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团队在《自然·代谢》(Nature Metabolism)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味精的主要成分——谷氨酸钠,被代谢后会生成大量尿酸,长期摄入就可能导致肥胖和代谢综合征。
瘦素抵抗、下丘脑炎症等不良代谢反应,都参与了味精诱导食欲过多,从而催肥的过程,这与果糖代谢和钠盐摄入过多,导致肥胖进而引发疾病的机制非常相似。
所以,科罗拉多大学团队得出的结论是:不管是甜、咸还是鲜味,喜好都得适可而止啊。
配图1
其实,这个问题存在着不少争议。我们来看看反驳者的说法: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传言说谷氨酸钠加热到 120℃ 以上会产生焦谷氨酸钠,能致癌。焦谷氨酸钠并不会致癌,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的四类致癌物中,也不包括焦谷氨酸钠。因为味精加热到这个程度会没有鲜味,所以说明书上才会建议大家出锅前放味精。
有的人认为味精会导致高血压,因此不敢吃,尤其是高血压患者更怕。实际上,钠盐摄入过多会引起血压上升,味精也属于钠盐,做菜时已经放了很多盐,再放味精进去当然会导致钠盐摄入过多,引起血压升高。这是错误的吃法引起的,并不意味着味精本身会引起高血压。毕竟水喝多了还会中毒呢。相反的是,合理使用味精反而可以帮助我们控制血压。味精可以增强咸味,做菜时用少量的味精代替盐,反而比单纯用盐摄入的钠要少。
央视曾经做过一个调查,大多数人之所以抵触味精,就是因为认为味精是化学制品不安全。味精其实是通过粮食发酵而来,简单来说它的提取过程是这样的:粮食→淀粉→谷氨酸→谷氨酸钠(味精)。
其实,鸡精是以谷氨酸钠(味精)为主要原料,加入糖、香辛料等材料做成的,品质好的鸡精会加入鸡肉粉。也就是说,鸡精和味精其实本质上没有区别,鸡精就是味精的一种。从营养上来说的话,可能鸡精比味精的营养成分多那么一点点点吧。不过二者其实营养价值都不高。所以,鸡精和味精并没有好坏之分,适当吃都无害,没必要纠结买哪个。
2、盖上盖子摇晃2分钟就泡发好了,之后用清水冲洗一下,洗出沙子和杂物。3、接下来用微波炉把它们重新烘干,烘干前要把蘑菇撕成指甲大小。最好拿一个碟子把菌菇全部摊开,这样水分比较容易蒸发。4、放入微波炉高火微波9分钟,注意每隔两三分钟要翻动一下,以免烤焦。时间到,把菌菇拿出,将菌菇、熟的白芝麻、盐、冰糖以6:2:1:1的比例倒进搅拌机打碎,这样菌菇味精就做好了。1、将处理过的咸虾皮直接倒进无油的锅里,用小火慢慢烘干。2、大概炒5分钟,等壳发脆,颜色慢慢变黄,这时候就可以关火了。别急着出锅,因为锅里还有温度,可以发挥一下余热,再烘一下。3、等到虾皮和锅都冷却后,放入搅拌机打碎,或者用擀面杖把虾皮碾成细粉,虾皮味精就完成了。小贴士:自制的调味料保存期限不长,要注意保存,一定要放在密封的容器里,一次不要做太多,够吃两周的分量就合适了!
味精加热久了会失去鲜味,所以建议大家,炒菜的时候,出锅前再放味精,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给菜提鲜,让做出的菜更美味。每个成年人每天吃味精最好不超过2克,大约是半个啤酒盖的量。我们在做菜的时候少量撒一点就好了,同时盐、酱油等调味品都要相应减少用量。不宜在烹调酸性食物中添加味精,如糖醋鱼或排骨、醋熘白菜等。因为味精在酸性食物中加热,更容易产生焦谷氨酸钠,使菜肴变味儿。海鲜、肉类和蘑菇等食品本身就含有鲜味成分,所以在此类食品中,就没必要放味精鸡精了。
婴幼儿:婴幼儿食品暂不用味精。如果孩子食入过量味精,可能会出现偏食、厌食等坏习惯,会影响正常饮食,不利于生长发育。痛风患者:鸡精中含有核苷酸,它的代谢产物就是尿酸,所以患痛风者应适量减少摄入。老年人:老年人味觉减退,大量用味精刺激食欲会引起对味精的依赖。过量食用会增加钠盐的摄入,不利于控制血压。味精之所以是比较常见的调味品,其本身并没有传言的那么夸张,所以退友们只要掌握好量,还是可以让它继续为菜肴增香提味的!
本文来源:综合《自然·代谢》、高质量生活家、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