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斋的两次返乡探亲

杨明斋是中国共产党创立时期著名的革命活动家,是上海共产党早期组织、上海社会主义青年团和上海机器工会的筹建者之一,为党培养了大批领导干部,被周恩来誉为“忠厚长者”。
  杨明斋,原名杨好德,明斋为字,1882年3月出生于山东平度明村镇马戈庄村一个农民家庭。他7岁入私塾,15岁读完“四书五经”,深得老师的看重。由于家道中落,他16岁便辍学务农,19岁踏上了闯关东的道路。到了东北的哈尔滨后,生活依然困顿不堪,为了谋生,他只好又辗转来到异国他乡——俄国的海参崴(今俄罗斯境内的符拉迪沃斯托克),投奔在那里务工的远房族兄弟。
  杨明斋自1901年去俄国到1938年罹难,其间他曾多次回国,但回家探亲只有3次,第一次已没人记得细节,第二次是1913年春节,第三次是1920年。最后两次探亲给家乡人民留下了深刻印象,既体现了他谋求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初心,也反映了他在探索革命道路中思想认识的转变历程。
  1913年探亲揭露苦难的根源
  1901年杨明斋到达沙俄统治下的海参崴。由于曾经念过几年私塾,他在机械厂当工人的同时兼任记账员,结交了一批工人朋友并学会了俄语。1908年杨明斋离开海参崴前往西伯利亚边做工边学习,并且开始与布尔什维克党人接触,思想发生了转变,他逐渐明白:工人受资本家的欺压盘剥是由于阶级压迫造成的,要改变这种状况,全世界无产者必须联合起来推翻反动统治者。这是杨明斋思想上的一个飞跃,从此以后他坚定地走上了革命道路。他积极参加了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并被推选为华工代表。
  1913年春节前,杨明斋第二次返乡探望久别的亲人。他看到,虽然自己的国家已经由帝制变为民国,但是赋税反而加重,压迫剥削更加明显,这更加激发了他探求革命真理、寻求革命道路、投身无产阶级革命的信念。杨明斋一人在外面闯荡,不少人以为他身边积蓄下许多钱。他如实地对父母、对乡亲们说:“我是在那里给人家做工出力的。普天之下,穷人皆苦,在海参崴,资本家对苦力盘剥得更厉害。他们和咱这里的财主靠土地盘剥穷人一样,都是在喝黎民百姓的血,怎能叫咱剩下许多钱!”当父亲杨仁鉴想挽留他时,他劝慰父亲说:“您老供我读书明理,我深知‘父母在不远游’是古之所训,但是当今世界列强对中国虎视眈眈,国将不保,修身不得,齐家不能,待在家里怎么行!”
  杨明斋此次返乡,通过介绍沙俄苦力的情况,使乡亲邻里明白了诸多道理,如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必须打倒帝国主义列强,穷人要翻身、生活要提高,必须推翻盘剥者,但对怎样才能打倒列强、推翻盘剥者的问题还一时不很清晰。
  过完春节,杨明斋收拾好行李和父母弟妹们一一告别,回到了西伯利亚。但这一去竟和父亲成为永别。两年后的1915年,就在杨明斋投身推翻沙皇反动统治的斗争之时,父亲在故乡去世了。
  1920年回乡播下革命的种子
  1919年5月,中国五四运动爆发,引起共产国际和俄共(布)党的关注。1920年4月经共产国际同意,由俄共(布)远东局海参崴分局外国处派遣的工作小组来到中国,维经斯基担任该小组的负责人,杨明斋任翻译。杨明斋陪同维经斯基来往于北京、上海之间,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做了大量工作。就这样,在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兴起,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纷纷成长起来的大背景下,在共产国际代表的帮助下,在杨明斋等人的积极参与下,南陈北李高举大旗,携手创建中国共产党,谱写了开天辟地的新篇章。
  1920年秋天,杨明斋和维经斯基作为共产国际的代表一起到济南会见了进步师生王翔千、王尽美、邓恩铭等人,向他们介绍了马克思主义和苏俄革命的情况。这年秋天,在济南的校园里便出现了若干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到了济南,离家乡也不远了,相隔7年后,杨明斋第三次回到故里。
  据他的亲眷和乡里老人回忆,这次探亲他头戴白色圆顶高帽,身着列宁服外套,下穿马裤,西服革履,但他仍然心怀一片游子归乡之情。这时由于父亲已经去世,家务负担全落在了继母一人身上。对这位饱经风霜的老人,杨明斋敬奉如亲生母亲一般。在他探家期间,晚上因人多炕小睡不下,杨明斋就把随身带来的毛毯铺一半盖一半,自己一个人睡在地上。继母见他孤身一人漂泊在外,就劝他说:“一个人在外总不是办法,还是成个家吧。”杨明斋说:“这不急。”那一晚,他和继母聊到深夜,对家里近些年的情况有了大体了解。透过这个家,他似乎看到了千千万万个贫苦家庭在生死线上苦苦挣扎的情景。
  在这次探家的几天里,他向亲友们介绍了在外地的见闻,谈到他在上海净干些办报纸、当记者也兼做教学等等不赚钱的事,仅能糊口而已。他还告诉大家,俄国的穷人翻身好过了,有个名叫列宁的人,领导俄国工人、农民革命取得了成功。如果走俄国革命的这条路,咱中国也就好了……他给亲朋邻里们展示了一个从未见过的美好世界,给了乡里乡亲以极大鼓舞和希望。小住几日,杨明斋和家人告辞回上海。临走时,他把身上仅有的一点钱留给继母,让她翻新一下现住的老屋。继母遵照他的意见翻盖了三间草房,由于生活和革命生涯一直都很清苦,杨明斋始终没有什么余钱,这是他自1901年离家以来唯一 一次给了家里点资助。
  从此,杨明斋再也没能返乡。1938年5月,他在苏联的“肃反”运动中被害。
  被李大钊赞为“万里拓荒,一身是胆”的杨明斋,用自己短暂的生命,在共产国际和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了壮丽的篇章,他的精神品质将永远激励后人奋勇前进!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市委党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