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不足方可奋进:《鸿观》
宋鸿兵,这个名字随着《货币战争》系列的大卖,一跃成为网络红人。一时间,演讲,直播,著书,走秀,乃至替人站台,好不热闹,俨然是以学术明星的角色出现在大众面前。这本《鸿观》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面世的,洋洋洒洒近四十万字,从中东乱局写到丝绸之路,从工业革命写到金融体系,观时事,观经济,观历史,纵横上下历史五千年,指点东西江山几万里,涵盖内容五花八门,看完第一个感觉,写的真是热闹啊。
热闹之后呢?
倒不是一地碎片,不过热闹之后,还是砸吧砸吧出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毫无疑问,这是一本当下的好书。
首先,作者收集资料的能力非常了得,林林总总,基本上已经把需要了解的关键知识点全部浓缩在了一本书里面,作为快速启蒙读物,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在这一点上,本书可谓是诚意满满。
其次,表明立场之时紧扣时政热点,环环相扣,不仅文章内容显得与时俱进,而且让读者瞬间就可以产生和作者步调一致的共鸣。这一点上,无论是作为选题技巧,还是作为写作手法,都是非常值得学习的。
第三,文字写的简单,生动,浅显,易懂,读起来上手很快,好比那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快活,丝毫没有迟滞晦涩的感觉。哪怕是对相关历史了解不多的人,也不会被错综复杂的史料碎片搞得手足无措。一本书要想卖的好,写的有趣很重要。
这本身就是很了不起的功力。
不过,仔细想想,这些优点背后可能隐藏了另外一些事实。
最近几年来,学者明星化,知识碎片化,传播娱乐化的趋势借着风头上的钱狂飙而起,成为了最热的话题。一时间,知识变现变得和美发店的会员卡一样火遍每一条大街小巷,其中最独领风骚,炙手可热的莫过于罗辑思维了。一时间,大家都在分享知识,传播知识,贩卖知识,“知识”成了最赚钱的生意。
这是不是一件好事?
首先这不是一件坏事。大家的关注点落在不管是天文地理,还是历史人文,总比一窝蜂的关注娱乐八卦新闻要好一些。哪怕是作为茶余饭后的谈资,肯定比充满了狗血剧情的丑闻来的要有营养,起码不会显得那么低俗。
如果更进一步研究,就会发现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的背后原因是我们现在实在是太无知了。
究其原因,有现行教育的短视性和功利性,有社会环境的浮躁和低智化倾向,当然也有越来越快节奏生活下无形的压力,但是最主要的原因,恐怕还是我们自身不够努力。
有一句话说的很好,“我们知道的越多,就知道我们不知道的越多”,好比我们自己就是一个原点,外面的第一个圆圈内部代表我们已经获取的知识内容范围,圆圈外面则是我们未知的部分。那么可以很直观的看出来,里面的圆圈面积越大,外面的空间相应的也就越大,随着我们不断获取新的知识充实自己,也会不断发现自己不知道的越来越多。
打个比方,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冲突,全世界的男女老少都知道。那么他们为什么会不停的打打杀杀呢?这就牵涉到五次中东战争,接下来就是二战以后的英国殖民地独立浪潮,耶路撒冷的历史归属,欧洲历史上的反犹传统,犹太人为什么会流离失所,散布在全世界?
由此发散开来,会衍生出基督教,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的起源以及相互关系,亚述帝国,巴比伦王国,波斯帝国,以色列王国和犹太王国的竞相登场,阿拉伯人,犹太人,突厥人,波斯人等等恩怨情仇,以及泛阿拉伯主义,逊尼派和什叶派,哈希姆家族,穆阿维叶家族和沙特家族是如何搅和成一锅粥的,麦加,麦地那,大马士革,巴格达,大不里士,伊斯坦布尔又是如何被建立和攻陷的。
接着就是十字军东征,蒙古人西征,突厥人建国,河中地区的兴起和衰落,中东石油大发现,苏伊士运河的开凿,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俄国人以及现在插上一脚的中国人,这些盘根交错的脉络汇聚成一张无比庞大的巨网,不停地向外扩展延伸,后来或许可以接上丝绸之路,地理大发现,工业革命,两次世界大战,欧洲难民潮,极端宗教势力兴起等等诸多领域。
这样一个过程,本身就是无到有,再从有到无,然后从无到有的循环,不管我们最终可以从这样的一张大网中获得多少具体的知识点,单单这个过程就已经充满了探索的乐趣和惊喜。
知不足方可奋进,大约摸就是这个道理。
如果说一定要鸡蛋里挑骨头的话,这本书脱胎自宋鸿兵先生和优酷网站共同合作的一档同名视频直播节目解说稿,所以全书的结构比较松散,口语化的特征比较明显。很多观点限于篇幅,都只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作为引起兴趣的入门自然不错,如果想要更多的收获,那就需要更进一步的努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