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宁分享:桂林靖江王陵之恭惠王陵上篇
靖江王陵是历代靖江王的王陵,位于广西桂林市区七星区东郊尧山西南麓,南北15公里,东西7公里,共有王亲藩戚墓葬300多座。整个陵园规模庞大、气势磅礴,有“北有十三皇陵,南有靖江王陵”之称,其中有11人葬尧山,有“靖江王11陵”之谓。
大明靖江王
明朝分封皆以地名为王号。因明洪武三年,明太祖朱元璋封其侄孙朱守谦为王时,藩国所在地仍称静江,为取绥靖西南之意,改静江的“静”为“靖”,故称“靖江王”。洪武五年,明朝政府才改静江府为桂林府,从此正式确定了桂林的名称并沿用至今。而以原地名受封的靖江王并未随之更名,故而后人皆道桂林有靖江王。
靖江王是朱元璋于洪武三年首批分封的十个王国之一,也是唯一以侄孙辈受封的藩王。从洪武三年册封,到清顺治七年(南明永历四年)(1650)十一月亡国。
朱守谦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侄孙。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洪武三年(1370年),朱元璋封朱守谦靖江王,洪武九(1376年)就藩桂林,后来因为作风恶劣,欺压百姓,被废为庶人。永乐元年,朱守谦谪长子朱赞仪复藩桂林,从此世代相袭靖江王,先后承袭王位14人,延续了280年,一直到清兵攻克桂林(1652年)。
靖江王陵
靖江王陵中有11人座王墓,袭王位的次妃墓4座,将军、中尉、宗室、王亲藩戚等墓共约320余座。
靖江王陵是一个规模宏大,序列齐全,等级分明的明代藩王陵墓群。墓群沿尧山西麓分布,南北长15公里,东西宽7公里,总面积达100多平方公里。先后有11位藩王、11位王妃、4位厚葬次妃、40多位王子及明代藩王墓群。靖江王墓群依其地面规制及死者身份可分成六类。
第一类是王妃合葬墓,即通常所说的王陵,共10座,级别最高,墓园面积从300多亩到数亩不等,布局一般为长方形,两道围墙,三券陵门(外围墙)、三开间中门(内围墙)、五开间享殿与高大的宝城(墓冢)处于同一轴线,以神道相通,神道两侧序列守陵狮、墓表和狻猊、獬豸、狴犴、麒麟、武士控马、大象、秉笏文臣、男侍、女侍等石作仪仗,一般为11对,有些王陵在秉笏文臣后面还立有神道碑,有些在陵门内或外建有厢房。
第二类是次妃墓,共4座,级别次于王妃合墓,墓园布局与王妃合墓相仿,但面积及建筑略小,石像生少2对。第三类是未袭而卒的世子(长子)墓和别子辅国将军墓,级别低于次妃墓,石像生只有7对或更少。第四类是奉国将军墓,墓园面积、石像生少于辅国将军墓。第五类是中尉墓,分镇国中尉墓、辅国中尉墓、奉国中尉墓三级,墓园面积、石像生依次减少,一般只有一道围墙和墓碑,无享堂和石像生。第六类是县君、乡君等女性宗室墓及靖江王宫媵墓,级别最低,无围墙和石像生,仅有墓冢和墓碑。
1963年2月26日,靖江王陵被公布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20日,被公布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恭惠王陵
靖江恭惠王陵位于广西桂林尧山,在所有的靖江十一王陵中位置最靠东。在庄简王陵南,金鸡路北的地方。
据《明史》记载,靖江恭惠王朱邦苧,安肃王嫡一子,安肃王死于嘉靖四年,两年后的嘉靖六年,恭惠王才袭封为靖江王。恭惠王于隆庆六年薨。
据《广西文物》及靖江王陵网站提供的资料,恭惠王陵占地面积27.6亩,葬有靖江恭惠王朱邦苧及其妃滕氏。妃卒于嘉靖十六年(公元1537年),二年后葬。王卒于隆庆六年(公元1572年)。
恭惠王陵由陵门、碑亭、中门、享殿、神道石作仪仗11对组成。石刻种类数量为守门狮、望柱(素面八边)、狻猊、獬豸、虎、麒麟、勇士控马、象、秉笏翁仲、左右神道碑、女侍者、男侍者。
实际考察恭惠王陵封土高度12米,直径34.17米。神道长度110米,方向190度。享殿遗址宽25.8米,进深16.6米,面阔五间,进深三间。
石刻数量守门狮1对,望柱1对,狻猊1对,羊1对,虎1对,麒麟1对,勇士控马1对,象1对,翁仲1对,左右神道碑1对,女侍1对,男侍1对。
恭惠王陵是现有靖江王陵中保存状况较好的,文物部门已经将遗址处杂草清理出来,享殿遗迹明显,神道完好。
本文已经获得作者授权乐艺会发布
图文由作者提供
乐艺会主题延伸阅读
好泉分享:《梵天东土并蒂莲花--公元400-700年印度与中国雕塑艺术大展》印度篇
好泉分享:《梵天东土并蒂莲花:中印雕塑艺术大展》中土篇(上)
如愿意接受本微信号信息,可按右上角“乐艺会”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