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老老师/ 文: 徐宜业

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

范老老师

徐宜业

我的初中是在龙集中学读的,一晃近四十年了。教过我的中学老师,当年最年轻的都已经退休了,年龄大的那几位,有的已经去世了。在这些老师当中,历史老师范仁纯,我永远忘不了。

范仁纯老师当时已五十出头了,在龙集中学做老师,他的学生也在学校做老师。就连他教过的年龄最大学生的学生,有的已经做了老师,真可谓“四世同堂”了。他在龙集中学教师中,年龄最大,资格最老,我们都叫他范老老师。

范老老师高高的身板,黝黑的脸膛,鼻梁高高的,嘴唇厚厚的,一笑起来,露出黄黄的牙齿,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个烂烟鬼。

你乍看他的外观一定以为他是个笨嘴笨舌的主,可是你一听他上课,你才知道自己以偏概全,孤陋寡闻。你的判断错了。范老老师说起话来滔滔不绝,是个饱读经书的长者。

记得范老师给我上第一课时,做了自我介绍:“鄙人姓范,范仲淹的范,范仲淹的后代。”同学们都笑了起来。范老师接着说:“不过,范仲淹的儿子叫范纯仁,而我叫范仁纯。”听到这里,全班哄堂大笑起来,我的眼泪都笑了出来。我心想:这个范老师啊,一定是个很有学问的人。

范老师在穿着上是不大讲究的,用他自己的话就是“大丈夫不拘小节”。他背有点微驼,穿的褂子前襟长,后襟短,穿的裤子也不长,裤脚卷得短短的,褂子裤子上常常溅有细碎的泥点。

脚上蹋拉着一双塑料拖鞋,脚丫上常常夹着泥巴。不用说,他刚从家里自留地干活归来,还没来及换洗。他的褂裤上,布满了大大小小的,烟头烧破的小洞,这是他长期抽烟留下来的记号。

用不着多介绍了,我一眼就看出范老师是个马虎人,比鲁迅笔下的藤野先生更马虎。

我的同桌用手轻轻碰了一下我的胳膊,对着我的耳朵悄悄地说;“此人,乃是龙集中学大名鼎鼎的老马虎者也!”我的同桌是龙集街本地人,是范老师的庄邻。

他告诉我这些,想证明他也是一位见多识广的人。后来,我也经常听到有些本校老师,称范老师为“马虎老先生”。

“闲话少说,书归正传了。”范老师说,“上课,上课!”他开始上课了,只见他两手撑着讲台,身体前倾,一只腿在前,一只腿后伸,讲起话来摇头晃脑,真有点老学究的样子。

他一会儿讲西楚霸王火烧阿房宫,一会儿讲薛平贵征西,一会儿讲左宗棠平定新疆。他讲了一个又一个的历史故事。他一堂课上下来,也不用打开历史课本。我们都被他的历史故事所吸引,被他的博学所折服,都说范老师太有才了,为他点赞,为他竖大拇指。

于是,第一节历史课,我们都是在笑声中度过的。上他的课,我们感到轻松愉快,学到了许多知识。

此后,他每上一节课,总是叫学生先不打开课本,听他讲历史故事。他总是给我们讲很多历史故事,他让我感受到中国的博大精深。

他从黄帝的治国,讲到了秦始皇的残暴,从汉武帝的雄才大略,讲到三国时期的乱世纷争,从唐太宗的仁厚待民讲到成吉思汗的军事才能。他从古代说到当代,从中国说到外国,常常忘掉了课本,天马行空,滔滔不绝。

等到一节课要下课,他才说:“打开课本,打开课本,把书翻到××页,拿出笔来,画下本课重点。一原因,二事件,三意义。”他每堂课总是这样,不过他的肚子里装有讲不了的故事。

范老师做事效率高,批改作业速度快,学生的作业本上满是红勾勾,极少看到红叉叉,即使你做错了,他也会画上红勾勾的。

出试卷本来是一件很费时间的工作,可到范老师手里就简单多了。他出一张试卷正常不会超过十分钟时间,常常是“一填充,二选择,三问答”,老是那几个题目。

因为他教学不拘小节,我们的历史成绩总是上不去。每次县里统一考试,我们班历史成绩总是考不了高分。

我是个有心人,课堂上听他讲故事,课后再自己归纳概括每一课的知识点,加以强记,因此,每次考试分数都能有九十来分。不过我还得感谢范老师,是他让我从学习历史中获得快乐,从此爱上了历史。

范老师穿着马虎,做事马虎,在我们龙集以及邻近的太平、界集等公社是出了名的,熟悉他的人都官称他老马虎。

关于范老师掌故颇多,听说他年轻时很聪明,上世纪五十年代以龙集公社前两名的成绩考取了泗洪中学。他念高中期间,经不住爱情的诱惑,爱上邻近公社的漂亮姑娘,请假回家结婚而荒废了学业。

高中毕业后,他做过小队田间管理副组长,做过生产队长,做过小队会计,后来他到龙集中学做了一名民办教师。

据那些消息灵通地人士说,范老师做会计时,生产队从来没有账本,但他极少出错。他是龙集公社家喻户晓响当当的人物。

范老师这种不拘小节,不计名利,其实本身也是一种生存方式。人生几十年,怎样活法不是一辈子,何必每件小事都要丁丁较真,把自己折腾得那么累呢。

去年,我听初中同学说,已经八十多岁高龄的范老老师已卧床不起了,头脑也不甚清醒,离大去之期不远了。

今年年初,我听我教过的一个学生说,范老老师已经走了,走得那样不声不响,就像他一出生刚来到这个世界那样。

此时,我的头脑中,立即呈现出范老师给我们上历史课时动人的情景。范老师那激情四射、指点课堂的教学风格,那引人入胜的历史故事,那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将永远记入他人生的档案。

范老老师,学生祝你在天堂的路上,一路走好!

转载及商务合作请联系 微信ID:Yf131125



作者简介

徐宜业,1966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江苏省泗洪县龙集镇人,1985年6月毕业于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南京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被评为镇首届名师、县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县政府优秀教育工作者、县优秀班主任、市语文骨干教师,主持多项国家、省市级课题并结题,有上百篇文章发表于各级各类报刊、平台。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工作于农村,教育农家娃。喜爱农村,喜爱乡土,喜爱乡情乡俗,喜爱乡土生活,喜爱乡土一样的农民,喜爱书写乡土一样的文字。

教师福利

点击二维码 [教案+课件+试题+视频]

主编简介

醉卧蘭亭: 男,70后,1993年毕业于民权师范学校,做过三年乡村中学教师,现供职于南京某高校。

(0)

相关推荐

  • 一九八零年,我做教研去高塘、侯坊遇到的两件趣事

    邮箱:3125136050@qq.com 我做教研下乡期间的两件趣事 作者 杨国超 一九八零年民办教师转公办教师是通过公开考试进行的.柳溪学校转了两人,我是中学数学,何天长是中学化学.当时教育局不成文 ...

  • 【文化宁海】我的十年求学之路

    作者:潘永华 在人生旅途中,求学时光总是令人难以忘怀.尽管我阔别校园已有四十年了,但往昔的激情与梦想,欢笑与眼泪依然历历在目,恍如就在昨天-- --题记 终于迎来开学季 入村小 我是在1970年的春季 ...

  • 忆朱松山老师/ 文: 徐宜业

    ☀愿与您携手建设教师朋友的最温馨家园!欢迎赐稿!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讨论|留守儿童问题 每当我一打开相册,那位老人的形象就跳入我的眼帘.他始终是那样:斑白的鬓发,清瘦的面容,深邃的 ...

  • “老教授",你还记得我吗?/作者:徐宜业

    ☀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学 昨天,我参加了一场酒会,出席酒会的人员有龙集中学的几个老教师.他们谈到了三四十年前的龙集中学,谈到了"老教授".这时,我的大脑立马放映出 ...

  • 那所联中,那个“老小孩”/ 作者:徐宜业

    ☀本刊栏目:一代中师生|教师文学|教育教 那所联中,那个"老小孩" 作者:  徐宜业 应山联中,这所名不见经传的乡村中学,在地方志上是没有详尽记载的.它坐落在应山大队与金圩大队之间 ...

  • 徐宜业丨顺兴叔

    顺兴叔 作者:徐宜业 顺兴叔在金圩是个名人,提到他的名字,大人孩子都知道.不知不觉,他已去世十多年了. 顺兴叔是我大爷爷的儿子,顺兴叔的爷爷与我父亲的爷爷是亲弟兄.顺兴叔与我父亲算是至亲.听父亲说,很 ...

  • 徐宜业丨逮虱子

    逮虱子 作者:徐宜业 虱子,在常人眼中是龌蹉之物,让人心生厌恶.不过,在非常人眼中,也并不龌蹉. 提到虱子,我想到鲁迅笔下的阿Q,因为自己身上虱子不如王胡的多且大,咬在嘴里不如王胡虱子的响,竟生嫉妒之 ...

  • 散文界 | 徐宜业: 不老青山葬古丘 ——游明孝陵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不老青山葬古丘 --游明孝陵 文|徐宜业 七月二十六日下午,我们游完了灵谷寺,乘坐景区公交车,到孝陵卫下车,转乘出租车到了明孝陵景区.到了明孝陵景区入口一看,显然这里的游 ...

  • 散文界 | 徐宜业 : 金陵莫美于后湖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金陵莫美于后湖 文|徐宜业 宋代文学家欧阳修道:"钱塘莫美于西湖,金陵莫美于后湖".七月二十五日下午,我们一家游完朝天宫后坐着公交车急忙赶往玄武湖公园 ...

  • 徐宜业 | 孟秋游泗洪湿地公园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孟秋游泗洪湿地公园 文|徐宜业 刚过立秋,正值孟秋,但阳光仍旧那么毒.炎热的天气,减弱不了孩子们游玩的兴致.他们缠着我和她们的母亲带出去玩玩.于是乎,我们整装出发了,踏上 ...

  • 徐宜业丨梦回南徐庄

    梦回南徐庄 作者:徐宜业   我想给心灵安个家 童年的南徐庄 那老家 老树 老人 饲养员父亲 编席子的父亲 父爱如茶 父亲的扁担 父亲盖房 父亲带我去乘凉 "小气"的母亲 母亲为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