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生素K2迈向千亿市场
随着消费者对骨骼健康意识的提高,补钙已经成为一种健康热潮。据CBNData发布的《2020大众补钙观洞察报告》显示,超七成受访者在合理搭配膳食同时额外补充钙剂。
虽然消费者都在补钙,但是还有不少人出现骨质疏松等症状,这说明消费者还缺少科学、更有效地补钙健康知识,传统补钙认知观念还存在偏差,即传统补钙≠补骨。同时,随着科学发展以及对骨质疏松研究的不断深入,与骨质形成关系更为密切的营养素——维生素K2,因能增强骨密度及骨强度而越来越受到医学界和营养界的关注。“作为一款明星原料,维生素K2的市场有望达到千亿目标。”在日前举行的天然健康产品行业大会上,来自业内的专业人士广东双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原料事业部陈奕彬做出上述预判。
据了解,维生素K2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由肠道细菌合成,存在一些动物肉制品和发酵产品中,如动物肝脏、发酵乳制品和奶酪等,来源最丰富的是纳豆。
根据化学结构侧链上碳原子的不同,维生素K2共分为14种不同的形式,包括MK-2、MK-4、MK-7和MK-8等。目前,商业化维生素K2基本上有两个,维生素K2(MK-4)和维生素K2(MK-7)。据介绍,维生素K2(MK-7)为天然,作用时间长,剂量是微克级别,其有两种来源,一种是发酵法,一种是合成法。
关于维生素K2的安全性,美国药典委员会与欧洲食品安全局等给出“服用维生素K2(MK-7)膳食补充剂不会产生对个人或公共健康相关联的严重事件风险”的结论。同时,美国食品和营养委员会没有确立维生素K2的可耐受最高摄入量,并指出,“在人类或动物中尚没有报告服用食物或补充剂的维生素K2后伴有任何不良影响。”
“补了多年的钙,为什么骨骼还是‘缺钙’?这是因为钙走错了‘大门’,进入到了不该去的地方。”陈奕彬介绍说,钙离子进入人体中有两种选择,一种沉积在骨骼、牙齿等;一种沉积在了关节软骨、血管和肾脏。而后者钙离子长期累积会造成器官钙化,最常见的就是“血钙”,引起动脉硬化,进而诱发心血管等一系列疾病。
维生素K2是调控机体正常钙分布的重要生理活性物质,主要是因为和两个蛋白密切相关,一个是骨钙素(OC),一个是基质Gla蛋白(MGP)。两个蛋白经过羧化才能形成有效骨质,发挥骨骼生长和抑制血管钙化作用。
在这一机理过程中,首先,维生素K2能够活化骨钙素OC形成“钙爪”,将沉积在血管壁与游离在血液中的钙离子捕捉出来,领钙从血入骨。其次,维生素K2活化MGP,阻止血管壁中的钙出现沉积。
维生素K2的健康多能性是基于在体内的作用靶点。截至目前,全球总共有接近1.8万余篇关于维生素K2的科学研究资料,集中在骨质疏松、预防血管钙化等热点研究领域,对维生素K2的研究也成为全球新热点。
陈奕彬介绍说,以维生素K2在心血管健康方面的研究为例,比较经典的案例是鹿特丹研究。经典是因为该试验数据基数大,约为4800名55岁以上人群,随访时间长达10年。这些参与者每天服用45微克维生素K2,研究结果发现主动脉钙化风险降低50%,心血管疾病死亡危险降低50%,各种原因导致的死亡率降低25%。
数据表明,全球维生素K2产品在过去5年中增长率超过了200%,国际市场规模快速膨胀,每年以高于50%,产品功能主要是增加骨密度、防止动脉钙化。目前,维生素K2可应用在保健食品、药品、特医食品、饮料、酸奶、乳制品、化妆品和饲料中。此外,我国于2016年批准维生素K2(发酵法)作为食品添加剂。
钙补剂市场每年以15%左右速度增长,全国钙补剂产品市场达300亿元左右。资料显示,维生素D3产业生态总值超过1100亿元。陈奕彬推测,“由于维生素K2跟钙和维生素D密切相关,相信维生素K2产业会超过维生素D3和钙,预计未来超过1000亿元。同时,维生素K2也将会助推钙产业与维生素D3产业的升级发展。”
(杨晓晶)
《中国食品报》(2020年11月9日 06版)
(责编:杨晓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