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与斗彩的工艺联系与区别
首先看釉上五彩与斗彩。釉上五彩作为五彩品种之一,与斗彩关联不大。它是从金代磁州窑系烧制的红绿彩制品发展而来,于明代弘治、正德时期的景德镇窑发展成熟,装饰技法较为独特,多在釉下胎上刻划图案概貌,再于釉上进行施彩,轮廓以矾红或黑彩勾勒,彩色常用孔雀绿、矾红与黄色。布局疏朗,画工细腻,色彩鲜丽典雅。嘉靖时期釉上五彩的色彩稍为丰富些,流行蜜蜡黄、大绿、淡绿、橙红与枣皮红色,显得非常绚丽浓重。天启、崇祯时期的釉上五彩多为民窑制品,绘画随意洒脱,有文人画风格。
其次看青花五彩与斗彩。青花五彩属于五彩品种,始烧于明宣德时期的景德镇窑,在明嘉靖、万历时期得以高度发展,历经明末沉寂至清代康熙时期达到鼎盛。如馆藏品中这件清康熙青花五彩花蝶纹笔筒,通体以青花五彩绘画图案。青花作为一种色彩画出山石、草丛、枝叶等,由于采用了“墨分五色”的绘画技法,青花色阶变得十分丰富,色泽多变,浓淡有致,深浅相宜。釉上红、黄、褐、绿彩补画太阳、花卉、竹子、蝴蝶、蜻蜓等,层次清晰,更富立体效果。
清康熙青花五彩花鸟纹笔筒
斗彩与青花五彩可谓是同宗同源,均始烧于明宣德时期的景德镇窑。以西藏萨迦寺收藏的一对青花五彩莲池鸳鸯碗为例,其外腹所饰莲池鸳鸯纹中,既有釉上彩之红花与绿草,也有釉下青花与釉上赭黄彩结合绘制的鸳鸯。除了青花毛发外,还有青花水波纹,足墙亦饰一周青花海水纹。此器色彩鲜明,描绘生动,兼为早期青花五彩与斗彩瓷器的代表之作。宣德以后,青花五彩与斗彩均曾一度衰落,但在成化时期斗彩产量大增,并达到鼎盛,无论质量之精、技艺之高还是艺术境界等都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而青花五彩则是在嘉靖、万历时期才开始高度发展,并迎来了烧造的高峰期,无论装饰繁密程度,还是绚丽的色彩、饱满的构图及热烈奔放的艺术风格,均与成化斗彩形成鲜明对比。
清乾隆斗彩宝相花如意耳尊
另外,青花五彩与斗彩除了工艺技法上识别外,还可从其发展脉络上进行把控分析。如清代康熙时期民窑青花五彩工艺水平颇高,而斗彩则未得以充分发展。雍正、乾隆以后,青花五彩工艺走向衰落,而斗彩则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乾隆时期,斗彩不仅大量用金,且在纹饰构图方面吸收西洋画法,以柔美连绵的线条构成画面,使得花叶翻卷,颇具异域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