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诗 | 胡雍辉: 贵州威宁扶贫干部诗写脱贫攻坚

运用讲习所宣传党的政策

“避暑之都阳光城,四时佳境醉人游。草海泛舟天上走,绿波深处荡悠悠。凤山古刹真武殿,道环巅峰景色优。”这是贵州省威宁县人社局劳动保障监察大队监察室主任胡雍辉写的诗。在担任龙街镇红星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兼“同步小康驻村工作组组长”期间,这位优秀的驻村干部,用实际行动做好驻村工作,改变着他所爱的这片土地。

面对困难,要有所行动

向村民发放连心卡

“白岩村有村规,村风民俗记在心;邻里相处皆和谐,家家户户都欢喜;干群齐心谋发展,共建和谐富农村;驻村干部来到村,惠民政策暖民心。”这首村规民约顺口溜,道出了白岩村的和谐与民风,也道出了村民们对驻村干部的欢迎。

  胡雍辉向记者讲述起驻村工作中的故事。2016年4月,胡雍辉被组织选派到该县龙场镇白岩村驻村,临行前,他了解到,白岩村位于县城东南部,镇西北部,距县城27公里,距镇政府22公里。该村水资源贫乏,境内有一条干河,水源点少,全村土地总面积9平方公里,人均占有耕地不足一亩。由于土层瘦薄,部分耕地水土流失严重,土壤肥力差,广种薄收,村民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打工。“白岩白岩,就是白色的岩。”经过悬崖陡峭的山路,白岩下面居住着几十户人家,其他的村民组看似很近却相隔甚远,真是隔山能对话步行要半天,村民最常用的交通工具就是摩托车。这是胡雍辉对白岩村的第一印象。

  2013年,胡雍辉曾在威宁自治县观风海镇野鸡河驻村,算得上有着丰富的驻村经验。然而,这一次的驻村却异常艰难——白岩村连办公场地都没有!当他行走在白岩村一条条坑洼的道路上,走访一户户贫困的农户时,不禁感叹:驻村工作远比想象中的困难和艰苦!

  驻村伊始,胡雍辉以“建设'美丽乡村’,创建'同步小康’”为契机,进村入户宣讲党的政策和精神,不但解决了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还制定了村规民约。胡雍辉还结合“三字诀”助推白岩蝶变,“和”字诀:“村规民约”树新风、“心”字诀:拉近的不仅是距离、“钱”字诀:发展才是硬道理的,使白岩村群众以油桃、核桃、烤烟登上致富路上的“三驾马车”。就这样,带着情感去做事的胡雍辉,尽全力为白岩村谋发展、为村民谋幸福。胡雍辉说:“我从小就生长在偏远农村,最能体会农村人的心情,为村民做点实事好事,村民开心我更高兴。”在他看来,对待群众要有感情,面对困难,更要有行动。

走近群众,被称“活雷锋”

召开村民群众大会

  2016年度和2017年度胡雍辉连续被评为优秀驻村第一书记。他曾经自己掏钱,为残疾村民买轮椅;驱车数十公里,送白内障患者就诊;精心印制上万份惠民政策宣传单,亲自送到村民手中;为帮助留守儿童及贫困学生,联系爱心企业捐赠衣服、裤子、裙子等物资。在驻村期间,胡雍辉走村串户,来到村民家中嘘寒问暖,与群众交心谈。他通过走访调研等方式深入村组开展政策宣传工作,面对面与群众讲政策、谈发展,联系身边的人和事与群众互动,就事论事、就事问计、就事问需于民,就老百姓关心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就业创业、村级党建、农业发展等问题进行深入交流。

  家住威宁县观风海镇野鸡河村梁山组42岁的张宗成两条腿都是残疾,多年来他一直想办理一张残疾证,但因无法外出,办证的事难以实现。在挨家挨户走访野鸡河村时,胡雍辉了解到张宗成的情况后,马上在威宁县残联为张宗成代办了一级残疾证。同时,考虑到张宗成无法行走的情况,胡雍辉还跑了很多商铺,自己掏钱为张宗成买了一辆能自动行走的轮椅。

  3月27日一早,轮椅刚运到观风海镇,胡雍辉就迫不及待地出发了,他不顾野鸡河村梁山组山高路陡骄阳似火,背着轮椅急急忙忙往张宗成家赶路,走了几个小时后终于赶到张宗成家。放下轮椅,不顾劳累,便连忙抱着张宗成到轮椅上试试看适合不适合。胡雍辉的热心肠引来了当地百姓,他向到来的群众发放党和政府政策宣传单,并不断嘱咐群众,驻村干部是党和政府派来帮助群众的,来了我们大家就是一家人,有什么困难就向驻村干部反应,能解决的就地解决,不能解决的向党和政府反应,党和政府一定会帮助解决,我们大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村民们高兴地说,群众工作就应该这样做,面对面的宣传一对一的解答,让党和政府的各项惠民政策在阳光下操作,能有这样的干部给群众做思想工作,这是党和政府给村民们送来的“活雷锋”。

产业发展,助力“拔穷根”

指导村民改造厨房

  胡雍辉通过与群众交心谈心,了解村情民意、沟通民心、增进感情,工作中每到一户贫困户家里,胡雍辉都认真详细地了解其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帮扶需求等,并认真作好记录,通过与村民“拉家常”、召开板凳会、座谈会等方式,倾听群众对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和归纳并及时向相关领导汇报。

  在驻村工作期间,胡雍辉通过对农业产业发展、就业、因病致贫返贫和经济发展等薄弱环节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对策,帮助村民理清发展思路,找准脱贫的“有效路子”。其发展思路,主要是推进产业扶贫,为村民选好“路子”,努力实现“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脱贫致富门路”,努力做到“扶贫对象再精准、扶贫产业再精准、扶贫方式再精准、扶贫成效再精准”。

  红星村的村长洪方远说道:“胡兄弟是一个责任心很强,做事认真踏实的人,很受百姓欢迎,除去特殊情况需要去县里外他不是在村里记录和整理贫困户的资料,就是和大家一起共同协商村子未来的发展方向。”

  胡雍辉多次组织红星村村民代表、村干部、老党员等人通过实地调研,商讨规划出红星村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并组织村民多次开展技能培训,正确引导他们进行转产转业。同时,还充分发挥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大力种植马铃薯、酥麻、大蒜、魔芋等经济好、效益高的农作物。据洪方远介绍,现在红星村已经种植有200亩连片芝麻产业、120亩连片和100亩零星的花椒产业,计划开春以后种植100亩的大蒜。以红星村产业发展,助力“拔穷根”。

  胡雍辉信心满满地说:“下一步,我将和村支两委共同制定目标规划,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协助开展村级环境整治,共建村级党组织加强对村支两委和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做好村级后备干部的选拔培养和党员发展工作,帮助共建村级理清发展思路,制定科学的远景发展规划,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协助村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基层工作,别样的“亲情”

到村民家中识别精准贫困户

  破解基层工作难题,不仅需要干部与群众之间实打实的别样“亲情”,更要落实到行动上,走近群众、帮助群众,真正关心他们的需求,让群众真切感受党委和政府的温暖。

  身为一名基层工作者,胡雍辉经常来到百姓家中,和他们拉家常,对他们嘘寒问暖,竭尽所能地帮助他们。“话语土一些、白一些都不要紧,这样才能让群众明白政策是真的为他们好,态度要好一些再好一些,多点耐心,多点爱心,让群众真正感受到党委和政府的关爱”,这就是胡雍辉的工作方法。

  作为驻村第一书记的胡雍辉,在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方面、在脱贫攻坚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工作中,做到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做的事,作为一名乡镇基层工作者,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置于首位,他的工作作风,受到了群众和领导的一致好评。

  “我虽然不能满足村民的某些物质需求,但我可以和大家一起想办法,一起出点子,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为群众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就是我最大的心愿。只要我们每个人都行动起来,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没有客服不了的困难,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但愿我能为村民们多做一些好事,多做一些实事,当好一名真正为民办实事的第一书记。”胡雍辉说。

参与督导识别精准贫困户反馈会

作者介绍

胡雍辉,男,汉族,贵州威宁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生于1979年9月,2018年12月29日上榜贵州脱贫攻坚群英谱,2019年3月22日被评为2018年度贵州人社新闻事件。目前,已在基层驻村帮扶8年,2016年6月20日《中国城市报》第6版报道其白岩脚驻村工作方法,2017年2月17日《农民日报》第5版用大篇幅版面刊登他的先进事迹。自2011年以来,在斗古镇斗古村、麻乍镇双胞塘村、观风海镇野鸡河村、龙场镇白岩脚村、龙街镇红星村开展驻村扶贫,其事迹先后被《贵州日报》、《贵州电视台》、《西部开发报》、《劳动时报》等媒体报道。

驻村帮扶手记

●威宁  胡雍辉

弹指一挥间
已走过

八年驻村帮扶路
往事历历在目
还清晰记忆帮扶前夜
碾转反侧彻夜无眠
思索如何帮助父老乡亲

首次扶贫奇石之乡斗古
二0一一年

一个清晨

阳光洒满大地
当我激情满怀地

踏上脱贫攻坚征程
内心充满了

无比自豪与欢欣
为了群众

脱贫致富奔小廉
为了人民

我认为无尚光荣
走村串寨

这家门出那家门进
往返于

困难户家中

访贫问苦了解实情

大爷你家几个人
大娘你家几亩地

一句句暖心话语

亲切而温馨

感动了

贫困线上挣扎的乡邻

拉近了

干群彼此之间的距离

那年是二0—二

过完春节
只身来到双胞塘村公所

开始了驻村的日子
支书村长

介绍了很多很多村情
洋洋洒洒

讲的都是规划和发展

盛夏的到来

大棚蔬菜

飘出了沁人心脾的清香
夹杂着清新泥土的气息

红红的辣椒

在绿草丛中弯下了腰
圆圆的西瓜

躺在地上露出了笑脸

我站在小丘上
紧紧握着手中相机

射向双胞塘高矮的村庄
看见了

遥远的峰峦叠嶂

看见了

脚下潺潺的溪流

时光

随着年轮渐行渐远

我仿佛看见了

马摆山的风车飞快地转

我仿佛看见了

马摆河的流水清澈见底

记忆

挥之不去

久久萦绕在我脑际

在双胞塘驻村

在野鸡河驻村

勤劳的村民

在野鸡河两岸

挥舞着锄头敲打地面

不辞辛苦地在田间劳作
初春的大地

一派繁忙景象

革命英雄卢嵩岚故居
隐约可见

战争年代先辈们的身影
驻村帮扶

脱贫攻坚

同步小康
沿着前辈的足迹

我又踏上另一个战场

拔掉“穷根”

走共同富裕之路
这是历史以来

变化和发展最大的策略
扶贫济困

是优良的历史文化传承
因此

我们没有理由不努力
因此

我们没有理由不奋斗

那年

是二0一三年

那年

是二0一四年

我记住了

二0一三一四

愿用自己的一生一世

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二0一六年

又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清晨

经过坑坑洼洼的崎岖公路

到达目的地后

发现没有村公所

发现没有办公地点

从此以后

刻服一切重重困难

村民院坝

田间地头和土坎

成了召开群众会议的场所

成了宣传党政方针的阵地

时光飞快

二0一七下半年

一年多的时间

淋泥烂路

变成了康庄大道

村民行走和运输方便了许多

崭新的村公所耀入眼帘

白岩美酒

飘进了县电视台新闻联播

一个个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

把“贫困”一词渐渐抹去

致富带头人

一个个站了出来

从此以后

村庄多了一批批领头羊

荒山新添了几千亩经果林

农户圈舍里多了些猪牛羊

临别时

乡亲们依依不舍

我又踏上

另一个脱贫攻坚战场

是二0一四年

我记住了

二0一三一四

愿用自己的一生一世

为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

白岩脚下驻村

5

二0一七好年庚

辞别妻儿辞别父母

再一次来驻村

曲折婉蜒路难行

只为一颗红心报党恩

年头年尾三年里

遍访红星整个村

张家的牛儿肥了

李家又多养了猪和鸡

调整产业愿民富

农民听了确实真

夜访农户话家常

人间冷暖知情况

一张干部走访登记表

缺劳力缺技术缺资金

困病因残困灾全记清

第一书记

扶贫专干包村干部

村支两委

群众致富带头人

大家一起齐上阵

脱贫

不是空喊口号

脱贫

不是空喊发展

脱贫

要让群众亲眼看见改变

脱贫

要取得真真正正的成效

在红星驻村的日子

夜晚的犬吠

打破了宁静的思绪

白天的辛劳

化成了夜晚书写民情日记

村民的笑靥

化作了扶贫干部工作的动力

产业发展

大家一起理清思路

脱贫致富

大家一起出谋划策找出路

待到明年

全面同步小康建成时

今日的蓝图描绘

是打赢攻坚战最好的助力

在红星驻村的日子

给读者的一封信

(0)

相关推荐