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移植成治疗自闭症“特效药”?冲上热搜的新疗法值得信任吗?

10月9日,一则#16岁男孩做粪菌移植治疗自闭症#的新闻冲上热搜,成为网名及自闭症圈内热议的话题。

据媒体报道,新闻的主人公是山东潍坊一名16岁的自闭症男孩,经历6次粪菌移植后,渐渐从不愿与人交流,到能够与家人沟通,治疗效果显著。

于是,很多疑问和惊诧也接踵而至:

“这是一条有味道的新闻!”

“吃便便也能治疗自闭症?真的惊呆了!”

“怎么还得用粪便里的细菌呢?”

还有很多家长也纷纷留言:自闭症真的能治愈吗?如果真的能治好,哪怕是粪菌移植也在所不惜!

行业专家曾总结过自闭症常用教育训练方法以及需要药物治疗的情况,在这些主流和非主流方法之间,加上行业乱象及为了暴利而将自闭症患儿为鱼肉的不良机构,对于自闭症的康复训练以及治疗,乃至治愈一直存在的很多的方法和很大的争议,也在无形中将自闭症变得妖魔化。

而更夸张的是,在之前的2019年,有媒体就曾报道美国一位25岁的自闭症青年为了治疗自闭症,会定期服用数十条消化道寄生虫。

虽然,近年来,研究人员越来越注意到肠道菌群在生物体内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并且用许多词语来彰显其重要性,比如 "人体的第二基因组 "" 人体的一个器官"甚至是"人体的第二大脑"。这真的不是夸张,甚至人体内的细菌数量,已经超过了我们自身细胞的数量!所以,我们的很多行为或喜好,都有可能是在这些菌群分泌出来的物种控制下表现出来的。

与此同时,虽然开篇的新闻事件存在争议,但是目前粪菌移植能够治疗的疾病已经非常多而且非常广泛了,比如在治疗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便秘、甚至是帕金森病的过程中,粪菌移植都可以在不同程度上参与进来并起到意想不到的功效。

所以,当16岁男孩做粪菌移植治疗自闭症的新闻登上热搜后,自然引发了很大不明所以的网友以及自闭症患儿家长的期盼,在种种压力之下,他们的只有一个目标,就是期待自闭症孩子能够有药物或者方法彻底治愈。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当该新闻出现后,也有很多行业专家出来解释和甚至从专业角度辟谣。

济南市中心医院消化科主任周世庆称,粪便中的部分细菌可以合成5-羟色胺,调解人的情绪,而抑郁症、自闭症都受到5-羟色胺的影响。

粪菌移植(FMT)指的是通过对肠道菌群的移植,将健康人体内的粪便经过科学的方法处理后移植到需要的人体,期望有益的菌群代替不利的菌群帮助病人康复。

一开始这种技术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后来医生们经过研究,高度怀疑肠道菌群产生的化学物质会影响大脑功能,因此开启了对将该技术扩展到神经领域的研究,其中就包括对自闭症的研究。

据报道,有30-70%的自闭症人士都或多或少地有肠道问题,比如腹泻或者便秘。

国内外已有研究都证实,与正常的同龄儿童相比,自闭症儿童的肠道菌群数量较少。研究者们怀疑肠道微生物可能改变肠道与大脑信号沟通的神经递质(帮助生物信号从一个神经细胞传递到另外一个神经细胞的化学物质)水平,从而影响大脑的功能。

早在2015年,我国尤欣教授在《中华儿科杂志》上阐释了自闭症患儿体内的免疫异常,其中重点突出了自闭症患儿会并发消化道症状。

尤欣教授还提出了新的自闭症发病机制假说:“自闭症的发生可能是在基因易感的基础上,在1~3岁免疫建立的关键时期,由环境因素触发,引起免疫紊乱和肠道微生态失衡,改变了胃肠道和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导致慢性的中枢神经系统炎症,从而影响神经形成、迁移及突触的建造。以上的多系统受累是患者交流障碍和刻板重复行为的病理生理基础。”尤欣教授在其理念之下于2015年促成了国内第一例自闭症的菌群移植。

在粪菌移植与自闭症关系研究中,近年来最重要的一个实验就是2019年加州理工大学Gil Sharon等人在杂志《CELL》(《细胞》,国际上关于生命科学领域最新研究的著名杂志)发表的关于自闭症儿童肠道菌群移植给小白鼠后,引发小白鼠自闭症的研究。

虽然从实验过程来看,该实验具有较高的科学性,为自闭症与肠道菌群确实存在某种关系提供了证据,但也有许多学者从实验模型与标准方面对该实验提出了质疑:

1. 该实验以小鼠作为最终实验结果呈现的动物模型,但小鼠与人的脑结构之间的差异很大,因此以小鼠做模型缺少说服力。

2. 该实验以小鼠掩埋石子数量作为小鼠自闭症表现中重复刻板行为的指标,以离开自己所在地的距离(以厘米计算)以及呆在笼子中央的时间作为社交能力的判断标准,这种判断标准是否合理也令人怀疑。

国内对此研究还比较少,但已有学者进行了相关研究——《中国泛自闭症障碍儿童肠道微生物群分布及菌群疾病相关性分析》,得到以下结果:

5个细菌物种可区分ASD患儿及正常发育儿童。与正常发育儿童相比,ASD患儿的粪便菌群组成发生显著变化,ASD组的萨特氏菌、臭气杆菌和Butyricimonas的相对丰度更高,而韦荣氏球菌和链球菌的丰度显著降低;神经递质生物合成相关的菌群功能在ASD患儿中显著降低,丁酸和乳酸产生菌减少。

这一研究为自闭症和肠道菌群变化之间存在关联提供了新的中国临床证据。

但是,我们不禁仍有疑问:粪菌移植理论上对所有自闭症儿童都有用吗?粪菌移植对自闭症有有效的标准吗?粪菌移植的安全性有多高?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也不允许研究团队将7岁以下儿童纳入实验对象范围。许多医生也认为根据未经证实的治疗方法,这些移植可能使孩子们面临严重的感染风险。

关于人类肠道生物与自闭症的关系,美国克萨斯州休斯顿贝勒医学院神经科学教授Mauro Costa-Mattioli表示,对此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基于微生物治疗自闭症的有效药物尚未出现。

但是,许多临床医生和家长在学界达成共识之前,就开始尝试使用补充益生菌,粪便移植和服用寄生虫等疗法,来治疗孩子的自闭症。

这些脱离国家监管的疗法成本高昂且后果难以预测 ,具有严重的健康风险。例如,自制的粪便移植物和服用寄生虫,都可能危及生命。

对于寄生虫与人体各种疾病之间的关系,目前医学界还没有确切的定论。目前也还没有任何治疗自闭症的蠕虫疗法,通过了美国国家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的批准。

自闭症圈内有名的“秋爸爸”也指出,综合来看,虽然潍坊的自闭症男孩通过粪菌移植获得了不错的治疗效果,但目前这一新技术还处于尚未成熟的研究阶段,大家需要理性看待。

虽然医学越来越发达,但是人类对于菌群的了解仍然非常有限,需要更多的研究和实验,才能了解如此庞大而又复杂的微生物群体。另外,由于这种治疗手段刚刚兴起,目前也缺乏明确、统一、可推广的标准化流程。只有相关研究足够丰富和完善,相关流程得以建立,才能确保这种新兴的治疗手段能够 " 对症下药 ",并且 " 药到病除 "。

(注:文中部分内容参考:《自闭症发病或与免疫、肠道菌群相关,系统治疗全身症状可改善预后》,《FMT——一个很有“味道”的自闭症治疗方案》。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