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突围1:认识自己、认识知识

今天能静下心来,不开空调和风扇的情况下,我看了一会书
虽然在出汗,但人不烦躁,这种感觉久违了……
书名是:《认知突围:做复杂时代的明白人》,作者:蔡垒磊,中信出版社,2017年
看了几页之后,觉得观点似曾相识的感觉,百度了一下作者,85后,曾经的特警,深度思考者,有自己的公众号--请辩。
进入公众号看到很多篇在自己订阅的公众号里转来转去的文章:比如:“三十而已,为什么顾佳打入太太圈在现实中行不通“,”高考700分和700万,你选哪个?"原来他是原创作者呢!
扯远了,书封面是这样子的:

我看了前面两章,观点认同,做了些自己的理解和备注。

懒惰、放纵、自制力不足,根源在于认知能力受限,看不到某事能带来的巨大收益,因此就不足以产生足够的动力。广义上来讲,认知也是一种智慧。

告别懒惰的四个建议:
1. 学会分解任务
2. 衍生任务未完成的间接后果(我的理解是:结果倒逼行动。如果想清楚了不做这个事情的后果是什么,自己不能承担,那就赶紧做,别墨迹了……)
3. 养成说断就断的习惯
4. 给自己唯一性的阶段奖赏
机会并没有那么依赖运气,机会之所以没有青睐你,是因为你并不具备开启它的条件。
先做起来,让自己变得更好,“意外好运”才有更大的概率降临。
势利是刻在人类基因里的,他并不是一个反义词,势利贯穿了人类各种行为的始终。(我的理解:这里的势利,更多的意思是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做事情和结交朋友)
获得好人缘的正确方式是拥有更多的正面资源。
知识必须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客观的,能被验证的,相对正确的。(我的观点是:知识是用来认识世界,适应世界,改变世界,而不是用来做包装的。)
· 知识分为四个层次:信息知识,加工知识,体系知识,智慧。
· 将有限的时间优先用于对有效知识的学习。
· 系统阅读和碎片化阅读是可以相互兼容并存的,重要的是能否找到可以在两者中取得各自优势的方法。
· 完善自己的元知识是打造知识体系的关键。
· 深度思考的目的在于修正和完善元知识,而非单单往上造东西。
· 坚持学习有一系列方法可循。---要有清晰的学习目标,并懂得行为和目标之间的关联。
· 知识变现需要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点,虽然每个人的工作都是知识变现的过程,但并非每个人都能找到最优解。
· 在边际接近零的领域,数量比单价重要得多。

看了这两部分,还是有收获的,明天继续!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