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建忠.读方用方笔记(一三六)临证谈小柴胡汤之淋证、三焦郁热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里记载着一张方剂:赤茯苓六两,当归、甘草各五两,赤芍药、山栀子仁各二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煎至八分,空心,食前服。
如果我们没有接触到这个方剂,单凭这个方剂,我们不知道这张方剂是治什么病的?这张方剂的方名叫《五淋散》。
五淋散主治:肾气不足,膀胱有热,水道不通,淋沥不宣,出少起多,,脐腹急痛,蓄作有时,劳倦即发,或尿如豆汁,或如砂石,或冷淋如膏,或热淋便血,并皆治之。
这张《五淋散》放在我们面前,怎么也不会想到能治淋证,怎么也觉得不可能,茯苓,当归,芍药,栀子,甘草,就这五味药,怎么能治淋证呢?我们必须要理上明白,才有可能去用它。
陈修园在《时方妙用》里说:“(淋病)治者都不重在膀胱,而重在三焦.....治三焦与膀胱之正法,则用五淋散”。
陈修园在《时方歌括》里说:“柯韵伯语:栀、苓治心肺,以通上焦之气,而五志火清;归、芍滋肝肾,以安下焦之气,而五脏阴复:甘草调中焦之气,而阴阳分清。则太阳之气自化,而膀胱之水洁矣。此治本之计,法之尽善者也”。
陈修园在《时方妙用》里说:“三焦包罗脏腑,主气而即主水,故曰'决渎之官,水道出焉。’'上焦如雾’,气中有水也;'下焦如渎,水中有气也;'中焦如沤’,气水相涵于其中也。凡水道不通,溢于外而为肿,积于中而为胀,凌于肺为咳呕,流于肠为泄泻,宜专责之三焦,与他脏无涉”。
这就是通利三焦的重要性,如果这样梳理过来,我们对三焦的重视是远远不够的。即使我们用脏腑辨证,对三焦的重视是不够的。
我们读了陈修园上面的这些话,对《五淋散》这张方剂,我们依然还是不能理解,治三焦治心肺的药,为什么要用栀子和茯苓呢?为什么治肝肾用当归和芍药呢?用别的药难道不行吗?所以,我们对这张方剂还是不能完全理解。
善用五淋散来治疗淋证的医家不多,山西的张子林医家,在他的书里是用五淋散来治疗淋证的,其他的很少看见有用五淋散来治疗淋证的,也就是说,张子林老先生对五淋散理解应该是很透彻的。
理不理解这张方剂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从这张方剂里学到了什么?受了什么样的启发?也就是淋证应该治三焦。
治淋证治三焦,那么治三焦,除了上面这张五淋散,还有一张方剂,是我们熟悉的会用的治疗三焦的方剂就是小柴胡汤。小柴胡汤治疗三焦之气,可以小柴胡汤治疗三焦之水。那么毫无疑问,小柴胡汤就可以治疗淋证。
临床上,我们用小柴胡汤来通畅三焦,在这个基础上,加上一两味利水通淋的药,经常用来治疗热淋或者湿热淋,效果是很不错的。甚至于在很多时候,它的疗效比八正散的疗效要高。有时候,我们把两张方剂放在一块,没有可比性。只要理上通了,我们发现,面对一个热淋患者,用小柴胡汤治疗效果特别好,于是,慢慢的,五淋散用得越来越少了,甚至于忘了五淋散。八正散也用得越来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