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出生和取经都发生在“贞观十三年”,作者是为避免亵渎圣僧?
(博士论西游第七七二讲,选自《西游谜中谜》(602)第十章――太宗年号之谜)
在上一讲中,我们提到,对于西游中所存在的太宗年号矛盾,清代道士刘一明认为,该矛盾不是作者的“破漏”,而是“正仙翁用意处”,该观点不仅有书中大量的文字为依据,更有道教的理论所支撑,从内丹修炼角度来看,确实能够经得起挑战。
同时,我们还提到,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刘一明在《西游原旨》中的解释过于深奥,难以让人理解!另外,《西游记》作为一部经典名著,其所涉及的领域极为广泛,仅从内丹修炼角度来对“太宗年号矛盾”进行分析,难免让人产生解读角度狭窄的感觉。
因此,对于“附录”中所出现的太宗年号的矛盾,一些《西游记》解读者通过深入分析,从其他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一是“附录”的存在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唐僧前四难根本就没有出处了,其实这借鉴了汪象旭的观点。我们在前面已经提到,在《西游证道书》中,汪象旭明确提出,“后得大略堂《释厄传》古本读之,备载陈光蕊赴官遇难始末,然后畅然无憾。”
二是从世德堂版本第九回开首写作的不流畅性,以及其中所出现的在“贞观十三年”的一年中,却存在着“龙”、“蛇”两个属相的矛盾,因此,该解读者提出,世德堂本《西游记》是删节本,在原始版本中应有“附录”的相关内容。
三是“附录”所出现的太宗年号矛盾,不仅不能说明“附录”是汪象旭修改自朱鼎臣版本,反而证明了汪象旭的点评本可能就是《西游记》的原始版本,该版本就是自号“笑苍子”的黄太鸿也看过的大略堂版《西游记》。
从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该解读者认为,“附录”的存在是十分必要的,并不是其他人所谓的清人汪象旭随意添加,而是原版西游中本身存在的内容,因“附录”所带来的太宗年号矛盾,自然也是西游作者的刻意为之。
那么,为何西游作者不顾时间上的逻辑性,偏偏要制造出令人费解的太宗年号矛盾呢?该解读者认为,作者将唐僧出生和取经时间都定在“贞观十三年”,其目的是为了避免亵渎圣僧!
由于《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就是玄奘大师,“附录”中却将其身世设定为母亲被水贼霸占,这等于是在亵渎圣僧。因此,作者不得不引入一个错误纪年,以表明唐僧身世的虚妄性,从而使读者不再执着是否亵渎圣僧。
即使有人认为《西游记》亵渎了圣僧,而作者所引入的错误纪年,也在向读者表明,该部分内容不是作者所为,而是民间流传所产生的问题。
那么,这种说法合理吗?我们留在下一讲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