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是脑,肠脑也是脑
《肠子的小心思》 作者:朱莉娅·恩德斯。
我们享用美食,是从哪一刻开始算起?是你将心心念念的美食放进嘴里那一刻吗?不是。
早在我们看到或者闻到食物时,就算是开吃了。
当我们看到美食时,视神经会把“这个东西超级美味”的信号捕获,然后有关“吃”的各个“部门”会收到神经系统一路小跑传来的讯息,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比如,唾液腺加紧制造唾液,胃部也开始准备消化用的胃酸。
“质检员”鼻子检验一番后,确定眼前的美食极其符合自身偏好,很快做出“赶紧吃”的判断。食物在你的期待中进入口腔,在唾液、舌头和牙齿的通力合作下,变成食物糊糊。然后在咽喉和口腔肌肉的控制下,食物糊糊就从嘴巴里消失,进入了食道中。
通过食道的推进和挤压,食物糊糊滑过食道肌肉前三分之一的横纹肌,进入食道后三分之二平滑肌,这时你就再也感觉不到它了。当你准备吃第二口的时候,第一口食物糊糊正穿过食道底端与胃部连接处贲门,落进了胃囊,被送去较长的左侧胃壁接受研磨。
等胃把这坨食物糊糊磨成细腻的食糜后,它通过胃底部的幽门进入粉嫩湿润的小肠,开始了惊险刺激的消化之旅。小肠把食糜中的营养物质吸收个七七八八,然后把剩下的残渣归拢,丢给大肠。大肠经过16个小时的安静分解,以质地、味道俱佳的便便,作为本次享用美食的结束。
那么,我们的肠子真的和大脑一样,是有思想的吗?
答案是肯定的,我们的肠子拥有很多种身体其他部位没有的特殊神经,还有丰富的化学信息素和神经绝缘物质。这种高端配置与大脑一般无二。因此,人的肠道系统也被称为'肠脑”。
科学家发现,“肠脑”通过“肠脑轴”与大脑对话。“肠脑轴”算是一个神经内分泌网络,它将大脑控制的中枢神经系统,与肠道神经系统连接起来,把肠道内的讯息传达到大脑里负责自我感知、情感处理、恐惧感等区域,帮助大脑进行数据分析。
早在19世纪的时候,就有医学专家通过解剖取得了“肠脑”真实存在的证据:在我们的肠壁上有丰富的神经元,其数量和大脑神经元的数量几乎相等。为了研究这些肠道的神经元,研究人员用小白鼠做了实验,寻找能够刺激肠神经进行信息传递的物质。经研究发现特定的肠道细菌,肠道的神经系统会让抑郁的小鼠打起精神来;大鼠被移植了其他大鼠的肠道细菌后,性格也会发生改变。
于是,一个新的概念横空出世,叫做“心理微生物”。
也就是说,对人们心理产生影响的不仅仅是大脑皮层中的细胞,还有肠道中的微生物群。
这个研究不仅停留在小白鼠身上,研究人员在人的身上也做了类似的实验,证实肠道菌群也会对人的心理状态有或多或少的影响。
于是科学家把压力和肠子联系到了一起,认为他们之间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们的肠道神经元可以迅速、直接的感知食物和代谢物,并通过分泌神经递质来调节人类的情绪和幸福感。但当肠道向大脑发送这个影响我们幸福感的讯息的时候,我们却是意识不到的。
就好比当我们情绪不佳的时候,会选择吃点东西来自我安慰。这时候我们对食物的渴望不全是来自大脑,还有一部分来自我们的肠道,确切地说,是来自于我们肠道内的微生物。当这些微生物对食物中的某种成分有需求时,我们便会对相应的食物产生强烈的欲望。
至于肠道的微生物为什么会对食物中的某种成分产生渴望,有种假说认为,它们的栖息和繁殖需要这些成分为它们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以及合适的pH值等必备条件。
当肠道微生物们得到了它们需要的物质后,它们会用更加给力的消化分解,以及分泌人体需要的有益物质来“回馈”肠道。
比如:梭菌的代谢产物会促使肠道上皮细胞分泌血清素。血清素是一种神经递质,它的水平越高,人的情绪越好、睡眠质量越高、幸福感越强,这就说明人类肠道微生物对体内血清素水平的维持至关重要。
因此,我们通过改善肠道菌群就可以有效地改善情绪,获得更多的幸福感。所以当我们情绪不好时,我们可以通过服用细菌来疏解;当我们面对压力时,也同样可以用细菌疏解。就连治疗抑郁症,也可以用定制益生菌来改善肠道环境,从而减轻抑郁症状。
给大家一点小建议,帮助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拥有健康的肠胃及幸福感。
第一、精神紧张会让肠道跟着紧张,所以不要给自己过多压力,保持心情舒畅。
当你忧思过度的时候,大脑的紧张通过”肠脑轴”传导到肠胃,肠胃的自主神经就会失调,继而引起肠胃不适。肠胃不舒服了,相应的神经递质分泌就会变少,你就会情绪低落,幸福感也会降下来。
第二、吃出肠道好细菌,肠子好你才好。
不得不说好情绪是吃出来的,全谷物摄入,蔬菜水果做主力,膳食纤维就不会少。少吃些重油腻的肉类,多吃些鱼类、蛋类和红肉类等优质脂肪和蛋白质,肠道需要的各种营养全了,它自然会回馈于你。
第三、正确补充益生菌
我们不过度神话益生菌,但是含益生菌的酸奶不妨喝一喝,含益生元的食物不妨吃起来。酸奶、泡菜、红酒可以让你的餐桌上更有活力,洋葱、芦笋、蜂蜜也可以让你的饮食结构更有层次,最重要的是它们富含的丰富益生元,可以喂饱你肠道中的益生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