,但我们那时,是实实在在用高考的高分数考进去的。我无意去讨论那种方式招人更科学,但因为没有那些面试等环节,我们班的家庭条件普遍都一般,偶尔几个家境好的,平时为人处世也都很好,大家根本就不会在意谁家条件好,谁家条件不好,相处的都很融洽。也许,那个时代,大家都很淳朴….

我们班是一个非常优秀的集体,团结,还都很上进!我们获得了,当时能得到的最高荣誉“中央三台集体奖学金”,这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联合设置的广电系统学校最高奖项,97年香港回归时,我们班作为学校的唯一一个班级,代表学校进入人民大会堂,参加首都高校大学生迎香港回归报告会。

在我印象里,这个班级没有发生过任何私人恩怨争吵,大家都是那么淳朴,不像现在的学生早早就有功利心,去争什么学生干部什么的…

再说说学校吧,广播学院是我见过对学生最好,最有人情味的学校!

大二的时候,学校运动会上,篮球赛起了冲突,一个大三的学生打伤了我们一个同学,当时大家群情激昂,要求学校开除那个大三学生,要么我们要进行报复。系里管学生工作的毕老师赶了过来,要我们不要做傻事,他斩钉截铁的说:“你们不要做傻事,而且我肯定的告诉你,我们学校10年来没开除过一个学生,只要学生不犯法,我们不会开除任何人,孩子们能走到这一步,到我们学校上学不容易,都还年轻,不能因为孩子一时犯错,就把他一生毁了。”

大四的时候,我在湖南卫视实习,借住在高中同学所在中南大学,有点早上起来,看到该校的一个通告:密密麻麻的名单,一口气开除40多个学生,原因是这些学生晚上翻墙出去看录像!当时想,这在我们学校,那还得了?

确实,为什么我那么愿意称呼大学为母校,因为,学校真正的把我们当孩子,而且是自家的孩子。

前段时间,网络上把中国传媒大学称之为“海底捞大学”,为何,据说学校很重视学生民意。学生有什么生活上的要求,都尽量满足,服务学生,就象海底捞服务顾客一样。

有学生曾抱怨学校的女厕所少,学校第二天就将教学楼一半的男厕所改成了女厕所;学生抱怨学校网络差,学校马上规划了WIFI覆盖方案。正是由于学校对细节的追求,对学生的服务,让学生将自己的母校称为了“海底捞大学”,称为了最幸福的大学。

还有另一个事情,崔永元当时不是因为敢说话陷入了危机吗?换其他学校可能会这样处理,这是他个人的事情,冷眼旁观。而中国传媒大学呢?直接在学校官网第一条就挂上了崔永元开真面馆的新闻,其他学校领导新闻排后面,理直气壮的站台支持!学校维护自己的老师,维护自己的学生,真的一直有这个传统…

我记得学校还特别关照家里比较困难的学生,那时候学校自己还开了个广告公司,刚上学,我就被老师叫去当群众演员,演一个挖断光缆的民工。我的整个出场就是:扛着一把铁锹,一下挖下去,光缆断了,结束。整个拍摄过程半小时,出场费100元!那可是1995年,比现在横店的群众演员酬劳还高啊,还吃了个免费盒饭。后来才知道,这是学校特别关照我们这些困难孩子的。

说远了,又说回自己吧…1999年,我毕业,我坚持第一个走,这是我的脆弱,因为我害怕送别人,走出校门的瞬间,同学们哭成一团。。。

毕业的时候,学校送我们一句话:同学们,我不要求你们毕业的前十年有什么成绩,但当你们三、四十岁的时候,你们一定要成为中国本行业出类拔萃的人物……,我们毕业了,接着,班主任董老师也办理了退休手续....

写到这里,眼睛又湿润了,愧对母校……..

(0)

相关推荐

  • 我爱老师,我爱米兰

    我爱老师,我爱米兰 教师节临近了,听见一首熟悉的<我爱米兰>,想起我学生时代的很多老师,也想起我身边的许多老师,生活中的老师......那些鲜活的面孔,一一在我的脑海闪过. 小时候,对我影 ...

  • 东平四中往事:难忘的同学时代

    [东平四中<母校情怀>征文精选] 难忘的同学时代 文/ 栗新立 [精彩看点]一句"故的毛宁--"英语的问好,引起没有见过世面的乡村少年的哄笑,笑声之余是对老师的钦佩与爱 ...

  • 幸福的教育

    幸福的教育 作者:金泽明重庆市第七中学校 如果你在管教学生的过程中感觉到了痛苦,那你的方法一定是错误的. 我的父亲不仅是一位幸福的教师,而且是一位幸福的家长. 在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下,我终于成为了一名 ...

  • 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大赛主题班会设计方案

    相约十年后,聚首话栋梁 刘晓杰 单位:承德工业学校 [导言] 毕业,是一个沉重的动词:毕业,是一个让人一生难忘的名词:毕业,是感动时流泪的形容词:毕业,是当我们以后孤寂的时候,带着微笑和遗憾去回想时的 ...

  • 在铜川黄堡四中求学的那些岁月 你还记得吗?

    黄堡文化研究 第41期 铜川四中初中岁月 石勇强 铜川市第四中学 初中时,我在铜川市四中上了几年.学校在黄堡镇南边,门前就是210国道,对面是咸铜铁路,又有漆水河蜿蜒流过,河道两边散落着零碎的瓷片,后 ...

  • 散文||追忆恩师姜文东

    追忆恩师姜文东 袁福成||江苏 2017年秋,我们成功组织了高中毕业45年后的首次同学聚会. 尽管时隔将近半个世纪,但值得庆幸的是,经过全班同学的不懈努力,我们奇迹般地将全班64名同学的现状资料全部搜 ...

  • 张少昂|五中学习生活点滴

    五中学习生活点滴 张少昂 感谢母校开展的"我和五中的故事"征文活动和庭锋同学转发的关于五中老师和校友们回忆母校的精彩诗文.这些诗文我读之难以释手,感触良多,也唤起了自己尘封数十载, ...

  • 文学原创•《怀念师范的糍粑》(散文)作者 刘 力

    本期导读:我敢说,这是我这辈子吃到的最美味的糍粑,刚炸出的糍粑,外边用鸡蛋和面粉勾芡,芡子里包着洋葱.韭菜.肉丁.香菇粒,糍粑糯而不腻,相当筋道,咬上一口,就能看到如白玉般的米粒,洁白的米粒和金黄的外 ...

  • 怀念我的高中母校会宁一中 || 作者 张忠武

    怀念我的高中母校会宁一中 作者    |    张忠武 作者前期作品链接: <书写我亲爱的张城堡><怀念我亲爱的奶奶><怀念不是母校的母校会宁二中>   时光荏苒, ...

  • 补世成:在新年钟声即将敲响之际|散文

    韩世泰:养狗记 |散文 文/补世成 [本文由作者授权发布] 今年过年,我想回味一下儿时的年味,所以提前就回到了乡下老家. 在除夕的这天,我和弟弟一家人,吃过年夜饭之后,就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守岁,一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