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004]社区微基建的类型
住建部的老旧小区改造提出社区基建有基础型(市政交通类)、完善型(社区商业类)、提升型(社会服务类)等三类,觉得这样的分类不过瘾,其实这些都是满足基本需要的类型;也没有覆盖新建小区,容易导致在微基建上老是事后补课。社区微基建的配套取决于发展的眼光,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近视。研读佛罗里达在《谁是你的城市》和上海2035有关15分钟生活圈的研究,结合新冠疫情对社区发展的要求,我觉得可以提出三种社区微基建的类型。这里的社区,包括单个小区和多个小区组成的街区,包括老旧小区和新建小区。
1)基本服务类。这是满足基本需要的社区微基建,基本是说不可或缺,各个年龄的人都需要。按照可持续发展可以分出四种类型,即经济类如小超市、社区食堂、加装电梯、自行车棚等;环境类如垃圾分类、社区花园等;社会类如健身中心、文化中心等;管理服务类如社区服务中心、派出所等。这些微基建开始不齐全后来要齐全,开始低标准后来要提高标准。例如国内2000年以前的多层房普遍没有电梯,现在需要加装电梯;例如以前的小区没有垃圾分类设施,现在需要完善补充;再如以前社区建设主要考虑上班族的日常购物和交通出行,其实社区使用率最高的是老人和小孩,因此需要配齐基于步行可达的教育、医疗、公共花园等。
2)应对冲击类。这是社区营造原来不关注的,这次新冠疫情提出了挑战,社区微基建的配套需要有韧性的考虑和一定的冗余,以便碰到重大冲击的时候可以启用。例如老百姓没有疫情的时候可以到较远的三甲医院看病配药,一旦有疫情需要社会分割,就要考虑社区医院起到一定的就地医疗和社区留观作用;例如快递和外卖没有疫情的时候可以直接送入家中,碰到社区隔离就需要有固定的接收站发挥作用;再比如碰到疫情的时候,六十岁以上的老人最容易面临冲击,社区需要配置一定的适老化应对设施,包括老年健身、老年食堂、社区小超市等。
3)新生活方式类。这是数字化和绿色化发展对社区营造带来的新课题,要解决新基建接入社区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例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地面电动车充电桩、智能垃圾分类回收系统、智能化社区预警等等。特别是数字化到来线上生活增加、线下生活减少,微基建中有些传统的设施会减少,有些新生的方式要增强,例如水电煤缴费处、邮局、银行和ATM机、铁路航空订票处点等作用会减少,而共享单车停放点、社区家政共享服务点、菜鸟丰巢等快递接受站要增加。可以从身边的居住小区中见到这样的变化,例如我们小区门口的ATM机房现在已经被丰巢所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