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纳内心的消极,却不是放弃
时常听到有人说,要学会面对,学会接纳,然后便可不分析不思考心安理得的随波逐流,甚至还会用当下最流行的“佛系”,给自己加持。但是,接纳真的是什么都不做吗?
要讨论这个问题,首先要明确要接纳的是什么?是要面对的事情本身,还是外在世界在我们的内在唤起的情绪?很显然,我们所说的接纳,是后者。是需要用开放的心态和勇气面对并全然接纳自己内心的各种情绪,不管是恐惧、伤痛、焦虑、悔恨甚至是阴暗、罪恶。情绪只有不掩饰不逃避才能有机会经历,也只有经历过内心的感觉后,负面情绪才能消失,进而影响到外在世界。
可是,现实生活中,处理外在世界和内在世界的关系时,往往是本末倒置的。经常是我们想通过改变外在的事情,来人为塑造一个自在情绪。把情绪的变化倚赖于外在因素上,却忽略了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其实,之所以会这样,往往是出于对自身负面情绪的恐惧,这既是一种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也是一种性格不健全的表现。
对于内在世界,是无法通过控制或者理性来人为塑造的。我们只能如实地看见并且坦诚的接纳。在看见与接纳的过程中,形成于外在世界里的价值观、世界观和思维方式,同样会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内在世界。这本来就是一体两面的事情。
就像《庄子》中说的,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安之若命,是讲人的内在世界。而安之若命的前提却是“知其不可奈何”,是“知”而不是“等”,更不是“弃”。是在竭尽所能之后的坦然和不强求,而不是还未开始就先找好借口。
全然接纳自己,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不畏惧,不逃避。并用这份真实重新审视外在世界,学会以不同的方式去应对内在世界和外在世界,才能更好的与自己和解,与外界相处。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