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朝,北朝》

南北朝的形成并非一蹴而就。依据北方的形势来看,自西晋亡到北魏始,这中间足足隔了82年,是将近一个世纪的动荡分裂。虽然这中间曾有后赵,前秦统一北方,但也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再次分崩离析,直到北魏拓跋珪称帝,五湖十六国终,北朝始。而相较于北方,南方的更迭兴衰就显得自然些,因为南方有东晋长达102年的统治,所以看起来没有北方那样曲折。就在420年,刘裕称帝,东晋亡,南朝始。北方为什么在那样长的一段时间内没有一个统一的政权,而南方看似平静的局势下又真的安定吗?这一切充满悬疑的背后,又将表明什么样的问题。

提及北方,不可忽视的问题就是民族大融合。西晋覆灭后,北方群龙无首,胡人趁机入华,企图立政权,统北方。先后参与的有匈奴人,羯人,氐人,羌人,鲜卑人;建立的政权更是五花八门,比较有代表性的有汉,后赵,前秦,前燕,后秦;另外还有南凉,北凉,西秦,后燕…之所以未能形成长期统一北方的局面,主要在于汉人与胡人之间的矛盾,且民族间的交流融合也需要时间积淀,可谓道阻且长。但可贵的是,外来的胡人在与汉人及汉文化交流碰撞的过程中,并未采取否定,打压的态度,而是积极的学习和接纳,表现出了对汉文化极高的尊重,胡人开始出现汉化。后赵与前秦的短暂统一,也与他们努力寻求汉化脱不了关系。到了北魏时期,北方已基本完成全盘汉化,拓跋宏更是将都城迁到洛阳,且规定鲜卑人要穿汉服,说汉语,改姓氏,与汉族人通婚等。胡人在汉化,汉人也在融胡,这才使得北魏对北方有了近一个半世纪的统治。然而看似平静的南方,虽与北方大相径庭,却也暗潮涌动,如火如荼地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东晋伊始,司马睿将都城定在了建康(今江苏南京)标志着华夏正统文化由淮河以北移到了淮河以南。自此以后,沿秦淮一线,五湖十六国在北,东晋王朝在南。隔淮而治的局面,就这样产生了。也正因为这样的局面,南朝北朝才在数年后应运而生。原代表华夏正统的东晋一如从前模样,士族依旧拥有大量特权,例如做官,免税,占有相应土地等。到东晋末年,越来越多的士族群体可以不劳而获,坐收渔翁之利,这导致王朝内部相当阴暗颓废。东晋虽延续了102年,后期也只是名存实亡罢了。直至刘裕建立刘宋,南朝代替了腐朽不堪的东晋,庶族和行伍击倒了士族。可王朝更跌了,阶级改变了,宁静与祥和就会如期而至吗?答案显然是没有。南朝出现了愈演愈烈的阶级斗争,皇族,士族,庶族争斗不已,血光四溅。短短169年,宋,齐,梁,陈四个王朝,有太多的人死于非命。北方的民族有待融合,南方的阶级持续斗争;文化的天平在摇摆,宗教的力量在灌输。这样的中华还有救吗?如若有,又该怎样去做?

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无论是皇,士,庶;还是佛,道,儒;又或是胡与汉,在不断的交叉与碰撞中,必定会诞生令后世惊叹的花火。

20201107山诗寒舍于德州

(0)

相关推荐

  • 「觅史记」崔鸿《十六国春秋》:已佚再现,真赝互见(下)韦力撰

    崔鸿家族原本居于河北清河郡,他的曾祖崔旷早年跟随南燕主慕容德南渡黄河,迁居于青州.崔鸿的祖父崔灵延在宋孝武帝时,任龙骧将军.长广太守,授封关内侯.孝文帝太和二十年,北魏征南大将军慕容白曜平定三齐,崔灵 ...

  • 五胡乱华后的五个胡人民族都建立过什么政权,其最终结局是什么?

    五胡乱华的根源在于西晋,西晋开国皇帝司马炎去世之后,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接班人,就是不能治理国家的晋惠帝司马衷,皇帝不能治理天下,皇权自然要旁落,所以不断有人在暗中觊觎着整个天下至高无上的皇权. 接下来就 ...

  • 门口的野蛮人:谁终结了魏晋南北朝乱世?

    今天我们来聊聊魏晋南北朝,这段历史的时间跨度很长.想用一篇小文章讲透它是不可能的.我们重点要讨论的,是北方部分的历史.更确切地讲,是所谓"五胡乱华"之后的北方历史. 过去上中学历史 ...

  • 你叫我皇汉,我骂你满遗,都2021年了还争这个,站哪边都很蠢

    中学的历史课本中有少数民族的汉化这一内容,对这一过程许多人也都耳熟能详.在网上历史爱好者的各种争论中,民族问题也是热点话题,"皇汉""满遗"这样负面的标签也是贴 ...

  • 为何北魏在孝文帝改革后,不过四十年就灭亡了?

    正所谓"天下大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在中国长达几千年的历史当中,这句话被印证了无数次. 当中国在经历两汉长达四百年的统一时期后,中国再度迎来了三国两晋南北朝的乱世.诚然,其中 ...

  • 背馍

    饥饿和寒冷对于我高中生活的侵扰,远远甚于我的童年时代. 我的三年高中生活是在离家三十多里地的户县二中度过的.八十年代,这是一所著名的省级重点学校,是一个绝佳的学习场所.我的狭窄的眼界和肤浅的认知,在这 ...

  • 关于《背馍》

    我完全没有想到,<背馍>这篇文章发出去之后,会惹起那样的轩然大波. 我也完全没有想到,我的这段回忆,勾起了那段岁月里走过的那么多人的回忆.就像在花生地或者土豆地里,只提起一棵秧苗,居然拉出 ...

  • 【吃在大荔·散文·闫忠录】背馍背出了个名堂来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20 背馍背出了个名堂来 原创/闫忠录 背馍的往事,已时过境迁,过去了半个多世纪.现在回忆起来,虽然有点心酸,但那也完全是为了去中学上学读书.那时的学生 ...

  • 【大荔文学·散文·田健民】背馍上学的岁月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040 背馍上学的岁月 文/田健民 每当说起今天的孩子们上学,条件越来越好,国家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达到标准化建设,有的还选择了更好的学校就读.小学阶 ...

  • 张玉环‖背馍上学的日子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我到目前记忆刻骨铭心的饿有两次,一次是一九六零年在幼儿园食堂吃饭,一次是一九六六年在孟塬铁中学校食堂吃饭. 背馍上学是我家在渭南住,渭南铁中一九六六年新成立,房子没准备 ...

  • 【文学】齐蕊妮:再读《背馍记》

    [前言]<背馍记>是礼泉县著名作家马腾驰先生的一部散文集,2020年由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书中文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它记录了那个时代乡村的真实生活,因此让很多跳出龙门但时刻关注着农村的中 ...

  • 青年歌唱家杨萍音乐作品《背馍》上线,点击试听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到离家远的学校去上学,背着馍当干粮.现在的年轻人肯定弄不懂是什么意思.那时候,农村孩子上学离家远,近的十几里路,远的几十里甚至更远,不能在家吃饭,只能背着够一个星期吃的馍去上学了.背 ...

  • 李立新//我和《背馍记》的情感故事

    我和<背馍记>的情感故事 · 李立新 <背馍记>是作家马腾驰新出的一本广受好评的散文集.其中很多的文章扯疼了我的心. 读<背馍记>里的文章,想起了前几年发生在我身上 ...

  • 大荔记忆|那些背馍上学的日子

    如梭岁月,匆匆又匆匆,不知不觉已年届半百.站在岁月的十字档口,总有些记忆永远沉淀在成长的心路历程里,伴我前行.衣食无忧的日子留不下太多的岁月印痕,背馍上学的六年却像是一枚苦难的印章,永远的镌刻在五十年 ...

  • 【陈海峰原创】背馍那年

    ▲ (题图由作者本人提供) 花季 文|陈海峰 时光飞逝,学生时期的记忆是永远抹不掉的记忆.懵懂的年代,二二的青春,时时想起,酸涩中掠过丝丝甜意,味美而又醇香. 最难忘却上学背馍的那段时光. 时光荏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