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过这三句话的女人,才算没白活
前天和一个朋友见面,二十多分钟的聊天里,她倒尽苦水。
而事实是,她身体健康,事业顺利,儿女双全,老公也温柔体贴。
她不否认这些拥有,但她习惯说两个字——“但是”,明明身居要职,她说“早晚还不是要被顶替”;明明家庭幸福,她说“昨天还跟老公生了闷气”。
就这样,没有的是缺憾,拥有的是障碍。
其实,像她一样烦恼的人很多很多,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解释是:
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自卑,总想让自己脱颖而出,总想过更好的生活,所以有了比较、评判,也就产生了烦恼。
我们好多的争取和挣扎,归根结底只是三种感觉在作祟:“我很重要”的价值感、“我值得被爱”的安全感和“我可以做到”的资格感。
01
“我很重要”的价值感
每个人都渴望被人需要,尤其是自己在乎的人,因为这是很多人存在感的来源。价值感回答的问题是:
“我重要吗?”
“我的存在有意义吗?”
来访者秀秀跟我说的第一句是:“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活着就像行尸走肉。”
她哭诉道,自己省吃俭用,把父母照顾得妥帖周到。即便工作辛苦,还是悉心照顾着老公和儿子的起居,可是,儿子不听话,父母不领情,老公各种忽视……
总之,没有人懂她爱她。
工作中也是,她一直经历帮别人忙,但部门聚餐时唯独落下她,她问我:“是忘了吗?我不信。”然后自言自语道:“真失败,我就是这么不招人待见。”
其实,她就是典型的价值感很低,慢慢形成了讨好型人格,行为上讨好父母、伴侣、孩子、同事,但情绪上却堆积很多抱怨、委屈和压抑的情绪。
所以,她觉得自己就是“不招人待见”,做再多都没用,自己就是不重要,付出永远没有回报,同事才会忽视她,老公和孩子不听话,父母不理解。
恶性循环之后,她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最危险的是,讨好型的人易患抑郁症。因为他们总是过度压抑自我,心理学家塞利格曼曾说,抑郁症患者最核心的问题就是价值感低下,认为自己活着毫无意义和价值。
而我们做很多事,跟很多人建立关系,最终的目的都不过是为了证明“我很重要”——这是我们存在的一大动力。
02
“我值得被爱”的安全感
安全感是一段关系得以开始的根基,也是一段关系出现裂痕的导火索。安全感所回答的问题是:
“我值不值得被爱?”
“这个世界是不是安全?”
缺乏安全感的人,会有世界随时会被击溃的危机感,在这种压力下,他们会做出各种匪夷所思的行为。
同学静静有二胎后,大儿子就问题频出,比如吃饭必须和弟弟用一样的碗,晚上必须和妈妈一起睡,明明会穿衣服,宁愿迟到也要等妈妈给他穿。
说教没用后,静静开始批评他,这时他就会握着拳头朝弟弟喊:都是因为你。
更让静静头疼的是,一向独立自理的儿子频频在幼儿园尿裤子,静静说他这是故意整人。
其实,我更愿意相信是孩子的安全感出了问题。
弟弟出生后,他害怕妈妈的爱被分享,所以想各种办法来试探,而妈妈的训斥恰好给了他一个负面反馈:妈妈果然不爱我。
这样一来,他就会更加变本加厉,不惜用退化性行为来换取妈妈对弟弟一样的照顾。
是不是有些不可理喻?其实大人也一样。
比如在亲密关系里失去安全感的人,会因为不安而忍不住疑神疑鬼,或者退化成一个没有理智的孩子,无法理性沟通,明明是爱却做出伤害的行为。
其实,他们深知行为不妥,但安全感不足时,她们就不惜一切来试探“我值得被爱吗?”“我安全吗?”
总之,一旦安全感出问题,一段关系就时刻走在擦枪走火的边缘。
03
“我可以做到”的资格感
所谓掌控感,是一个人自我评估能否成功完成一件事的程度,它是自尊和自信的来源,资格感回答的问题是:
“我是不是可以做到?”
“我有资格吗?”
如果一个人的资格感出问题,就会出现退缩、逃避、自怨自艾的行为,觉得自己不配。
比如有人不敢争取属于自己利益,不敢开始一段新恋情,还有人做事总是犹豫不决,甚至一件事情总是在成功之际功归一篑,等等,这些都是资格感出了问题。
前几天,一个妈妈跟我抱怨,儿子特别胆小,家庭聚会上,孩子想吃西红柿,却躲在她的身后各种磨蹭,任凭她怎么哄劝,儿子就是不敢向前要。
恼火的她对着儿子一顿训斥,可是毫无起色,孩子愈发变得胆小怕事。
其实,孩子的问题不是不想去要,而是做不到,害怕别人的拒绝和评价,在潜意识里,他觉得自己不能“要”。
究其原因,多是接受了过多的说教和指责,或者有太多想争取又被制止的经历,渐渐地,一个人变得退缩胆怯,不相信自己能做到,不相信自己有资格,配得上。
人的自信心,和抬头挺胸的勇气,就这样被消磨光了。
04
先有自我意识
才有内在力量
为什么那么多人都苦于自己没有安全感,价值感低,不配得?这对我们的生活来说,很重要吗?当然重要。
价值感、安全感、资格感,整合起来,就是一个人的内在力量。
心理学家弗洛姆说:“成熟的人能够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内在力量。”
有了价值感,你才能笃定自己存在的真实意义,而不被外界的肯定或否定影响;有了“我可以”的资格感,你才愿意尝试更多的可能,才能积累更多成功的经验。
有了价值感和资格感后,你才会把自己当成独立意义的个体,也就是拥有安全感,才能去创造价值,而不是一味地要要要。
所以,我们要做的是:
首先,保持独立自我意识。告诉自己,成年人的安全感最核心的来源是自己,而不是外界。
其次,探索自我优势并进行自我肯定,建立多元的价值评价体系,不要随意给自己贴负面标签。
其实,我们出生时,就有了身份,那就是我们最重要的存在价值。
然后,还要试着一点点争取和努力,来积累成功经验。一旦资格感建立起来,不管外界发生什么,我们都会有一份“我可以”的信念。
总之,每当你纠结和挣扎时,试着问问自己的“内在小孩”:
你最缺什么?
你最想要什么?
然后去自我满足——能完全满足你的,只有你自己。
心理学上有个说法是:一个人25岁后,就有做自己内在父母的能力。你不再是那个没人爱的可怜小孩,你有独一无二的价值,你绝对安全,你100%配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