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傅守乾:秋天,我在清华荷塘
秋天,到北京出差,朋友安排我们住清华大学院内的“近春园”。住下时天色已晚,夜里突然想到,朱自清笔下的那片荷塘还在不?天刚蒙蒙亮,我便迫不及待地去寻找那方美丽的荷塘。“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那个让人望眼欲穿的景色不知还能否看到。真幸运,荷塘离宾馆只有几十米,站在门口、立在窗前,都可一览它的芳容。走到近前,我发现“肩并肩密密地挨着”的碧荷已经枯黄凋零,时值深秋,况且又不是夜晚,没有流水般的月光,我不由地有些失望,但立刻又被另一种心情所代替。来到北京,住在清华园,走进荷塘,这已经非常幸运了。我静静地沿着堤岸漫步,兴趣盎然地欣赏荷塘的别样风景。
水面上,残荷在秋风中挺立着,虽然没有夏日诱人的碧绿,但现在的一抹枯黄与冷寂的秋色倒十分般配,给人一种霜叶知秋的深沉感觉。水鸟倒是毫不在乎荷叶的变化,依旧在摇曳的残荷间嬉戏鸣叫,给静谧的清晨增添了些许热闹。岸边的株株垂柳绿色依然,它们为风伴舞,为水增色,“杨柳千条拂面丝,绿烟金穗不胜吹”,平添了无限生气。岸边的野草像柔软的毛毯,铺在荷塘边,如果不是有淡淡的露珠,索性躺在那“毛毯”上,嗅一嗅那诱人的芳香,该有多美啊!越过小桥,走进荷塘月色亭,我再次感受到朱老先生在那个夜色中的缕缕情思和淡淡忧愁。荷塘月色亭座落在荷塘环围、绿树环荫的近春园东山上,是为纪念朱自清先生在这里写下著名散文《荷塘月色》而修建的。据说亭子建成后,现任清华大学书法协会会长金德年教授受校办委托为其书写匾额,经过几天的琢磨,他书写了若干“荷塘月色”匾名,但总觉得不满意,配不上大师的为人、学识和境界,也无法融入荷塘月色的迷人景致和醉人意境,最后决定到校档案馆查找朱先生当年的笔迹。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存世稀少的朱先生不同时期的手稿中发现了“荷”“塘”“月”“色”四个蝇头小字。金教授通过研究朱先生的运笔规律和书写习惯,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终于创作成功。站在亭前,我举目望去,但见匾额黑底的四个金色大字清美隽秀、遒劲有力,真是笔如其文,字如其人,令人叹为观止。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在这曾经让朱先生感慨万千的荷塘边,带着一份崇敬的心情,品读那如梦如幻、如诗如画的绝美词句,方能体味那“无言大美”的情境。残荷片片,虽然略显苍凉箫瑟,但这是一种寂清之美,一种特别的美,不是吗?这枯叶,它们曾经无比灿烂,曾经无比辉煌,现在不过是它们华美生命的晚晴!我顿悟,人生的晚境不也如此吗?虽然也有寂寥之时,甚至门庭冷落,孤寂相向,但是晚境也是生命里不可或缺的一段。人的一生也有春夏秋冬,曾经的年少轻狂,曾经的青葱岁月,曾经的踌躇满志,曾经的鲜花光环,都已成为历史,认真把握现在的每一天,珍惜无限美好的时光才是当务之急。如同这枯黄的荷枝,虽然不再艳丽,但却是一种生命的真。春去秋来,是上天赋予每个生命的一道风景,只要用心品味,苍凉和箫瑟同样轰轰烈烈,花红柳绿。感谢朱老先生,感谢《荷塘月色》,让我欣赏和体会到了别样的景色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