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07-27 18:57
作者:王国祥
实践有着诸多的含义,经典的观点是主观见之于客观,包含客观对于主观的必然及主观对于客观的必然。通常来讲,实践就是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一切客观物质的社会性活动,其基本特征有客观性、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其基本实现形式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教育、科学技术、文化、卫生、体育、司法、社会治安、社会管理、社会交往、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等活动。就实践本身而言有两层含义,第一层含义是指实践是只为人所特有的对象性活动,它是以人为主体、以世界上任何事物为对象的现实活动,第二层含义是指实践具有物质的、客观的、感性的的性质和形式。
马克思于1845年指出:“人的思维是否具有客观的真理性,这并不是一个理论的问题,而是一个实践的问题。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即自己思维的现实性和力量,亦即自己思维的此岸性。关于离开实践的思维是否具有现实性的争论,是一个纯粹经院哲学的问题。”这就非常清楚地告诉人们,一个理论,是否正确反映了客观实际,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会实践来检验。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基本原理。
毛泽东于1937年7月撰写的《实践论》,是关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代表著作。该著作以实践观点为基础,以认识和实践的辩证统一为中心,系统地论述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它具体地论述了实践及其在认识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强调人类的生产活动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它决定其他一切活动,指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认识外界的真理性的标准。
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本报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全国范围内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文章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由此引发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了全国性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是党的十一届三次全会实现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的思想先导,为中国共产党重新确立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关于主观与客观的关系,毛泽东说:“真理只有一个,而究竟谁发现了真理,不依靠主观的夸张,而依靠客观的实践。只有千百万人民的革命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尺度。”辩证唯物主义所说的真理是客观真理,是人的思想对于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因此,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就不能到主观领域内去寻找,不能到理论领域内去寻找,思想、理论、自身不能成为检验自身是否符合客观实际的标准。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必须具有把人的思想和客观世界联系起来的特性,否则就无法检验。实践具有把思想和客观实际联系起来的特性。因此,正是实践,也只有实践,才能够完成检验真理的任务。科学史上的无数事实,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问题。
当年我们认同、确立、掌握了这一思想武器,走上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使得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更接近伟大复兴。当下改革进入深水区,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浮现出来难以解决,破解现实问题仍然需要“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这一思想武器。历史实践反复证明,抱残守缺、教条僵化、本本主义都不能与时俱进,只有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更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才能成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生力军。(王国祥)
来源:吉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