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处于欠安的时代。庄子的玄思,《道德经》的智慧:如何开启不疲惫,不焦虑,不欠安的人生?

踮起脚尖阅读,“湖,在天然景色中最美、最富有表情的就数它了。它是大地的眼睛。人们观湖,可以掂量出他自己天性的深浅。”“简朴,简朴,简朴!”

1845年,梭罗在离自己家乡——马萨诸塞州康科德镇旁两英里远的瓦尔登湖畔,亲手搭建了一个小木屋,远离尘世喧嚣,日日与湖相对,度过了两年简朴、快乐、沉静而美不胜收的时光。

梭罗将聪慧、健硕、灵敏、天才一般的自己,投入了对自然的观察和对生命、哲学的思考当中。他没有一天不在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对自然万物的观察和发现的热忱中迎来湖畔的早晨和黄昏,他种植、阅读,湖上泛舟;垂钓、行走,独坐思考。与鸟兽为邻,感四季荣枯。散文在我眼里,不再只是闲情逸致的小园子了,它是博大精深的思想海洋。

回到《道德经》的智慧:如何开启不疲惫,不焦虑,不欠安的人生?

《道德经》保此道者,不欲盈。盈生於極,濁而不能清,安而不能生,所以盈也。

夫惟不盈,故能弊不新成。物未有不弊者也。夫惟不盈,故其弊不待新成而自去。

古时候善于行道的人,微妙通达,深刻玄远,不是一般人可以理解的。正因为不能认识他,所以只能勉强地形容他说:他小心谨慎啊,好像冬天踩着水过河;他警觉戒备啊,好像防备着邻国的进攻;他恭敬郑重啊,好像要去赴宴做客;他行动洒脱啊,好像冰块缓缓消融;他纯朴厚道啊,好像没有经过加工的原料;他旷远豁达啊,好像深幽的山谷;他浑厚宽容,好像不清的浊水。谁能使浑浊安静下来,慢慢澄清?谁能使安静变动起来,慢慢显出生机?保持这个“道”的人不会自满。正因为他从不自满,故其弊不待新成而自去。

01

《道德经》的智慧

先秦时代是中国智慧的大爆发期,百家诸子,群星闪耀,而庄子无遗是其中最耀眼的星星之一。这种耀眼,不在于其学说日后成为显学,不在于其曾“拜相拜将”,匡诸侯,成霸业,而在于《庄子》书里呈现出来的敏锐的洞察,鞭辟入里的说理,丰富的想象,让人受益匪浅。庄子的玄思,《道德经》的智慧:如何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

《道德经》说,创新的本质是:人可以去发现和运用道的变化规律,而人永远不可能去创造一个道本身没有的全新的规律。海德格尔从《道德经》中的無中体会到天道与人道的存在与存在者“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动之徐生”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学而思,演进到学而知。确实如此。教比学难得多。海德格尔认为是“天道”的运行,以至于澄清,最终能将存在者带入光明,而在静息之中的微动,能使存在者得以存在”。学生遇上什么样的老师,就像丈夫娶到什么样的妻子一样,全凭一个人的福分与两个人的缘分。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重建精神秩序

精神秩序的创建,取决于中国未来构建什么样的价值取向。

人充满劳绩和劳扰,但还诗意地安居于大地之上,这大地就是人类的无极圣母。最激发思想的事是我们至今还尚未思。当我们正在思的时候,我们渐知去思意味着什么。但是,如果我们的努力是卓有成效的,那么,我们就必须准备学而思。一旦我们让自己涉身这样的学而知,我们就已然承认自己还无能去思。

02

《道德经》老子归元章第五十二

老子曰:

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塞其兑,闭其门,终身不勤;开其兑,济其事,终身不救。见小日明,守柔日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无遗身殃,是谓袭常。

【意译】天下万事万物都有一个元始,这个元发始就是无极圣母,它是天下万事万物的总根源。既然找到了元始这个无极圣母,就可以知晓终极这个太极之子;既知晓终极这个太极之子了,就该复归元始,终生守孝无极圣母。若如此,就是没有肉身的时候,元神真我也不会危殆。

堵塞眼耳鼻口之孔窍,以减少嗜欲;关闭其意念的天门,以减少妄想;终身不须过份的勤于务事以免劳绩和劳扰。如果开启眼鼻口之孔窍和意念的天门,去周济世事人物,终生将不可救药。

能够察见微小的事理叫做明智,能够保守柔弱的心态叫做强大。既要运用智慧之光去周济世事俗务,又要复归元始,经常守孝无极圣母,以让心灯常明,而不要遗留祸殃于自身,这是为了体质真常。

03

庄子的玄思

在《齐物论》中,庄子这样说过:大知闲闲,小知间间。大言炎炎,小言詹詹。意思是:最有智慧的人,总会表现出豁达大度之态;小有才气的人,总爱为微小的是非而斤斤计较。合乎大道的言论,既美好又盛大,让人听了心悦诚服。那些耍小聪明的言论,才琐碎不断。不焦躁,不牢骚,这就是庄子的自我心灵把控之道。

庄子崇尚“道法自然”,在生活观层面,不认同其他学派对生活条条框框的限制和要求。他认为人就是天地间自然生物的一种,也理应活得自然而然,不该勉强做很多自己不想做的事。庄子强调的自然,其实就是生活越简单越好:“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 (《让王》)

这一句可以概括其全部生活观。庄子认为人活在世上须旷达处之泰然,如“游于羿之彀(gòu)中,然而不中者,命也”(《内篇·德充符》),意思是很多自己得不到,做不到的其实是命中注定,不该勉强去求。因为是这些得不到的是无可奈何的,所以要“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在庄子看来,真正的生活是自然而然的,因此不需要去教导什么,规定什么,这样幸福指数才高。

庄子理想的生活是做减法。因为生活需要的本来就不多,而人容易被物所影响。所以要不断去掉,不断忘掉,忘掉成心、机心、分别心。遵循内心自然而然的想法,那些多余的欲望和追求,其实对自己来说都是不必需的,都是勉强的。不勉强的生活,才会热气腾腾,鲜活长久。

04

启示:你的精神需要储备能量

《庄子》给我们的启示是,不管你要走多远,你都要准备适当的粮食;如果你的心要走很远,你需要为你的心储存能量。比如年轻的时候你可以爱很多人,后来你可能只能爱一个人,再后来你可能只能爱自己,到最后很多人可能连自己都不爱。不是不想爱,是没有力气了。

05

生活启示:人的吸引力来自生命能量的提升

那么一个有吸引力的人,他的吸引力是从哪里来的呢?就来自能量的储备。中学物理告诉我们,一个物体的吸引力来自于它的质量,质量越大的物体,吸引力越大。质量来自什么?物体的长度、宽度、高度和密度。生命也是如此。

生命的长度——一个活150岁的人,如果他还神智清醒的话,不需要说出多么深刻的道理,自然也能够吸引全世界各地的人。如果这个人能活到200岁,他还需要说什么呢?什么人他吸引不过来呢?

生命的高度——“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如果你能像《逍遥游》里的大鹏飞到九万里的高空,精神上的你就能够看得高、看得远。那么你生命的高度,自然会达到一个非常人能及的地步。这样的人,就会产生气场。

生命的宽度——“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年。”你的知识的宽度,你看世界的宽度,就是你生命的宽度。生命有宽度的人,他的格局也宽阔。

06

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逢

生活中,我们持之以恒,慎终如始。

首先:饮食方面,均衡营养和均衡饮食,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其次,情绪稳定的条件在于回归本心,找回自己,减损欲念,均衡心理;第三,阅读经典著作,保持精神愉快和灵魂的觉醒、平和状态。总之,访问古道,那是善道,便行在其间,这样就会越来越圆融,愈来愈美丽,愈来愈自在,愈来愈轻松,开启不疲惫,不焦虑的人生。最重要的是一以贯之,持之以恒,慎终如始,一以贯之,持之以恒

人生,是一场又一场的相逢。我们扬鞭策马,长亭短憩,回眸驻足间,即是一场相逢。相遇不过一瞬,却一生回首,念念不忘。江湖中相逢偶遇,却注定奔向迥然不同的宿命。弹指红颜老,刹那芳华逝。最后此生与你,不过江湖相逢。

跟随《营养身心灵》文字重温悟真的文学世界,领略其快意豪迈的江湖与人生。我们现代人有幸被推出历史漫长的隧道,又怎敢虚掷这种神奇?

走出历史的隧道。为什么人类经济在过去二三百年,从“零增长时代”进入了“正增长时代”?

过去二三百年,人类突然走出了历史的隧道,进入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辽阔地带。从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至今,短短一个多世纪,人类的平均预期寿命从 31 岁跃至 72 岁,人口从 17 亿跃至 78 亿,吞噬人类文明数千年的马尔萨斯陷阱居然消失了。这就是现代化以来的“正增长时代”。

总之,活出诗意是对生命的最高礼赞。

“这是最好的时间,清澈又深邃,我们承接它沐浴它呼吸它,让我们的诗歌和人生都充满了这种诗意和气息。”在诸多的诗歌评论中,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诗人李犁的这句话。此刻,合上悟真的《营养身心灵》,随之而来的恰是这样一种感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