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五大道:中国最后一个大太监的奋斗史(上)
从一个小男孩,提升为慈禧的“干儿子”、总管太监,乱朝纲、建造辉煌的庆王府,最后再沦落为卖煎饼果子的普通人,听中国最后一个太监的奋斗史!
天津在中国的近代历史上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现如今流传这样一句话,叫做“五千年中国看西安,一千年中国看北京,一百年中国看天津”。
天津老城的历史是很难一时半会儿说清楚的,要想知道天津老城的沧桑变迁,去五大道看一看小洋楼就能了解个大概。
说起小洋楼,在上海、青岛、厦门、武汉都有很多,但比起天津的小洋楼却都得俯首帖耳、甘拜下风,因为天津的小洋楼是现存最多、保存最好、而且是最为集中的。
而天津最好的,还要属英租界的五大道。
当然看洋楼不是目的,看了还得知道这里发生过什么故事,了解了历史,才能看懂建筑,今天,就带您走进天津的五大道!
这里有两处宅子都和一个人有关,一座辉煌无比,一座有点破旧,旧的这个在睦南道金林村4号,很不起眼;
辉煌的那个在重庆道,有个大名,叫庆王府。这两栋宅子里头都住过一个人,谁呢?中国最后一个大太监——小德张!
而且值得一提的是,这辉煌的庆王府的设计者,正是小德张本人。
小德张的一生
他十六岁入宫,三十一岁当“总管太监”,最后成为卖油炸果子的小贩,这段经历真可谓不平凡!让我们一起走进中国最后一位大太监的一生。
为发大财自阉割
小德张原名叫张祥斋,乳名小德子,“小德张”是慈禧太后对他的昵称。他是天津静海县人,幼年家境贫寒,靠打短工为生。
当时,小德张的家乡有个大财主,这财主每天都坐着一辆豪华的双套大马车,趾高气扬地进进出出。
一天,那车又要出门,十二岁的小德张心里那个羡慕呀,愣在原地一动不动地盯着。
“闪开闪开!这哪家的孩子,不给车让路找死啊!光看顶啥用,有本事自己也买一辆……”这车把式一通奚落,把旁边的人逗得哈哈大笑。小德张脸涨得通红,抿着嘴心里暗暗发狠!
到家后,小德张便把在街上受人奚落的遭遇,原原本本地讲给母亲听,并且问怎样才能发财,买辆大套车。
当时静海、大城两县很贫困,以出太监而著称,比如李莲英就是大城县人,所以小德张的母亲伤感地说:穷人家想发财也只能干皇差,当“老公”。
“老公”是当时人们对太监的称呼,事实上,由于当时政治黑暗,朝廷腐败,不少太监利用宫廷权势发了财,李莲英的家族比王侯更富,很多人对他啧啧称慕。
所以,张母的话是有根据的。
小德张这时年纪不大,但心可够狠的,听了母亲的话后,他晚上就再也睡不着了,偷偷地下了炕,摸了挂在墙上割草的镰刀,就进了牲口棚,一刀下去,顿时伤口血流如注,小德张疼得昏死过去。
小德张的母亲发现后,悲痛欲绝,赶快用香灰急救,小德张就这样昏迷了六天,才醒转过来,留下了一条性命。
第二年,他便进了宫,当了养鸡鸭的小太监,地位虽然低微,但初步实现了自己的打算!
在宫廷里,封建等级极为森严,太监也不例外,大太监腰缠万贯,一呼百诺;小太监囊空如洗,俯首低眉。
这个整日与鸡鸭打交道的小德张,又是怎么一步步起势的呢?
戏子摇身变儿子
小德张有几分鬼聪明,他了解到,慈禧太后是一个大戏迷,当戏子唱戏最容易得到慈禧太后的赏识。
于是他就走后门,投身宫廷的戏班子。
一天,慈禧太后在听京剧,有个演员动作过大,眼看就要把枪踢落在台上了,说时迟那时快,跑龙套的小德张一个跟头翻过去,趁枪忽忽悠悠快要落地时,抬起双脚猛地把枪挑了起来,及时救了场。
慈禧太后看后大为欢喜,对这个小龙套赞不绝口。
为了讨得老佛爷的欢心,小德张苦练三年基本功,每次演戏都使出浑身解数,慈禧乐得嘴都合不拢了,于是,亲自赐名他“小德张”。
从此,小德张这个名字就叫开了。
一九零零年八月十四日,八国联军攻进北京城,慈禧太后化装成农夫,坐上牛车狼狈西逃。
这时很多王公大臣自顾逃命,就连慈禧太后身边很多太监也置她于不顾,但此时的小德张却寸步不离,抓紧一切机会拍马逢迎。
据说,这一伙人在逃亡西安的路上,有一天,大雨淋漓,道路泥泞,车不能行走,大家都无计可施。
这时,小德张当即背上慈禧太后溅水踏泥,累得半死却毫无怨言。
到了休息的地方,慈禧太后十分高兴,随口说:“如果我的儿子能这样孝敬我,我就满意了!”
小德张的确机灵,他听了慈禧太后这么说,马上跪在地上三跪九叩谢恩。
从此,他就以慈禧太后的干儿子自居,成了太后的近侍太监,专门侍候慈禧太后。
这时候,小德张的地位已非同寻常,官僚们争先恐后地巴结他,送金送银,小太监们更是围在其身前献尽殷勤,这个昔日与鸡鸭打交道的小太监,眼看就要起朱楼了!
小德张费尽心思设计的宅院为何改叫“庆王府”,他是如何从持权专政,祸乱超纲的大太监沦为天津街头卖煎饼商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