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哪儿说哪儿---“摘下墨镜”看袭人

马教授的店(MJSJCG641226)---最实在的观点,最身边的故事,诗书画印过日子,全是真事儿,打造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玩艺术,说生活,快乐过好每一天。

  

最初接触《红楼梦》,是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具体是一种什么环境,忘了,或说隐约有记忆,不甚明了,就不细究吧?

但有一种印象很清晰,就是对“红楼人物”有定评,譬如贾母、王夫人、凤姐、宝钗,包括袭人,都是“反面人物”。

说是很早接触了《红楼梦》,对,也不对,因为读不进去,忒琐碎,缺少故事情节,甚至没有刺激性。贾瑞?不解渴!

至于宝黛之恋,倒也明白这是主线,但对“恋”没感觉,专门钻书里找“恋的细节”,有几句,太模棱,读不如不读。

以上大都不是我自己读出的。有“导读”,人云亦云的,印在报上的,孩子懂什么?大人说了,书上印了,照单收了。

这“照单全收”,看似“导读”,实是误导误读,潜移默化成读《红楼梦》先入为主的观念,或说早早戴了“墨镜”。

譬如对袭人,就有“卧底”“密探”“告密者”之说。这些概念化言论,不仅坏了袭人形象,连带坏了众多“好人”。

近半年一直在听《蒋勋细说红楼梦》,个别章节一听在听,因为与“定评”有悖,“颠覆”了这些年我对袭人的认识。

蒋勋的观点当然也是“一家之言”,没有谁要求大家必须信。就我自己的感觉,我早就被蒋勋“俘虏”了,他的话我信!

相信蒋勋解读,其实就是“摘下墨镜”重新关照“红楼人物”。如对宝玉身边袭人的再认识,那些吓人的定评都得推翻。

“摘下墨镜”评袭人:细心。宝玉有她,真享不尽的福;懂事。家庭对错,全能压在心里;暖心,即便“告密”也暖心!

一直向朋友和家人推荐《蒋勋细说红楼梦》,今天还推荐:认真听听,对理解《红楼梦》有好处,对过日子也有好处。

2020-11-03 23:53:37 于镂月裁云轩

想哪儿说哪儿---读张进良小画

想哪儿说哪儿---王熙凤关注的五件事

想哪儿说哪儿---独酌,能醉?

想哪儿说哪儿---我的“甜蜜事业”

想哪儿说哪儿---一组有意思的小小品

想哪儿说哪儿---别不重视款字

想哪儿说哪儿---总有一种感动撼人心魄

想哪儿说哪儿---好红火的日子

想哪儿说哪儿---旅游得用“心思”

想哪儿说哪儿---向往轻轻松松挣钱

想哪儿说哪儿---受宠的孩子有信心

想哪儿说哪儿---去看《夺冠》

想哪儿说哪儿---慎点微信二微码

想哪儿说哪儿---喜欢“空而实”的感觉

想哪儿说哪儿---别当耳旁风

想哪儿说哪儿---给“圣洁”留一丝亮光

想哪儿说哪儿---小漏儿送朋友,值!

想哪儿说哪儿---惜别“竹雨松风阁”

戳下面的阅读原文,进入马教授的店,专营名家金石书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