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没玩,你到底想干嘛!”抖音里深夜怒吼的孩子,值得父母深思

你听过孩子歇斯底里的呐喊吗?

前几天,Professor在抖音上看到了一则视频,里面是一个孩子在深夜里怒吼:

“我不刚吃完饭就写作业了吗?我没一直玩,菜也买了,事也做了,你到底想干嘛?”孩子委屈的声音传遍了整个小区。

视频下面有这样两条评论,每一条的点赞量都达到了100000+:

“然后父母反手一句:怎么的,现在说不得你了是吧,学会顶嘴了?”

“小时候,折断孩子的翅膀;长大后,又想让孩子展翅高飞。”

除了这两条热评外,评论区还有很多留言,纷纷吐槽起小时候被父母“伤害”的经历。其中有很多相信父母都已经忘记了,但是孩子们却始终记在心里。

作为父母的我们,经常会抱怨“熊孩子”,只要孩子犯错,我们就会带着自身的情绪高声以对,或者摆出“为你好”的姿态,居高临下劝慰不休。但这种时候,我们很容易陷入自己的思维当中,忽略了我们这样做到底有没有伤害到孩子。

有人说:父母一辈子都在等孩子说谢谢你,孩子一辈子都在等父母说对不起,但是他们永远也得不到自己想要的。

生活中,亲子间的问题经常会在不经意间发生。今天Professor就来和大家聊一聊,父母的哪些行为会伤害到孩子,我们又该如何避免这些问题。

每一个悲剧的家庭,都是从不好好说话开始的

中国少年研究中心,曾对1000名未成年人做过调查。

结果显示,在家里遭受语言暴力的孩子中,有25.7%的孩子表现出了自卑;22.1%的孩子冷酷;而高达56.5%的孩子性格比较暴躁。

当孩子有顶撞的行为时,大多数父母的第一反应不是安抚,而是立马言语回击:说不得你了?长本事了?翅膀硬了是吧?

《脱口秀大会》也因此有了一个经典的段子:别人都关心你飞得高不高,只有你妈关心你的翅膀硬不硬。

《当你的怒火伤害你的孩子》一书中提到:这种愤怒会损伤孩子的情商和社会性。

其中提到的“这种愤怒”,指的就是家长的语言暴力。

语言是带情绪的,它既能给人温暖,也能给人带来伤害。只有那些会好好说话的父母,才能教育出温柔的孩子;学会好好说话,才能让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父母都不是如来佛

孩子注定要脱离你的掌心

此前Professor给大家推荐过奥斯卡最佳动画短片《包宝宝》。短片中,因为宝宝不听妈妈的话,执意要搬出去,于是妈妈愤怒的把宝宝吃掉了。

虽然这只是一种夸张的表现手法,可生活中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无处不在,甚至微小到我们都察觉不到。

比如不许锁住桌兜、不能穿xx色的衣服……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长大后也往往会成为缺乏内驱力的人。

有些父母希望孩子可以按着他们的意愿成长,强迫孩子实现他们未完成的梦,但正如杨澜所说:优秀的父母,都懂得和自己的孩子“保持距离”。

你的孩子只有真正掌控了生活,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孩子真的什么都不懂吗

其实他早就懂得了很多道理

知乎上有人留下了这样一句评论,引人深思:

“我们总是用“这么小你懂什么”来搪塞孩子,又在事后用“你都这么大了这还不懂”来责怪孩子”。

记得《奇葩说》有一期的辩题是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

傅首尔在这个辩题里说到:“你还告诉孩子童话是假的?他没告诉你活着是场幻觉就不错了。”言外之意,孩子懂得的远比你想象的多。

这就告诉我们,要学会倾听孩子的心声。只有发自内心的尊重,才能真正走入孩子的世界。

下面这几点,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帮助你成为温柔的父母,拉近你和孩子之间的距离。

1)拒绝大喊大叫

即便你非常生气,也要尽量用冷静的态度来解决,否则只会给孩子带来恐惧,温柔才是解决亲子问题的良药。

2)适当保持距离

过分干涉孩子的生活只会让孩子无法真正的长大,尊重他的想法,适当加以管理,但不要过分干涉,孩子才能健康成长。

3)尊重孩子意愿

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发自内心的尊重,不轻视自己的孩子,这样也会收获孩子的尊重。

Professor点评:

我们要成为那个真正引领孩子向前走的人,给他们安全感、方向感、做他们的灯塔,然后把命运的罗盘亲自交到孩子们的手中,让他们做自己人生的主人。

瑞思视频号来啦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