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村落】芝堰古村
芝堰古村
1997年8月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芝堰村建筑群,位于黄店镇芝堰村,明清建筑有五十余座,以“孝思堂”、“衍德堂”、“济美堂”、“成志堂”等九堂一街为代表,整个村庄有水渠环绕,建筑排列有序,纵横分明,是江南民居古代规划的典范。结构别具特色,保存也较完整,为研究明清以来江南古建筑的结构和风格,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芝堰村民居位于兰溪建德交界的芝山脚下,距兰溪市区18公里。
据《芝堰陈氏宗谱》记载:“大经字世常,号洪济,宋高宗时扈跸南渡,侨居安吉江渚。绍兴年间因守睦郡,逐家分水。娶何低,生二了。长子湛,字仲清,号大府君,经庐分水百扛。次子滴,字仲道,号二府君,文经武纬,多学多才,多遍天下,迁居建德芝山(今芝堰村)。”自陈滴移居芝堰,至今已有850余年的历史,陈氏家族世代繁衍,形成大族。芝堰为兰溪、寿昌、严州诸县之间的交通要道,商人、过往人员频繁并多在此歇足住宿、商贸繁盛。历代以来芝堰百姓辛勤劳作,凭借天时、地利、人和之优势,在村内兴建了大量的厅、堂、民宅,明代中期由义七五公、七六公集资筑村中主要道路(至今保存非常完整),此时村落格局基本形成。
芝堰村有明清古建筑群50余座,其中建于明洪武三年的孝寺堂,经1985年整修如前而远近闻名。素有“文房四宝”古村落及明清一条街之称,而且元、明、清、民国等四个朝代的各种建筑集于一体,像一座典型的中国古民居博物馆。芝堰建村有850多年历史了。在此村共居的1700多人口中,其中1650余人姓陈的都是大经公的子孙。陈氏的后裔经过850多年的苦心经营,不仅拥有衍德堂、孝思堂、承显堂等古建筑,其中衍德堂为元代建筑,孝思堂最大,占地1300平方米,而且元、明、清、民国等四个朝代的各种建筑集于一体,像一座典型的中国古民居博物馆。陈氏先祖按照中国风水环境随类赋形的设计原理,以南北相向、贯通村中的街道象征毛笔,以北面陈陀山的“金交椅”象征笔架。街面上明、清和民国期间的店面楼堂比比皆是,其中有安寓客栈、银楼当铺、骑街木屋、碧水一径跨墙而过。以占地1300平方米的陈氏宗祠“孝思堂”象征一块墨。以整座村落所处的平整的田畦象征白纸。以南面的“半月塘”象征砚台。半月形水塘上浮白鹅,冬日的阳光下儿童绕水塘嬉戏,老人晒太阳谈天说地悠闲之间呈露百年古朴民风。
芝堰村又一个特点就是半边路半边渠。走进村中和街巷,几乎家家门口都有一块已磨得发亮的青石埠,用来洗衣、洗菜,一跨出门槛就行,溪水常年流动,能见到水底的石子和游鱼。
芝堰村整个古村落更像一张带格子的稿签,方框是明清古宅,线条是弄堂沿的路和水渠。爬上后山看,又像一张撒出去的网,网里挤满黑乎乎的鱼,呈一个大大的网形弧状,村里人说:“孩子们读书考出去了,就是逃生的鱼,远游外面的世界。”
严婺古驿道是位于芝堰村中的一条古街,长约300余米,蜿蜒曲折,有骑街楼阁隔空连接街道两边的房屋,南北街头各似一棵古樟为记,古樟旁有小路可通向东山。严婺古驿道原是元、明、清时从金华通往建德的古驿道,用做商旅、官第、挑夫过境留宿,当时附近客栈、酒店、药店、作坊、当铺、妓院、澡堂一应俱全。现存明清客栈店铺上百家。随唐时,芝堰隶属新安县,婺州所辖,从婺州金华去寿昌建德,是官驿文递必经之地。元末朱元璋由建德路取婺州前,也曾屯兵于此。
芝堰村民居,以古街道为中轴线,在东西14米,南北200米的范围内,分布明清建筑28座,街巷分布合理,建筑排列有序,过街设骑楼。
芝堰村民居代表性的建筑有“衍德堂”、“孝思堂”、“济美堂”、“成志堂”、“光裕堂”、“善述堂”、“世德堂”、“世泽堂”、“楼上厅1号”、“荣褒五代”、“斗室乾坤”、“积厚流光”等,分为宗祠厅堂和民居两大类。其古建筑或有家谱记载,或有匾额、题刻,相对建造年代 可考,建筑时代演变清晰。村内明初到民国晚期的数十座建筑,构成古建筑断代的标尺,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厅堂建筑用材硕大,雕刻精湛,制作考究,气势宏伟。
古街成于明——清,贯穿南北,两端都有古樟作为标志,全长300余米,宽2.8——3.2米,街道断面为一渠一路,两侧铺卵石板,宽0.55米,是明代中期义七五公(天顺年间出生)捐资铺设,渠宽0.56米,深0.3-1.4米。而街道两侧分布有厅堂九座,邻街店铺四家,过街楼五座,居民客栈十数幢,巷口通道十六处,建筑群布局开合有度,马头墙高低错落,景观优美,至今保存完整,构成了一个变化丰富而统一的整体。
典型建筑有:
孝思堂:建于明初,坐东朝西,占地面积1330平方米,平面布局成“回”字形,中轴线上分布有门厅、中厅及享堂,门厅和享堂两侧各有一个三间两厢的侧屋,中厅两侧为七天间房屋,与侧屋、门厅、享堂相连,中厅独立,四周用天井隔开,形成一个四周闭合、中厅独立的“回”字形建筑。
门厅:面阔三间,左右各带一个三间两厢侧屋,室内明间中缝用山术,柱间用月梁开抬梁,上有平棋,次间用四柱,穿斗式,梁架也不露明。
中厅:歇山顶,红石台基,为三间带四周围廊,明间面阔4.55米,次间4.1米,廊宽1.75米,通进深10.8米,彻上露明造,明、次间梁架均为抬梁式,内四界带前后重双步廊,月梁造,雀替浮雕图案以瑞兽、花鸟及鸱鱼吐水状为主,明间月梁上设斗拱,承托檩条,次间梁上设短柱,承托檩条。有六柱,石质形柱础,除廊柱柱础外,其它各柱础均垫覆盆。
后进享堂:面阔五间,左右各带一个三间两厢侧屋。青石须纱座基,明间面阔4.15米,次间3.9米,稍间3.55米,除明、次间前廊用抬梁外,其它梁架皆为穿斗式,前檐柱顶有出二跳五踩斗拱,外檐又有一斜撑式牛腿,其上又有出一跳三踩斗拱承托挑檐枋拱均出象鼻昂。鼓形柱础,六柱六檩。
衍德堂:据《家谱》记载始建于元未,现存主体建筑约建于明中早期,通面阔12.6米,平面布局为三间三进一穿堂,占地455平方米,坐北朝南,偏东3。,位于该村南端,前临人工筑成的半月塘一.口。
前进面阔三间,为清代重建。进深5.8米,明间面阔4.4米,次间4.2米,明间四柱七檩,扁尺梁。次间五柱七檩穿斗式。
前进与中进之间有一天井,深0.53米,宽1.95米,长12.6米,长方砖地面0.3×0.3米,两边用厢房连接,天井石雕精美,呈须弥座状,为明代原物。
中进为衍德堂的主体建筑,进深7.45米,面阔为三开间带两过道(已毁),正厅三间为露明造,梭柱,柱头有卷杀,侧脚生起明显。明间为九檩四柱前后双步廊式,最大跨空为五架梁,呈月梁形,断面呈琴面,两端用丁头拱承托,其梁背有明间顺檩出二跳、次间顺檩出三跳斗拱两攒,下垫有驼峰,明间小斗两旁插有枫拱。有双步梁、三架梁与五架梁形制相同,上也置斗拱,除两檐檩外,各檩下皮都雕有花卉,图案精美生动。次间不抬梁与穿斗混合式,为九檩五柱,有落地中柱,每双步梁上都置有隔架科,下垫有驼峰,每步架间都有鸱鱼顺水状单步梁。前后檐枋止各置二攒平身科,一斗六升。脊檩下也有两攒一斗三升平身科支承。金檩与上金檩雕有花卉中间明间石质形柱础,下垫覆盆,上有“绳”纹。0.3×0.3米斜坡方砖地面。
穿堂为歇山顶建筑,边有两龙凤天井,宽1.9米,长4.35米,其作用是连接中进与后进。明间及四周回廊上方都有天花板,明间用出二跳五踩斗拱承托,半拱比例适度,砍瓣明显,制作考察,斗拱下设普柏坊,有宋元风格。靠天井两边筑有隔断墙,上有方格花窗。
穿堂进深6.45米,回廊天花板下用出一跳三踩斗拱承托,用质形柱础,下垫覆盆,0.3×0.3米斜坡方砖地面。覆盆上有如意纹。
后进于民国年间重建,面阔三间有楼,硬山顶,进深7.75米,楼下明间用四柱,抬梁穿斗相结合,楼下次间用五柱,穿斗式。楼上穿斗式,五柱七檩,鼓形柱础,泥土地面。
济美堂:建于明万历年间,坐北朝南,三间对合,占地面积317平方米。
前进:小“八”字门开设在正中,门厅用四架卷棚,门厅装饰考究,装修保持明代原构,面阔与明间相同,前进明间梁架不露胆,设平棋天花,四周用出二跳五踩斗拱承托,明代特征明显,共计16攒。次间二楼。后进:梁架彻上露明造,前檐使用飞椽,明间为内四界带前四架郑棚后双步廊,四柱浇地,质形柱础,下垫覆盆,次间梁架为抬梁与穿斗相结合,五柱落地,质形柱础,各柱间均设抬梁,各步架间都有鸱鱼状单步梁,各抬梁都为月梁,梁嘴饰龙须纹,梁下雀替采用浮雕,图案以花鸟及鸱鱼吐水状为主。两进之间设天井,天井采用须弥座基,上有动物、花草浮雕,图案精美。
成志堂:成志堂建于清乾隆乙酉年,据《芝堰陈氏宗谱》、《芝溪陈康山先生传》记载,康山公者,余友陈燕宾之伯祖也。嘉庆壬戌冬,岁试燕宾,冠童子军,余亦与选。握手订立各询先世,田备识公之为人。公昆玉四,公居次,事父兄孝悌备笃,精明强干,立行端方,言笑不苟。少冠入庠,锐志诗成,本图上达,因家务旁午,志不得遂。先君朴山公抱疴在褥,公日夜侍养,不解冠带,至疾大渐,先君喟然叹,公含涕低声叩曰:大人何叹?答云:余夙欲经营堂构,有志不及就奈何?公曰:大人县自怡养天和,无须劳神家计,此事小子自当勉为之。先君瞿然曰:尔能言承志,吾瞑目矣。言旋即逝。公号泣仆地,几至殒绝,少顷方醒。徐思毁不灭性,当体曾氏慎终之义。而公之尽诚尽信,孝道始终无愧焉。嗣后泣念先君遗命,拮据数十年,克承营造之志,于世泽堂南首构造楼厅一座,匾其额曰:成志。示不忘也。
成志堂平面为三间带两侧屋四进三天井,分门厅、前厅、中厅和后厅,坐北朝南,建筑面积为950平方米,硬山顶,25.5×25.5C米斜坡三合土地面。
门厅明间一小八字大门,檐口出跳,两翼角稍向上翘,其进深很小,用二柱,进深为0.65米。梁架不露明,有平棋,前后檐均牛腿支托檐口,后檐柱间开设六扇板门。次间用单柱,柱间有格子窗及隔断,鼓形柱础,下垫覆盆。
前厅两楼,前檐及两厢用重檐,平面为三间两厢带两侧屋,其明间面阔4.2米,次间面阔3.65米,侧屋面阔3.1米,通面阔16.8米,通进深7.8米。该建筑注重楼下装饰,楼上结构简单,明次间均为穿斗式。其楼下明间设承重(月梁形)四柱落地。其中前檐柱柱础,八边形,各面雕有暗八仙及花草图案;前金柱柱础为仰莲,覆盆为俯莲,线条流畅,造形优美;后金柱柱础为素面八边形;后檐柱柱础为鼓形。其后金柱间额枋上,有乾隆乙酉年立的横匾一块,上书“成志堂”。其前檐柱楼上楼下位,不是通柱,其楼下柱顶有出二挑斗拱,前有牛腿支托檐口。将间楼下用五柱,各柱间设有以步承重及随梁枋,承重月梁形。各柱下均用鼓形柱础。楼上为穿斗式结构,侧屋楼上楼下均为穿斗式。
中厅现存三间一楼梯弄,其东侧屋及东厢房已毁,西厢房结构已改动。其明间面阔4.25米,次间3.85米。楼下低矮,各缝均用五柱(明间中缝中柱不通楼上),且都用鼓形柱础,隔断用青砖清缝砌置。楼上高敞,明间梁架用四柱九檩,无中柱,柱顶卷杀明显,为五架梁带前后双步梁,梁断面呈鼓形,两端饰半月状龙须纹。前金檩下皮有浮雕,图案为丹凤朝阳及仙鹤祥云。次间梁架为抬梁穿斗相结合,为五柱九檩,各柱间均设双步梁,梁两端饰龙须纹,各步架间均有鸱鱼状单步梁。各间前后额枋上均设一斗六升平身科二攒。前檐靠天井设凉台,凉台上有宫式护栏,明间檐柱上有牛腿支托凉台,凉台两端同厢房连接,西夹弄设楼梯,自南往北上。夹弄阔1.06米,天井内有一石缸,为明天顺七年制。
后厅平面为三间带一夹弄。两侧有厢房与中厅相连,中间有天井与中厅隔开。现两侧厢房结构已变动,主建筑结构完整,其明间面阔4.6米,次间面阔3.95米,夹弄面阔0.82米,通面阔15.12米,通进深8.35米,该厅楼下楼上都非常高尚,明间用六柱,梁架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各柱之间设有双步月梁,梁嘴饰龙须纹。双步梁上设有童柱,童柱与中柱间又设单步月梁,梁嘴也饰龙须纹。次间也有六柱,梁架为穿斗式。其前檐设廊,各间相通,其余均有隔断。楼梯设有明间后廊,中柱间又有一道格子屏门将前后隔成二部分,格子屏门共六扇。次间前金柱间有隔断门空。楼上前檐也设廊,各间互通,靠天井高以护栏,护栏外有档雨板。各柱柱头均设出一跳斗拱。前檐金柱间及檐柱间额上均设有一斗一升平身科二攒。次间中柱间也没有一道枋,枋上有一斗三升平身科一攒,承托脊檩。
世泽堂:建于明代,占地面积800余平方米,坐北朝南。原三间三进两明堂带两三间四搭侧房,现在后进及侧房和一通道。
通道:用砖雕门楼,为二柱三楼牌枋式,屋脊饰有鸱鱼正物吻及宝瓶,其墙体厚达62厘米。通道进深9米,面阔4.2米,二楼及楼下为世泽堂的主要出入口,楼上是两侧房的公用空间。
后进:面阔三间,两楼,其梁架皆为穿斗式,柱卷杀明显,柱顶设坐斗。
侧房:两侧房均为三间四搭厢,为典型的一脊翻二堂式,坐西朝东,邻街设正门,两楼,雕刻较细,为清代重建。
世德堂:建于明万历乙卯年,天井深0.53米,宽2米,长6.7米,坐北朝南,为三间对合带一侧屋,占地面积200平方米。
前进:两楼、梁架皆为穿斗式,大门开设在东侧侧屋。
后进为楼上厅,楼下高3米,楼上高4.8米,明间面阔4米,次间3.5米,侧屋3米,进深4米,楼下明间用五柱,鼓形柱础,梁架结构为抬梁与穿斗相结合,有中柱。楼上用四柱,无中柱,结构为内四界带前后单步廊,梁上设斗拱,下垫有驼峰,五架梁两端用雀替加丁头拱承托,斗拱砍瓣明显。其后额份上立一横匾,上书“世德”,落款年月为“万历乙卯”。次间梁架为穿斗式,柱顶有斗拱。各柱柱顶卷杀明显。五架梁上出一跳斗拱,后额柱上用一斗三升平身科。
善述堂:建于明代中期,三间两厢,明间阔3.75米,次间阔2.9米,通进深10.6米,占地面积120千方米。坐东朝西,大门开设在南厢。用砖雕门楼,门楼顶设有鸱鱼吻及宝瓶。彻上露明造,明间梁架为内四界带前后单步廊,月梁造,用才较大,前檐有飞椽,五架梁上的斗拱,造型奇特。次间梁架穿斗式,五柱落地,柱顶均有斗拱。天井较大,为一鱼池,四周用青石护栏,上有浮雕,制作精美。
趾研澡堂,芝堰之谐音,意取足趾按摩之功效,可以说是古代足浴的历史见证,戏院、烟馆等娱乐型商铺和其它店铺一样,从另一个侧面记录着芝堰往昔作为驿站、小镇的一派繁华。
半月塘在芝堰村内,因形状酷似半个月亮而得名,约400平方米,面向西山,北向中山,旁有环村水渠流经,并有石梯可通向塘面供居民洗涤生活用品。半月塘因为半月形像元宝,两头翘,中间低聚,有把“才气”与“财气”积聚,不使流出的意思。
半月塘的南面有一棵古柏,已有6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当年朱元璋与明四大才子会师时所种下。民间称“仰天财主”,人碰见必遇才气、运气、财气。
除此而外,芝堰古建筑值得介绍的还有三处:小祠堂、连三进、活水明堂。
小祠堂原为众厅,建于清代,现在分房二家。其前门门台用苏式磨砖砌成,较为精致,上有“斗室乾坤”四个篆体字。屋内柱子方形,这两点在农村中都较为少见。
连三井建于清末。其头进门极其精细,上有“积厚流广”四字。中进大梁呈方形,天井边牛腿雕刻亦较清初为精细。相传选主从事靛青生意,在上海堵坊赢得一大批钱,回来选此房屋。现已分屋五家人居住。
活水明堂就是该明堂内的水和墙外沟渠内的水相通,是活水不是死水,可以养鱼。其房屋虽不高大,但有挡雨板,是明代建筑。清同治年间,出了一家五世同堂,皇帝以直匾褒奖他,上写“荣褒五代”四字,受奖村民陈准与妻叶氏五代同堂,子孙循守孝道,远近闻名。可惜匾已被偷,现在看不见了。
羊公庙,芝堰村口有一羊公庙,庙中壁画《张仙送子》“谓宋苏老泉常祷之,而得轼辙二子.”(见《苏洵集》).晋人张远霄成仙后,不但令苏老泉得子,而且得了北宋二大才子和一才女苏小妹.因此,民间一直流传张仙送子故事,张仙祠也叫才子祠.
羊公庙中有一篇《题张仙画像》的赞文,《画像赞》的作者是苏洵,号老泉,就是苏东坡的父亲。他在这篇赞文中说:我曾经于宋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的九月初九日到玉局观去,在道士无碍子卜卦的铺肆中看见一幅画像,笔法清秀奇特。无碍子说:“这是张仙画像,能求感于他必能得到报应。”我听了,解下环形的玉石,调换这幅画像带回家。这时我婚后无子女,每天早上都焚香叩拜求子。几年之后,既生了轼,又生了辙,当时苏小妹还没有出世,他们兄妹生性都非常喜爱读书,于是我知道了张仙这位真人是能够给人达到急切要求的,无碍子的话是正确的,因此,我要写这篇像赞,记载这件事的缘由和结果,告诉祈求得子的人要对张仙虔诚崇敬叩求。这就是苏洵自己记述的求拜张仙而得两位天才儿子和才女苏小妹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